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立胜作者简介:陈立胜,男,西元一九六五年生,山东莱阳人,中山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自我与世界:以问题为中心的现象学运动研究》《王阳明万物一体论:从身-体的立场看》《身体与诠释:宋明理学论集》《入圣之机:王阳明致良知教研究》《从修身到工夫:儒家内圣学的开显与转折》等。  |  
         
陈立胜著《宋明儒学中的“身体”与“诠释”之维》出版暨目录、简介
            
           
           
           
书名:《宋明儒学中的“身体”与“诠释”之维》
            
作者:陈立胜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9-1
            
           
【内容简介】
            
          
本书从“身体”与“诠释”两个维度展开论述,通过对特定概念的解剖、具体辩难的分析,揭示了儒学研究的现代意义以及儒学思想的演进机制。
          
          
《宋明理学中的“身体”与“诠释”之维》由“身体”与“诠释”上下两编构成。“身体编”集中讨论当代思想之中的身体转向对儒学研究的意义、理学身体存在论的建构(身体之“窍”与“身不自身”的观念)、镜子隐喻在理学心性论之中的作用以及疼痛镜像神经元发现与儒家恻隐之心论的关系等议题;“诠释编”则旨在通过对朱子读书法、王阳明四句教的三次辩难、《大学》文本之怀疑与否定、“亲民”“新民”之辩的个案考察,揭示理学诠释传统之中的“尊道”(“天道”)“尊心”(“本心”)“尊经”(“圣经”)与“尊古”(“圣人”)之间的种种张力以及儒学通过诠释而创新的思想演进机制。
          
          
【作者简介】
            
          
陈立胜,山东莱阳人,哲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山大学人文社科学术委员会委员。著有:《自我与世界:以问题为中心的现象学运动研究》(广州:1999;北京:2017),《王阳明万物一体论:从身——体的立场看》(台北:2005;上海:2008;北京:2018),《身体与诠释:宋明理学论集》(台北:2011,2012)等。
          
          
【目录】
            
          
上编   身体之维
          
          
第一章 回到身体:当代思想中的身体转向与儒学研究
          
一、 身体被遗忘与现代性之语境 
          
二、 回到身体 
          
三、 回首东方:儒学身体观研究
          
          
第二章 身体之为“窍”:宋明儒学中的身体存在论建构
          
一、“窍”观念溯源 
          
二、理学家:此心发窍处,便是天地之心之发窍也
          
三、心窍/ 身窍:无与有
          
          
第三章 “身不自身”: 罗近溪身体论发微
          
一、 我身以万物而为体,万物以我身而为用
          
二、身之存在功能:“根、连、带”与“联通”、“统会”
          
三、 赤子之心与赤子之身:人体即天体
          
四、“人形偶然”与“人形幸运”:儒道两种"彻形骸”观念之对比
          
第四章 “恻隐之心”、“他者之痛”与“疼痛镜像神经元” 
          
一、儒家仁说之中的“痛感体验” 
          
二、谁会痛痒? 
          
三、关心他者的痛痒如何可能:从苏格兰学派到叔本华
          
四、疼痛镜像神经元 
          
五、仁之“具身性”与非化约主义 
          
          
第五章 “心”与“腔子”:儒学修身的体知面向
          
一、心要在腔子里
          
二、满腔子是恻隐之心
          
三、“大其心”与“大腔子”
          
四、小结
          
          
第六章 宋明儒学中的“镜喻”
          
一、镜喻溯源
          
二、明镜与磨镜:从二程到朱子 
          
三、心镜之喻:王阳明与其后学
          
四、磨镜与体知 
          
五、镜喻之利与弊
          
          
下编   诠释之维
          
第七章 朱子读书法:诠释与诠释之外
          
一、圣经意识
          
二、为何读书 
          
三、读书心态
          
四、读书次第
          
五、两个“吊诡” 
          
六、结论 
          
          
第八章 王阳明“四句教”的三次辩难及其诠释学义蕴
          
一、引言 
          
二、钱德洪对王龙溪:“四有”对“四无”(1527 年)
          
三、许孚远对周汝登:“九谛”对“九解”(1592 年前后)
          
四、顾泾阳对管东溟:“太极”对“无极”(1598 年)
          
五、比较与辨析 
          
          
第九章 儒学经传中“怀疑”与“否定”的言说方式
          
——以王阳明、陈确的《大学》辨正为例
一、《大学》之为圣经 
          
二、王阳明:《大学章句》非圣门本旨 
          
三、陈确:《大学》非圣经 
          
四、尊经与尊心之辨证 
          
          
第十章 “亲民”抑或“新民”:从传统到现代
          
一、引言 
          
二、朱子之“新”
          
三、王阳明之“亲” 
          
四、“新”抑或“亲”:后儒之辩 
          
五、现代新儒家:扬“亲”限“新”
          
六、结语
          
          
参考书目
          
各章出处
          
           
责任编辑:姚远
           
           
【下一篇】【任锋】钱穆的“明夷待访录”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