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教育的不同称谓与叫法
            
作者:邸继文(国学志愿者)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邮报》
            
时间:孔子2564年暨耶稣2013年6月16日
            
          
          
          
国学是一国固有之学,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反映在当代文化、教育、生活等不同领域内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称谓与叫法,分别有: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报告)
           
          
2、 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界共识)
           
          
3、  中国传统文化(俗称)
           
          
4、传统文化(简称)
           
          
5、中华文化(正规叫法)
           
          
6、历史文化(按时间)
           
          
7、 国学文化(比较民族性的叫法)
           
          
8、 经典文化(比较品质的叫法)
           
          
9、 儒释道文化(传统文化的代表文化)
           
          
10、  儒家文化(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文化)
           
          
11、  孔孟之道(侧重于道德表述儒家文化简称)
           
          
12、  四书五经(儒家文化的核心典籍)
           
          
13、  国学教育(教育的民族性提法)
           
          
14、  经典教育(教育的高雅说法)
           
          
15、  国学经典教育(叫法的最大公约数)
           
          
16、  传统教育(现对于现代的教育)
           
          
17、  私塾教育(中国古代的以儒家教化为主的传统基础教育)
           
          
18、  古代教育(一般语境下的国学教育)
           
          
19、  乐活生活(西方当代流行的符合中国古代士君子生活理念的生活方式)
           
          
20、  孔子教育(以孔子命名的儒家教化)
           
          
21、  孔教(以孔子命名的儒家教化)
           
          
22、  儒教(上升到信仰的儒家教化)
           
          
23、  德教(历史上的一种儒教叫法)
           
          
24、  文教(相对于现代神文宗教)
           
          
25、  礼教(儒家的一种叫法)
           
          
26、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从民族的道德性上讲)
           
          
27、  中华美德教育(从民族的道德性上讲)
           
          
28、  传统美德教育(相对于现代人而言)
           
          
29、  东方人文教育(相对于西方人而言)
           
          
30、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中央报告关于国学传承的提法)
           
 
          
所有这些其实就是一回事,一句话就是几千年来中国人代代相传的国学经典教育。但现在很多人执着于名词的狭隘理解,没有将上述三十多个名词套起来理解,就像小孩子分不清爸爸、爹爹、父亲、老子、老爸、家父、严父、father、大大一样。笔者国学志愿推广将近七年,对此深有感触,故不揣冒昧,啰嗦解释,或有不到位之处,抛砖引玉,以期推广国学经典教育弘扬中华文化。
【下一篇】【吴钩】流动的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