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你唱得那么亢奋却不硬气,一个个像丢了魂儿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9-11-02 17:45:36
标签:亢奋、愤怒
许石林

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你唱得那么亢奋却不硬气,一个个像丢了魂儿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原载于 “许石林”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十月初四日辛丑

          耶稣2019年10月31日

 

记得是上海虹桥机场,一帮年轻人玩儿的一种叫什么快闪的游戏,好好地,一个个突然唱起歌来,是几首抗战主题的歌儿。原本令人振奋的歌儿在他们唱来,用一句话剧台词说:“一股窑子味儿”。我貌似尖刻的言辞对此视频批评:什么都能搞成亵玩娱乐,声音浅躁,咬字轻浮,嘴里头不干不净像含着块鞋垫儿一样……

 

有的朋友看了,评论道:你过苛了。见此,我非但没觉得自己过苛,反而觉得远远不够。自古以来,讽谏者,“非激切不足以动人,激切则近谤讪”,又云:“直必见非,严又被惮”。

 

近年来,我一听现在的歌手翻唱老歌,很容易产生这种厌恶的感觉,若诉诸文字,一般都是这种“近乎谤讪”的尖刻言辞。

 

我不是老歌的死党,也不常听老歌,我只是厌恶那种唱歌的方式。这当然跟我的经历、年龄和习惯有关,也跟我的理解、认识和感受有关。比如,我不喜欢听现在歌手用新方法唱《南泥湾》、不喜欢他们翻唱的《刘三姐》中那首《唱山歌哎,这边唱来那边和》,现在的歌手,唱这些歌,口腔都打不开,就是用力气瞎往前冲,咬字没有“头腹尾”之功,更别说讲究“边实”了。所以,听起来,有一股非常轻贱的感觉。听这种唱歌,不由得我不保守。比如视频中的《松花江上》,听不出歌曲应有的失家园的悲怆,而是那种事不关己的轻浮,你分明能感觉到歌手边唱边目动眉挑了。

 

风起于青萍之末,歌声实在是一个时代的命运气数在人身上的真实反应,人作为有灵性的生物,能毫纤不差地反应此时代的本质,凡天下有变,必然反应在人声上。南宋气数已尽,文天祥作为当时的擎天柱式的人物,与陆秀夫、张世杰等依然膂力扛持着气息奄奄的南宋王朝,辗转颠簸,以图复兴。他内心也知道事已不可为,但一定要去拼命挽救。这犹如父母重病,明知药石已无效,但为人子者,须尽仁孝之道,岂能罢医停药,收手不管!所以,他在回答蒙元丞相孛罗的时候,铿锵有力:我们之所以立赵氏年幼的新君,一位不成,复立一位,是因为天下一日有君,则为人臣者须尽一日臣责,天下百姓望而知有所归从。岂能明知天下大势已去而纷纷背叛!

 

文天祥被执,押解至元大都。夜晚于牢狱之中,忽闻附近元兵营中有军歌,其声雄伟壮丽,“浑然若出于瓮”,文天祥起而谛听,十分入迷。他问旁边的狱卒,这是什么歌,答曰:歌名《阿剌来》,“起于朔方,乃我朝之歌也。”文天祥听了一会儿,尔后无奈地颓坐于地,黯然道:“此黄钟之音也,南人不复兴此!”当时,元朝作为一个处于上升期的王朝,士气高昂,人主雄心壮志,有席卷八荒、横扫六合的志气。所以,此时,起于元朝内部的歌曲,自然带有这个雄心勃勃的王朝的本质特征和气象。抛开其他不说,文天祥对此,内心不能不说有羡慕和无奈的感觉。文天祥所在的南宋,未必有过这种黄钟之声,即他本人未必亲耳聆听过,但文天祥作为一个饱学之士,又有千古独步的慷慨志节,所以,他无疑具备这种“审音”的能力。是的,“审音”是一种稀缺的能力,不是凡长着耳朵就能具备的。

 

但是,元朝的气数更短,其统治狠戾而残忍,各种矛盾忿争积蓄叠加,伺机爆发。到了元至正年间,虽然实行新政,意图甚好,但已经无法逆转了。当时,同样的军歌《阿剌来》,闻之者,再也没有人能听出其有“浑然若出于瓮”的雄伟壮丽,反而总是觉得“此音凄然,出于唇舌之末,宛如悲泣之音。”

 

同样的歌曲,怎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原因不是歌曲的问题,而是唱歌的人出了问题,时代不同了,人不一样了,内心所能感会于天地的,就不一样了,形诸声音,就味道大不相同了。元朝至此,距离衰亡不远,人心犹如天地的使者,能准确地将时代的命运气数如实准确地反应于声音,表露于唇齿。这是再大的力量也似乎逆转不了的。

 

今天,能具备“审音”能力的人,是少又少的,要说是没有,那太令人沮丧了。但却可以说,一般人,是不具备“审音”能力的。你跟他谈上海虹桥机场这个快闪如何地淫逸轻浮,多数人必然不同意,会说你尖酸刻薄云云——有时候,乡原不是道德和人品问题,而是资质、素质的问题。

 

当然也有同意我的尖刻评论的。也有骂出的话比我更狠的。北京某兄;借着这个话题,我们谈这一段时间各剧院复排演出的红色京剧“样板戏”,他说现在的演员:他们嗓音、功夫等等技术没问题,缺精神。一个个很“亢奋”,但却不“硬”,差着一股“劲儿”。又举《东方红》为例:邓玉华唱的《五彩云霞》,优美但透着真诚的硬气,这硬气就是骨气、风骨;不像现在,那些歌手唱得那么亢奋而不硬气,一个个像丢了魂儿。

 

我们的这些交流,一定不会被很多人理解,所以只限于私聊。我们当然也试图想一些办法,比如认为现在的演员,一是应该多读历史,要读到一定的份儿上;二是要有吃苦锻炼的过程。这两个,说的都是功夫,不能强求。

 

这个世界一定还有一些很保守,执拗地坚持着自己认为应该有的标准,哪怕自己所坚持的东西从来没有出现过,或仅仅是昙花一现那么短促。保守的人,有时候甚至常常会愤怒,但他的愤怒你也许永远不懂。

 

2015年9月9日

 

 

责任编辑:近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