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明】古代书院的“成人”之道对当代大学教育启示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3-22 15:55:52
标签:古代书院、当代大学教育、成人

古代书院的“成人”之道对当代大学教育启示

作者:肖永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来源:凤凰网国学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二月十五日丁巳

          耶稣2019年3月21日

 

儒家的“成人”之道导源于孔子。《论语》以德行、政事、文学、言语为孔门四教,揭示了“成人”之道的丰富内涵。唐宋以降,书院成为继承、传播儒学的主要阵地,更是践行儒家“成人”之道的重要载体。德行居孔门四教之首,又统摄政事、文学、言语三者,自然受到了历代书院的高度关注。书院教育将德行的培育养成贯穿于读书治学、立身行事之中,主张“学以明伦”、“学以成人”,将品德的提升与知识的传授以及对社会家国的关怀绾而为一。

 

 

 

正如掌教岳麓书院的著名理学家张栻在论述岳麓书院育人宗旨时曾说:“岂将使子群居族谈,但为决科利禄计乎?抑岂使子习为言语文词之工而已乎?盖欲成就人才,以传斯道而济斯民也。”换言之,书院的成人之道,不仅在于经典的研习、知识的传授,更在于书院诸生德性的养成。张栻的学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对此亦深表赞同,主张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认为“德行之于人大矣”。而德行的养成,必须落实为工夫的次第践行,即“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这一思想要旨,在朱熹手订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中得到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成为南宋以降天下书院乃至官学共尊的办学准则,对于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也有不言而喻的重大影响力。

 

 

 

当代大学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服务社会的使命。当代大学教育在传承中华文化中的优秀传统、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从古代书院的“成人”之道汲取养分。正如前文所述张栻之语,实质上是将传道济民、经世致用作为教育的宗旨。这一思想主张,转化与落实在当代大学教育之中,便是要求学生关注社会时事,结合自身所学所知,为家国天下的建设承担起相应的使命。

 

在此基础之上,知识传授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在传统书院中占据重要地位,德行的培育亦贯穿其间。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历代书院教育家亦承继这一思想传统,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依据学生不同的性格和材质实施教育。在现代高等教育规模日益扩大的今天,流水线式的人才培养方式使得因材施教的原则难以落实,学生们往往被按照统一的规格加以塑造,其作为个体的独特性被抹杀。这种情况,促使我们冷静反思。应充分借鉴书院教育传统,努力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推行“导师制”、“学长制”,赋予德行培育的新时代意义。

 

在以课程为中心的现代教育体制中,师生之间的淡漠与隔膜屡遭诟病,这与以人物为中心的古代书院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形成鲜明对比。现代大学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更容易使师生关系出现疏离。事实上,古代书院教育制度中的师生相处之道,完全可以为导师制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提供资源与借鉴。以史为鉴,传统书院对教师的修养、学识曾有很高要求。《论语》载颜渊称述孔子之语,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落实在历代书院的教育中,即强调教师德才兼备,以自身的品格去感召、影响学生,在为学进德、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方面给学生以表率与引导,使学生受到精神熏陶和人格浸染。明乎此,便可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当代大学教育中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然,为了达到“成人”的目的,书院教育家不惟讲求涵养德性、塑造品格,亦倡导研习经史、读书穷理,更从从言语、仪容服饰、举止等各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则,从修身的细节上对生徒提出要求。如在说话的语气上,强调要和缓,切勿急躁。诸多书院要求学生“忿词不出于口”,“致详审,重然诺,肃声气,勿轻,勿诞,勿戏谑喧哗”。还要求书院学生“容貌必庄”,即表情应该以和蔼、庄重为主,做到“厉气不行于色,惰慢之容不设于身体”。此外,书院对学生日常的坐、立、行、视、听等举止动作亦有相应礼仪规矩。如粤秀书院就要求学生:“居有常处,序坐以齿。凡坐必直身正体,勿箕踞倾倚,交胫摇足。寝必后长者,既寝勿言,当昼勿寝。行必徐,立必拱,必后长者。勿背所尊,勿践门阈,勿跛倚。勿淫视,勿倾听。”书院对学生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的要求,虽看似具体而琐细,却是“修身”的重要方式,体现着儒家“一是皆以修身为本”的核心理念,也是书院成人之道的生动体现。而当代教育存在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德性涵养的偏弊,与品德修养、人格养成相关的教育内容不多,在言语、仪容服饰、举止方面的也很少提出严格要求。古代书院的这些具体的教育措施、方式,虽然不一定能直接适用于当代大学教育之中,但我们若能深入把握这些具体措施、方式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则无疑能引发我们对当代人才培养的深度思考。

 

总之,如何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质量人才,是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的大事。在我们对当代中国教育进行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吸收现代西方文明的成果,也应该充分借鉴中国书院教育中的优秀传统,发掘书院的“成人之道”的丰富内涵,为当代大学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