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美国精神”——兼论“孔孟之道”
作者:庞忠甲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节选自 《美国凭什么》,庞忠甲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年4月出版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三月廿二日乙亥
耶稣2017年4月18日
我们试图回答美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超级强国时,不能不首先谈到“美国精神”。同样,当我们问,为什么美国近年来陷于不受欢迎的单边主义,以及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而难以自拔,也不得不涉及“美国精神”的现状。
-----美国第45任总统特朗普要做的是重整“美国精神”。今年2月28日,他首次国会演说的主题就是回归“美国精神”。
2010年7月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独立日演讲中说:“今天我们还要庆祝两个多世纪前产生的‘美国精神’,正是这种顽强的‘美国精神’,使得我们成为美国人,使得美国之所以为美国。”他强调,“美国目前正面临严峻挑战,国民需要重树‘美国精神’。”
第32任总统罗斯福在第三次就职演说中称:“倘若‘美国精神’遭到了扼杀,即使国家的身体和大脑依然存在,而我们所熟悉的美国则已无迹可循了。”
什么是“美国精神”?简言之,这是基于欧洲进步文明优化传承,以及北美“大觉醒运动”(基督新教教义再兴)作用催生形成的,一种优质“发展动力机制”与北美具体情况相结合的社会性意识形态。今试举其内涵特征如下:
“美国精神”是“为己精神”:这就是说,“利己私心”为天经地义的进取动力之源。“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最终必须落实到“以己为本”的“个人本位”起点之上;确认每个人经营逐利、追求自身幸福的正当性。
“美国精神”是“赎罪之道”:这就是说,“万物之灵”天生背负“原罪”,“利己私心”非常容易恶变为损人利己的“自私之心”,堕落邪恶的犯罪深渊。人类基于动物性接续繁衍物种本能的天生爱心极为微弱,唯有遵行真神“爱心诫命”,升华弘扬“利他爱心”,“爱己及人”,调谐“利己私心”,形成一种“两心(利己私心---利他爱心或公心)调谐”型良性反馈机制,方能保障人人得以享有践行“为己精神”的自由权利,造就人类天赋特秉灵性创造能力循正道顺畅发挥的有利环境,获致个人、集体与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共赢效果。
“美国精神”是“保险精神”:这就是说,深切体认权力腐化和暴虐危害的北美先行“义人”们,确信权力必须由权力来限制,因此倡导建立严密的“权力制衡”守卫和纠错体制,不容许生成无制衡的绝对权力,方能始终贯彻“赎罪之道”,维系“两心调谐”生生不息。
于是,“美国精神”在新大陆化生形成了一系列指引生活态度的价值观念,诸如:
个人本位、人本、民本;
人们因“利己私心”而追求自由,一旦与“利他爱心”调谐,就会产生一种靠意志紧张地维持的“你不可”(“摩西十诫”式语言)式的自由。其中第一告诫是“你不可有别的神(主人)”,因为“我们是不受人管的,这就是‘美国鹰’的声音”(惠特曼《自我之歌》)。
爱心、公平、诚实、付出、乐观、包容、和平、共享、开放、合作(团队精神)、互利共赢、互相尊重、感恩回报、尊重生命;
自由、平等、民主、民有、民治、民享、人权、法治、政教分离、权力制衡;
公平竞争、多元、独立、自主、自信、自尊、自律、契约、秩序、纪律,决心、勇气;
使命感、热爱家庭、重视教育、关心社区、意志力、爱国心、忧患意识;
创新、坚韧、批评、务实、开拓、求变。
当然,所有价值观念最终必定要落实到“创新”这个关键词之上,才足以印证“万物之灵”的至高特征,体现“人之所以为人”的无上意义。
林林总总,如此说来,莫非囊括了人生积极向上的“当行之路”全部要素?
其实这些都不是美国专有独享的国民性格、民族气质和核心价值观。任何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都可以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拥有并发扬这些要素,导致绝不亚于美国的发展成就。只奈何“性相近,习相远”,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2500年前中国孔子倡导“仁学”,作为一部指导人生“当行之路”的系统性大成宝典,早就阐明了这个道理。引用如下系列“仁学”金句,就不难“学贯中西”,理清“美国精神”内涵的逻辑性了。
“仁学”以人为本。开宗明义!孔子曰:“仁者人也。”(《家语.哀公问政》)孟子也说:“仁也者,人也。”(《孟子.尽心下》)
“以人为本”,首先要“以己为本”。孟子有道:“人有恒言,皆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下》)个人为家庭、国家、天下之根本;个人本位的重要性,说得再也清楚不过了。
“以己为本”必然要“以利为本”。孟子尝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原因)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孟子.离娄章句下》)这是儒家关於利益驱动为人性之本的明澈表述。
“以人为本”,“以己为本”,“以利为本”,就得承认人类出诸趋利避害生物本能的利己私心的正当性。人类的一切进取活动,不论用的是何种名义,从事物本性出发,总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之所欲”,其原动力必定来自利己私心,出乎强大的利己愿望,具有捍卫、追求和发展个人权益的坚定意志和积极作为;而非与己无关、无缘无故、“穿凿用智”,道不明、说不清的“天生善愿”。
