【澎湃新闻社论】纪念冯契先生

栏目:纪念追思
发布时间:2015-11-04 12:59:46
标签:

 

纪念冯契先生

作者:澎湃新闻社论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九月廿二日癸未

           耶稣2015年11月3日


 

 

 

最近两天,哲学界在华东师大隆重纪念哲学家冯契诞辰一百周年。

 

20年前的3月,冯契刚刚完成思想体系的创造,突然病逝。一个月后,牟宗三在台病逝。两起事件,并称当年两岸重大文化损失。

 

20年来,在中国大陆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背景下,这种文化损失留给时代的空白,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巨变时代,多么需要哲人高瞻远瞩、微言大义。而这个时代,恰恰高度稀缺冯契这样的哲人。

 

1935年,冯契(原名冯宝麟)以第二名成绩考入清华哲学系,他学业优异,深得金岳霖、冯友兰、汤用彤等这些二十世纪赫赫有名学者的赏识。在七八十人的“中国哲学史”课上,讲到淋漓尽兴时,冯友兰总是结结巴巴向班上问:“密密密斯忒儿冯冯冯宝麟,你你有什么意见?”

 

然而在民族危亡之际,冯契毅然放下课本奔赴山西前线,后因故返回昆明西南联大刻苦攻读。他不仅认真研读从古希腊到维也纳学派的思想,从先秦到五四的各家主要著作也读得很深。这一时期,有关西方哲学的问题,他去问金岳霖;有关中国哲学的问题,他去问冯友兰和汤用彤。

 

冯契像苏格拉底一样,除了学问精湛,把大量时间投入社会。他曾写道:“鲁迅在《出关》中说,同是一双鞋子,老子是走流沙的,孔子是上朝廷的。……我以为,除了上朝廷和走流沙之外,还有另一条路,那就是到民众中间去。”

 

这条道路注定充满坎坷。危险的地下工作、组织处分、倾注心血的教育,在他的生命之中如影随形,直至“文革”爆发,数百万字的手稿书信被抄走,从此下落不明。“文革”结束,冯契已经61岁。通过近20年努力,数百万字的思想重新复活,当他即将收获人生盛誉,却悄然离去。

 

冯契的际遇,可谓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缩影。他们曾经站在时代潮头,开风气之先,庚即跌入万丈深渊,万人唾弃。经此跌宕起伏,冯契却能在精神上巍然挺立,自上世纪80年代初直到病逝,满怀激情,自由出入于史、论,先后写作《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上、中、下)与《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以及《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与真善美》和《认识世界与认识自己》这些传世名著。步入老年的冯契,严谨与勤奋如此,十分罕见。

 

在这个时代,一个知识分子、学者有很多著作不少见。我们少见的是原创性的著作和思想,而成体系的哲学思想,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中国大陆,除了冯契,还有几人?

 

哲学号称智慧之学。冯契一生的研究围绕“智慧”而展开,上世纪40年代,他的硕士论文就叫《智慧》,这是他学术生涯的起点。晚年,他把三本哲学论著称为“智慧说三篇”,这是其哲学体系的最终形态。智慧之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可作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等多向度解读,而冯契的工作,就是打通近代以来形成的各种思想樊篱,“汇中西之学,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因此,冯契的思想,有一种通透、高远与自由的品格。

 

先天的智力优势、严谨的学术训练、入世的满腔热忱、温文尔雅的性格,完美统一在冯契的“为道”与“为学”之中,成就了他“平民化的自由人格”,举凡与他有过远近接触的人,无不以“先生”呼之,而非“老某”或“某老”,崇敬之情,溢于言表。这是人格力量的外化与照耀使然。

 

出世求索,入世济民,不忧不惧,有持有节。在冯契先生诞辰百年之际的隆重纪念,也是我们在他身上有所寄托:在这个物欲纷扰的世界,有这样一位知识分子、学者、思想家,在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