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宝健】作为文学家的张謇

栏目:中央党校机关报儒家经典新解系列
发布时间:2021-03-05 16:03:16
标签:张謇、张謇现象

作为文学家的张謇

作者:许宝健

来源:《学习时报》

 

2020年11月12日,在江苏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展陈,了解张謇兴办实业、发展教育、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此前的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称张謇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连续点赞张謇,使这位近代人物迅速成为新时代的“红人”,出现了一股不小的张謇热,也形成发人深思、值得研究的“张謇现象”。

 

人们说张謇、议张謇,主要还是集中在他的实业家和教育家的身份。作为实业家,他鲜明提出了“实业救国”的主张,从筹办南通大生纱厂开始,陆续兴办了数十家企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实业家。作为教育家,张謇创办或支持创办了从中学到师范到大学一批学校,如今赫赫有名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海河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著名高校的背后,都有张謇的身影。

 

所以,张謇作为实业家、教育家,那是相当名副其实。但是张謇的成就不止于此,他还是一位文学家,是文章大家,著有《张季子九录》《张謇函稿》《张謇日记》《柳西草堂日记》《啬翁自订年谱》等。张謇为文,倒也像其做实业和办教育,切中实用,朴中见雅,既不尚铺排,更不尚空谈议论。

 

张謇的文章在近代文学史上处于一种什么地位呢?我们可以通过一部古文选集及其续编来了解一下。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部名为《古文观止》的古文选集始终处于不可撼动的地位。该书成于1694年,也就是康熙三十三年,在此之后近百年时间里,又先后有多部古文选集刊行于世,而它们的编者地位和声望大都超越《古文观止》的编者,但都未能取而代之。《古文观止》所选文章大多是各个时代的名家名篇,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为我们所熟知,如《曹刿论战》《桃花源记》《醉翁亭记》等等。中国古籍汗牛充栋,名篇佳作数不胜数,两位名不见经传的读书人吴楚材、吴调侯慧眼识珠,摘取222篇,充分体现了“简而赅”的编辑思想。同时,所选文章以短篇为主,大多在千字之内,但都内涵深刻,思想丰富。

 

不过,《古文观止》的地位虽不能撼动,但也有缺憾。古文时代终止于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而《古文观止》的选文截止时代是明朝末年,整个清代的文章都没有入选,所以“观止”未“止”。怎么办呢?也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读书人王文濡补上了这个缺憾,他将清朝一代的古文选辑出来,全编为《续古文观止》八卷,于1924年出版。《续古文观止》总共选了65位作者的174篇作品,大多是数百字的短文。编者还打破常规,收录了少数当时还在世的作者的文章,像冯煦、章炳麟、梁启超等,还有就是张謇,而且张謇还收入了两篇,比今天大名鼎鼎的梁启超还多了一篇。

 

张謇的两篇文章题目分别是《儿子怡祖字说》《博物苑美人石记》,前者长些,也不过600字,真是惜墨如金,但字数虽少,意思却不浅。《儿子怡祖字说》是写给出门求学的16岁的儿子的,可算是一篇家训。儿子要远行求学,做父亲的总是要叮嘱一番,但作者没有上来就讲道理,而是从儿子的名和字切入,从解读名和字的含义来向儿子作一番交代,夹叙夹议,就像唠家常,读来情真意切,字字可鉴。

 

前儿之生十有三年,余膺乡举于顺天。故事,行卷书子姓,余未有子,先府君命书子而怡祖名,以为得孙之祥。越十年,甲午成进士,而府君弃养。又四年,戊戌而儿生,乃实府君所命之名,痛府君之不及见是孙也。于儿离襁褓后,时时举府君之言行节概语之,庶几思所以怡夫祖。

 

文章第一部分交代了儿子之名的来历。作者说,在他儿子出生的几年前,他到顺天府参加乡试。按照惯例,在卷子上要写上儿子的名字,但当时作者还没有儿子,早前作者的父亲曾经给未来的孙子起过一个名字叫“怡祖”,喻孙之祥。10年之后,作者中了进士,父亲却去世了。又过了4年,作者的儿子出生了,父亲起的名字就真正用上了,但父亲却没有见到这个叫“怡祖”的孙子。在儿子懂事的时候起,作者就以父亲的言行节操来教育他,希望他今后能对得起爷爷给起的这个名字。

 

古人的名字是分开的,即名和字,名是名,字是字,出生取名,成人取字。张謇这篇文章重点解读的并不是儿子怡祖的名,而是儿子怡祖的字,所以是“字”说,所以接下来作者交代,儿子16岁的时候,“将往学于青岛。人事之交际将始,循今之宜,不可以无字,乃字之曰‘孝若’”。就是说,儿子16岁了,要去青岛上学了,那么成人的社会生活就将开始,应该有自己的“字”了,所以就给他取字为“孝若”。

 

张謇对“孝”和“若”两字的解读才是文章的重点。他引用《曲礼》和《礼记》中对孝和若的论述,深刻阐明他为儿子怡祖所取字“孝若”的含义,以及所蕴含的父亲对儿子的教诲和期冀。正如作者所说:“勖之以孝而若,所以福余子也。儿知受此福乎哉?”用孝和若对儿子加以鼓励,正是我对儿子的祝愿啊!儿子明白作为父亲的心思吗?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南通博物苑位于南通濠河之滨,被誉为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开启了中国文博事业的先河。南通博物苑是张謇完全以个人力量于1905年创建的,当时创建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加强对金石书画的集中保护和交流。为了扩充馆藏,张謇多次发布启事,在社会上广泛征集,他还带头将自己的收藏悉数捐到博物苑。

 

《博物苑美人石记》全文仅200多字,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大小167枚美人石的旅行记,它们原是明朝顾大司马所收藏,后来到了王氏手中,王氏家族败落后,总兵朱洪章将美人石取来送给常熟翁相国,但被拒绝,于是美人石们便被抛弃在福山附近的江边,风沙埋没,雨水侵蚀,美人石们好可怜啊!光绪二十五年春天,作者去给翁相国问安坐船回来时见到了这些美人石,心中十分痛惜。7年后,作者建博物苑,请求将这些美人石带过来,安置在博物苑内,同时配上奇花异草,与苑内的文物一起保存起来。

 

在不足300字内,作者写了连他在内的6个人物,他们对待石头的不同态度,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叙述中,作者的怜爱之情不仅赋予了没有生命的石头,更传达给了读者,打动了读者。这篇《博物苑美人石记》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精致美文,有资格与《古文观止》中的诸多名篇佳作为伍。

 

《续古文观止》选录的张謇的一篇“字说”、一篇“石记”,代表了张謇的古文水平,也显示了张謇的文学地位。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