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知行营第二十三期暨五周年庆
来源:“鄱阳湖知行学园”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六年岁次乙巳七月十二日乙亥
耶稣2025年9月3日
儒家知行营第二十三期暨五周年庆
——紫云循道,仁里本心
活动概述
乙巳年农历七月初一至七月初四(公历2025年8月23日~8月26),儒家知行营第二十三期暨五周年庆典,在广州增城紫云山庄里仁学园顺利举办。来自各地的学友们汇聚于此,深入研习儒家理念,体悟圣贤智慧蕴含的力量,滋养文化情怀,厚植文化自信根基。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在探索学习儒家的旅程中,我们怀抱着对圣贤的深切温情与敬意,坚守初心、精进不辍。山高水长,一路同行。
签到·释菜礼
仰万世师表,尊千古圣贤
七月朔日,以释菜之礼虔祀至圣先师孔子
在钱穆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8月23日上午,钱穆先生《国史大纲》简体字版新书发布会举办。在唐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通过网络观看了新书发布会的直播,“194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为抗战中陷入绝境的中国军民注入必胜的信心。时隔85年后,商务印书馆推出《国史大纲》简体横排版,让钱穆先生所守护的民族精神之光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
课堂讲习
褚蓥老师总结了隋唐五代的发展历程。581年杨坚建隋,顺应人心统一天下,推行“关中本位”与“霸胡相济”政策,却因内部争斗及杨广破坏国纲,引发危机,618年隋亡。李渊借“关中本位”政策建唐,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继位,调整政略,前期“无为恭谨”,中后期重回“权势法制”。高宗削弱旧势力,武后逐步夺权建周,推行功利之道,加剧关陇人士劣化。中宗、睿宗时期,韦氏、太平公主等争权,李隆基平乱后,玄宗前期励精图治,后期转向奢靡,重用功利之士,引发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致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形成,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瓦解,胡汉关系变化。战后唐朝君主多“纯任霸道”,宦官专权,牛李党争激烈。唐末民不聊生,黄巢起义爆发,朱温趁机崛起,907年建后梁,唐亡。后梁、后唐、后晋、后汉更迭频繁,战乱不断。951年郭威建后周,推行宽和政策,柴荣继位后继续改革,增强国力,为北宋奠定基础,959年柴荣去世,幼子继位。以历史为脉络,从“五胡乱华”的纷争乱世,到“关陇集团”的历史影响,再延伸至当下现实层面,结合政治理论刨析学说。其讲博通古今,深入浅出。
刘传飞老师为我们讲述宋末以来因着程朱理学的官学化及独尊,儒学屡次异化,难以复正,及至清亡。后在反传统的背景下更是遭遇断代危机,而今复而难兴,皆因历史梳理不清,其名难实。从经书所载先圣先师制度,通贯历代学校发展及孔子庙从祀史,以正史实,儒学可复其实,以资当代之承,以传一贯之统。
赖大稳老师讲述近代以来,承载中国文化的名相体系及其载体血肉躯干双双失去,名相的丢失使得学术体系不再能承载中国之道,血肉躯干(社会载体)经过西学与工商业社会的重新建构,不再与中国历代注疏体系所阐发内容完美匹配。但当前学院分科或研究切入点过细的问题,导致儒学研究大多不再具有“通学”性质,不能见“道”,这就不仅是跨学科的问题,更是学问与性情,学问与修养,学问与经世的问题。
梅伟忠老师带领我们回顾孔孟之言、《周礼》之制中有关乡教的经典依据,举例说明了在北宋成文乡约出现以前,士大夫向以在野化俗为己任,重点介绍了宋明名儒所作的四部乡约,并指出近代梁漱溟先生投身乡村建设运动,于古代乡约亦多有参考,可见传统儒学之当代价值。最后展示了近年来蓝田县“枫桥经验+乡约文化”的基层治理创新模式,足为儒学现代应用之一证。
儒家知行营五周年庆典
8月23日是儒家知行营的五周年纪念。老师和学友们相聚一堂,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观看五周年纪念视频与PPT。唐元平老师带着大家回顾往昔,那一些一起探讨儒家义理、在学习成长过程的过往片段仿佛历历在目;同时也展望未来,满怀着对儒家文化的传承与践行的期许。山高水长,我们一路同行。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佳肴美酒摆满桌,老师学友围坐,笑意盈盈举杯,大家相谈甚欢,一场相聚满是情谊与欢欣。
嘉宾合照留念
处暑后二日访唐元平兄游园有赠
刘传飞
入夜宿甘泉,晨起面东山。
邻幽主人好,怡此五漆园。
儒家知行营第廿三期暨五周年庆咏怀并和刘传飞兄
唐行之
紫云循道说泰泉,茉莉本心先圣山。
经史切磨今古贯,同行共筑里仁园。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