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致辞与主题报告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25-09-06 23:15:35
标签:

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致辞与主题报告

来源:“經學評論”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六年岁次乙巳七月十四日丁丑

          耶稣2025年9月5日

 

 

 

2025年8月25日至28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和大成郑玄文化中心主办的“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在郑玄故里、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召开。

 

本次大会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郑氏后人及其他嘉宾百余人参加。其中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光明日报等高校和机构的五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来自北京、广东、杭州、长春、武汉、扬州、宿迁、聊城、泰安及潍坊等地的近二十名郑氏后人以及来自潍坊当地的相关嘉宾出席了会议。会议得到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及峡山区管委会的全力支持。

 

 

 

▴与会学者合影

 

开幕式致辞

 

8月26日上午,大会举行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周公思想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山东博物馆特聘首席专家、潍坊市博物馆名誉馆长孙敬明先生主持,山东省潍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纪伟先生,郑氏后人代表、杭州齐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为理先生及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院长、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陈壁生教授分别致辞。

 

 

 

▴孙敬明先生

 

冯纪伟副主任在致辞中向与会学者介绍了潍坊市历史、经济与文化概况,指出郑玄作为出身于潍坊的经学大师,其学术成就与精神品格,不仅是潍坊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脉传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近年来,潍坊市持续推进郑玄文化的挖掘、保护与转化,推动千年“郑学”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本次会议既有学术深度,又接时代地气,将为潍坊乃至全国的“郑学”研究与传统文化传承注入强劲动力。

 

 

 

▴冯纪伟主任

 

郑为理先生介绍了郑氏后人的流动与分布情况,并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郑氏后人在全国各地捐资捐款修缮郑氏文化名人如郑成功等纪念馆活动情况进行了介绍。

 

 

 

▴郑为理先生

 

陈壁生教授指出,潍坊是郑玄故里,郑玄的经学成就决定性地影响了其后两千年的经学走向,但现代学术界对郑玄的重视与了解程度不足。近十余年来随着经学重新受到重视,郑玄研究才真正在现代学术中展开,呈现多学科、多元化、研究队伍年轻化等特征,因此,在郑玄研究领域建立新的研究范式、使其深入到现代学术研究的方方面面,进而产生新的郑玄研究新经典,需要当代学者的继续努力。本次会议是为不同学科学者进行郑玄研究搭建学术交流空间与平台的第一次尝试。

 

 

 

▴陈壁生教授

 

主题报告

 

开幕式之后,大会进行了两场主题报告。主题报告的第一场由北京大学的吴飞教授主持。

 

 

 

▴吴飞教授

 

山东师范大学丁鼎教授报告的题目是《郑玄〈春秋〉学成就论略》,他从散见于群经笺注及《箴膏肓》《起废疾》《发墨守》《驳五经异义》和《春秋纬》等佚著之中的相关论述出发,指出郑玄的《春秋》学具有融通三传、择善而从和“以礼为本”的学术取向。郑玄虽以古文经学为主,但也吸收了今文经学及谶纬思想,并为包括《春秋纬》在内的多部纬书作注,这也是郑玄在《春秋学》领域留下的一项贡献。郑玄他以宏通的视野和严谨的训诂与精深的礼学素养,为《春秋》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深刻影响了后世经学和纬学的发展。

 

 

 

▴丁鼎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方向东教授报告的题目是《郑注酒礼与文化意义》,他从酒文化的历史渊源出发,指出中华文化很早就形成了鲜明的饮酒文化,酒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古人对如何健康文明饮酒建立礼仪文明的规范,因此他以郑玄对三《礼》的注解为对象,探讨饮酒的礼仪文明及文化意义,他以“爵”、“酬”等为例,通过郑玄的注解,对古代饮酒程序进行了生动具体的讲解。他提出今天有重塑饮酒礼乐文明的必要。

 

 

 

▴方向东教授

 

