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卫国】亦无我之心也 ——读《蒲城文献征录》

栏目:书评读感
发布时间:2019-11-23 00:19:11
标签:蒲城文献征录

亦无我之心也

——读《蒲城文献征录》

作者:朱卫国

来源:“许石林”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十月廿四日辛酉

          耶稣2019年11月20日

 

 

有人在大门外打电话,说我有一份快递,我很惊讶。我是一个几乎不网购、也没有多少社会联系的人,通常不会有快递。

 

顺便帮我取回来的同志把快递放在我桌上,打开一看,是深圳许石林先生寄来的一本书,与他此前寄给我的书不一样,这次封套没有拆,也就是说,这一次他没有签名。一本叫做《蒲城文献征录》的书,清人周爰诹编著。我翻了一下,觉得很像地方志。接着看到一个叫张士范的。“乾隆丙子举人,官芜湖道”,就顺手查阅了一下,乾隆丙子是乾隆二十一年(1756),搜狗百科说张士范是乾隆十五年(1750)中举,应该是不正确的。张士范在池州府任职期间,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延聘儒学编修《池州府志》,经6年精心撰编,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一部五十八卷由张士范作序的《乾隆池州府志》刊刻付梓问世。我看了一下这本《乾隆池州府志》,不禁要问,那些山间的建筑呢?

 

当然,我看这本书不是要研究历史上的蒲城人跟历史上的芜湖及周边有什么关系,而是要看看这个一直对晚清感恩戴德又哀其不幸的遗老周爰诹,到底是一副怎样的时代情怀、家乡情结。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我读书都是随感式的,特别感兴趣的有三点——

 

其一,是编者周爰诹,以及他录入的蒲州人物生平和诗文以孝义为重;

 

其二,特别为王鼎的“尸谏”辩诬。王鼎当时是林则徐的知交,在对待英国的态度是坚决不退让的。当得知条约即将签订,已经75岁的王鼎星夜兼程回京,向道光力荐林则徐,当面斥责穆彰阿是祸国的严嵩。道光并不听他的话。次日又廷诤,道光仍不听……再一日,王鼎死于圆明园邸所。书中说:文恪尸谏,大节凛然,国史不书,墓志不述。论者多归狱其子沆不能争讼,以至父孤忠不著。余昔闻乡父老私议,咸以为恨。王鼎尸谏发生在北京郊外的圆明园,家属皆居城内,当时无人在侧,王鼎的遗疏被穆的亲信盗走呈送给穆彰阿,很快换了个没有什么内容的“临终谢恩”折呈送皇帝……

 

其三,看到书中载录的激庵老圃赵世英作的《蒲城县志跋》(1650年)有这样一句,眼前为之一亮,即“公之心,亦无我之心也”。

 

书中还有一些怪怪奇奇的人,还有一篇较长的“义狗传”。按说在古文世界,应该叫“义犬传”,张洪勋这篇载入1714年《续修蒲城县志》的奇文,何以干脆就叫“义狗传”呢?也一好玩事情也。

 

说这么多,实际上还是没有说到周爰诹编这部书的初衷上。很简单,他就是要讲真话,给另外也喜欢真实地生活的人提供一点来自“吾乡吾土”爱好真实的品行激励,而不为世风所惑。这部书正是现在一些大家所期望的,一部用引文写作的奇书,汇众语为一声:“公之心,亦无我之心也”。

 

 

读《蒲城文献征录》,让我对《红楼梦》的理解加深了。

 

周爰诹先生(1854~1929),是一个时代的宠儿,另一个大时代的畸零人。过往的一切,对周爰诹先生特别重要,特别是家乡的过往。他的观念,无疑很多是老观念。

 

但他是一个有趣的人。抱着许许多多的老观念不放,而还很有趣,这是不简单的一件事。

 

一些人只有老观念,而没有“无我之心”,就很无趣。

 

我很少见到有趣的人,有趣的书。《蒲城文献征录》就是一本老书,而又十分有趣。

 

有趣就是天真。

 

书中一篇刘鸣珂写的《申月山先生传》,记述的就是一个天真汉的故事。万历己卯举人申宗德(万历七年,1579年,离那个著名的“万历十五年”不远),二十多岁开始读书,总是下死功夫死记硬背,“不遗一字”,老是写不了文章,老师窦先生最后失去了信心,不得不说,你回去吧,你不是读书写作科举这块料。回去的路上,他经过洛水,心里很不是滋味,有苦难言,就无聊地趴着船舷看那荡漾的“水波文”。“忽大悟。此后作文,倚马立就。一试,即冠军。”他以后教别人,就不再多讲废话,而是想办法让你开悟。一听到窗外喜鹊叫,他就说:“此,鸢飞鱼跃机也。”他这样说,自己得意得不得了,可是他的学生却一脸茫然。会试失败,他就干脆放弃了仕途之梦。一起考试最后考中的富平人孙丕杨,多次邀请他出来做官,他拒绝了,对孙丕杨说:“性好洁成癖,北来一路,尘土污人,所不愿耳”,最后当然就是终老乡野。这样一个人,大张旗鼓地记录下来,也是那个时代比较天真吧。就是一个举人,无功无名。一生几件天真、好玩的事情。

 

这样的故事,在各地的地方志里大概多有,但我还是觉得像蒲城这样一个“严肃”的地方,也格外不弃有趣,也是这块土地了不得的地方。

 

除此以外,这本《蒲城文献征录》,让我读懂了《红楼梦》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的开头:“且说元宵已过,只因当今以孝治天下”。此前,我说我查了历朝历代,都是“孝治天下”,包括秦朝。这没有错,但是,康雍乾应该格外特别些。这本蒲城文献征录》让我真切感受到这一点。而且,孝,还要从“色养”二字上才能懂得其中三昧。《蒲城文献征录》多次出现“色养”二字,这无论是对理解孝道,还是《红楼梦》都是极有帮助的。

 

2019年11月18日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