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明作者简介:唐文明,男,西元一九七〇年生,山西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任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著有《与命与仁:原始儒家伦理精神与现代性问题》《近忧:文化政治与中国的未来》《隐秘的颠覆:牟宗三、康德与原始儒家》《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彝伦攸斁——中西古今张力中的儒家思想》《极高明与道中庸:补正沃格林对中国文明的秩序哲学分析》等,主编《公共儒学》。 |
唐文明:儒学研究必须紧扣六大张力
受访者:唐文明
采访者:《信睿周报》
来源:《信睿周报》第16期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腊月十九日乙卯
耶稣2020年1月13日
首先想请您谈谈今年投入精力最大的事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想去推动这件事。
唐文明:今年,我依托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在不少师友的帮助下,主编并推动出版了《公共儒学》第1辑,这一辑的题名为《王道理想与批判精神》,基本上可以表达我们对儒学政治层面的主要理解,一定程度上也表达了我们基于儒学立场对当下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世界的现实关切的方向和旨趣。编辑《公共儒学》是我近几年来产生的一个想法,在此我简单谈谈这个想法背后的一些考虑。
公共儒学第1辑:王道理想与批判精神
唐文明/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
近十几年以来,儒学的话语逐渐进入了中国社会的公共领域,成为人们讨论公共问题的重要思想资源之一。这一现象自然来自官方、学术界和民间社会的多重互动,已经且仍在极大地改变着原来学院化的儒学研究范式。过去的儒学研究往往被置于中国哲学的学科下,抽象化、思辨化既是其优点也是其缺点;而现在,儒学研究的主题已经远远超出原有的中国哲学领域,不仅产生了大量新的思想主题,也使原来很多旧的思想主题呈现出相当不同的面貌。
可以断言,立足儒学的义理,就社会各阶层都关心的公共问题展开独特、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将是今后中国社会公共话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旨在为儒门学者探讨公共问题的交流平台,力求反映出儒学在探讨公共问题时所取得的优秀成果,并推动儒学在公共领域中的深入开展。
您认为2019年在儒学研究领域最重要的趋势有哪些?
唐文明:明显的趋势是,儒学研究在分化,且在分化的各个方向上越来越深入。于是,表面上的分歧也就显得越来越大,因此这时候更需要更为宏观、整全的思考。据我的观察与了解,这方面的问题意识在很多学者那里还很薄弱,即使有一些,也往往不能跳出自己研究的专门领地来看问题。
几年前我就在我主持的读经班上对学生说过,儒学研究的开展一定要紧紧扣住六大张力:从处境上说,我们有中西之间的张力和古今之间的张力;落实到儒学的历史,则有汉学与宋学之间的张力;落实到在汉代成为历史性典范的经典儒学,则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间的张力;落实到在宋明成为历史性典范的系统儒学,则有朱子学和阳明学之间的张力;落实到义理上,则有天人之间的张力。只有对这六大张力做出真正的、全面的回应,儒学才能真正复兴。我们切不可为了轻松去逃避,实际上也是无法逃避的。即使你自己所能做的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但应当有全局意识。
在您看来,儒学研究领域是否有被忽视了的人物/趋势?
唐文明:研究儒学的学者大多还不太重视沃格林(Eric Voegelin)。我认为沃格林非常重要,尤其对于理解中国文明的意义,沃格林的重要性绝对超过前几年风行一时的施特劳斯(Leo Strauss)。他用“天下时代”论代替了雅斯贝斯(Karl Jaspers)的“轴心时代”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比较文明研究框架,而且对于儒学的重构方向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请您谈谈明年的研究计划,会特别关注哪些方向?
唐文明:我正在写作的一篇论文是《沃格林<秩序与历史>中的中国文明论述》,这也是配合《公共儒学》第2辑的主题《超越维度与淑世情怀》所写的一篇文章。另外还准备写作一篇关于书院的文章,主题是基于儒门信仰如何理解书院的定位与意义。对儒学史的关切,我明年可能会聚焦于《大学》,特别是宋代以来关于《大学》改本背后的义理争论。
儒学美德论
陈来/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05
最后,请您推荐一本今年读到的让您感到“眼前一亮”的书。
唐文明:今年读到的给予我很大启发的一部著作是陈来先生的《儒学美德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版)。关于作为伦理学基础理论的美德伦理学,是我多年研究的一个内容,但对于与之相关的共和主义的政治哲学,我过去的认知并不是那么清晰、深入。
陈来先生在《儒学美德论》中所提到的“公德严重压倒私德”的现代社会困境,促使我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同时也得到了我的学生的启发,我觉得我把这个问题基本上想清楚了。我已经完成了一篇论文《美德伦理学、儒家传统和现代社会的普遍困境》,估计以后还会写作相关的论文。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第二届海峡两岸应用国学论坛暨汤用彤学术奖颁奖仪式圆满闭幕
【下一篇】【孙克诚】“郑声淫”蕴含多重意指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