山东大学王承略教授报告的题目是《齐鲁文化经典概览·郑玄》,他认为郑玄是汉学第一人。他从汉代经学史背景出发,认为郑玄继汉代今文经学董仲舒、古文经学刘歆之后,以兼综今古、遍注群经的学术特征,成为汉代经学最重要的三人之一。郑玄的生平、从学以及著述经历体现出政治上的逆境推动了学术上的辉煌,郑玄在礼学、《诗经》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在当下经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影响。郑玄经学具有鲜明的特征,两汉今古文经学斗争的结晶就是郑学的诞生。

 

 

 

▴王承略教授

 

主题报告的第二场由重庆大学的冯茜老师主持。

 

 

 

▴冯茜老师

 

清华大学唐文明教授报告的题目是《论超越问题在经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他从学界关于中国文明“超越”问题的争论出发,认为超越性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特征,不应被否定。超越与内在只是一种符号,对应的是人类对有限与无限的张力体验。不同文明虽体验方式不同,但体验本身是等价的。经学研究需基于对经典的永恒真理的信念,这种信念背后是对超越的终极信念。

 

 

 

▴唐文明教授

 

山东大学王新春教授报告的题目是《郑玄的经典〈周易〉象视域诠释与王道重建》。他指出,郑玄一生博通、遍注各经与诸纬基础上,最后由象切入,诠释了跃居众经之首的《周易》。郑玄打通卦所涵蕴符示的阴阳消息律动贯穿其中的生活世界的外内显隐之象,重建《周易》内涵的王道。他将礼学的精神融贯到易学中,礼学与易学的深层会通深化升华了经学的精神,对当代中华文化复兴与中华文明建设仍富重要启迪价值。

 

 

 

▴王新春教授

 

清华大学赵晓力老师报告的题目是《重其衰麻、减其日月:郑玄齐衰三月服义》。他认为依据郑玄《仪礼·丧服》注“重其衰麻,尊尊也;减其日月,恩杀也”,对曾祖、高祖制服有三个步骤,先考虑生活亲亲,得出本服分别为小功、缌麻;再考虑尊尊分别加隆为大功、小功;第三步,鉴于小功作为只能表达生活亲亲的兄弟之服,无法表达生命亲亲,为凸显曾高所代表的宗之尊,就要抑制本服加隆中的个体生活亲亲情感(减其日月),而强化对生命连续体宗的情感(重其衰麻),最后以齐衰三月服制表示。齐衰三月由此而成为专门表达宗之尊的服制。

 

 

 

▴赵晓力老师

 

赠书仪式

 

此外,大会还征集到15位学者,将所著关于郑玄经学的专著、文集、古籍整理等,赠予“峡山区大成郑玄文化中心”收藏。

 

 

 

▴赠书仪式合影

 

赠书名单如下:

 

丁鼎(山东师范大学)《三礼学通史》

 

方向东(南京师范大学)《五礼通考》

 

陈壁生(清华大学)《孝经正义》《经学研究·第五辑:中国文明史中的郑玄经学》

 

吴飞(北京大学)《丧服郑氏学》

 

孙敬明(中国先秦史学会周公思想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考古发现与齐史类征》《陈介祺与中国经学金石学及考古学研究类稿》《潍水集》《海岱古钱新解》《潍水文化概论》《潍坊金石学》《潍坊古国》《陈介祺研究》

 

王承略(山东大学)《后汉书》

 

王新春(山东大学)《汉末荀郑虞三家易学与经学精神的重建》

 

闫春新(山东师范大学)《魏晋南北朝“论语学”研究》《汉宋经史新探》

 

陈绪波(重庆大学)《仪礼宫室考》

 

冯茜(重庆大学)《唐宋之际礼学思想的转型》

 

乔秀岩叶纯芳(北京大学)《学术史读书记》《文献学读书记》

 

何大海(中国石油大学)《郑玄谶纬学天论体系研究》

 

王尔(中国人民大学)《两汉承续与新汉本位》

 

覃力维(安徽大学)《佚礼通考》郭超颖(山东大学)《仪礼郑注发微》

 

潍坊市峡山区文化与旅游局周正晓局长,峡山区大成郑玄文化中心郑金涛理事长接受捐赠。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