“仁者使人爱己”(孔子家语三恕第九):“使人爱己”是绝顶高明的“为己之道”。
“仁者爱人”(孔子家语三恕第九):“爱人者,人恒爱之;恶人者,人恒恶之。”
这是因为,“爱人”可以“使人爱己”。“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章句下》)“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欲人之从己也,必先从人。无德于人,而求用于人,罪也。”(《礼志》)“爱人”就是“使人爱己”之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最为他人乐于接受的爱己方式,同时为自己带来尊敬、赞美、信任、支持、多助、和谐以及安全感,借此方得建立“两心调谐”型的社会环境,人人可望顺畅发挥自己的灵性创造能力,产生推动社会性发展进步的巨大合力。
可见“仁学”是一种经由“爱人”而“使人爱己”,进而最优化或最大化体现“仁者自爱”(孔子家语三恕第九)的极高明“为己之道”。
非常可惜的是,孔孟之道被专制王朝和御用文臣精心伪儒化,千载而下反其道而用之,以至于“存天理、灭人欲”,深陷“两心失衡”、“创造力泯灭”的“心态文化”泥淖,耽误了中华民族的锦绣前程。“李约瑟难题”(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比欧洲先进,后来却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至今令人辗转反侧、困惑不止。
“美国精神”不是出自儒家那样一套理性原则纲领,而是在科学尚未昌明的年代,借基督教“独一真神创造”“人类始祖堕落”“神人之间立约”“耶稣基督救赎”“推己及人爱心黄金律”“世界末日审判”等神性特色观念,建立强固宗教信仰,接受教义内涵“两心调谐”原理指示,天长日久,潜移默化,尤其吸纳了新教加尔文宗积极更新的职业伦理观,在个人本位基础上,弘扬爱心,赎罪从善,生成个性自由、众生平等、爱己及人、入世务实、权力制衡等极高明的“为己之道”,作为深层社会文化意识或称“心态文化”,如同无形推手,顺应社会发展进步大趋势的需求,发挥驱动人类灵性创造能力循正道顺畅发挥的伟大历史作用。
正因为如此,美国人常称宗教为国家的“道德孵化器”,说自己是最具宗教情怀的世俗国家;精英人士看待自己和外部社会,会怀有一种特殊的天赋使命感,一种基于基督教的理想主义。
“美国精神”,就是“两心调谐”型“发展动力机制”,或即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理念转辙器”机制的美国版,在辽阔富饶的美国大陆社会实践中证实了它的有效性,因此跨越了宗教信仰的界限,成为广大美国人世俗意义上信奉和自豪的共同核心价值观,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新教、天主教、东正教、摩门教、耶和华见证人等基督教教派,以及犹太教、佛教徒、无神论者等,凝聚一起成为一个有生气的、有机的、有信念的联合体,共同建造富强发达国家,并且超出国界,不断吸引世界各地各界人群,憧憬、向往,络绎而至,共圆绮丽“美国梦”。
“美国精神”从“自我”出发,导向实现“自我”的“当行之路”,为人们带来了高度充实感和自信心。被誉为“美国精神”代言人的著名诗人惠特曼(Walter Whitman,1819-1892)如此讴歌这样的自我感觉:“我轻松愉快地走上大路,我健康,我自由,整个世界展开在我的面前,漫长褐色的道路可引到我想去的任何地方。从此我不再希求好运气,我自己便是好运气。”
接着他写道:“但在这里,我仍然背负着我多年心爱的包袱,我背负着它们,男人和女人,我背负着他们到我所到的任何地方。我发誓,要我离弃了他们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满足了我的心,我也要使自己充满他们的心。”
惠特曼在长诗《自我之歌》笔下,移民先辈们殖民的意义不仅仅是对新大陆的垦拓,更重要的是发展了一个全新的自信的自我。“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我所讲的一切,将对你们也一样适合,因为属于我的每一个原子,也同样属于你。”这种意识使人不仅为鲜花所沉醉,而是要寻求精神领域的无上支撑点,为此进行永无止境的开拓与进取。惠特曼在作品中还特意指陈,这种意识并不存在于山岳湖沼、平原海岸,而在新型人物的内心深处。这种自由而负载沉重的“自我意识”从此世代传承至今,使得美国起步虽晚却跃居世界前列。这就是美利坚的精神精髓——梦想无界,创新不息;垦拓向上,永无止境。
2010年上海世博园里,美国馆内部设施看来“寒酸”,只是循环播放三部短片。但相对于许多馆对本国历史、经济、生活等全方位介绍、宣传,似乎反不如简单地反复突出一个主题,像美国馆那样着力强调“美国精神”,令人更加印象深刻。
短片一:美国人学说汉语“欢迎”(来到美国馆),类似街头采访,画面上出现一个又一个美国人笨拙而执著地学说着这句简单的中文,场景活泼诙谐,观众们边看边乐。片子没有多讲什么,却留下了美国人认真、友好、诚挚,讲礼貌,乐于接受其他文化、喜欢面对挑战的初步印象。
短片二: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美国人讲说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和追求(梦想),从可持续发展、团队精神、健康生活、实干、奋斗和成就等方面来诠释多元、创新、乐观,积极进取的“美国精神”。
短片三:4D(四维)影片《花园》,从头到尾没有对白,只有图像、音乐、音效和灯光。讲述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小女孩,执著不懈地努力,影响、改变周围的人,大家一起努力克服狂风暴雨等磨难,把自家大楼门前脏乱的废弃社区一角,改建成了魔幻般美丽的城市花园。当片中雷声大作时,观众的坐椅也猛地一震;银幕上,雨水落在小女孩身上,也洒到了观众身上。通篇没有任何说教,充满了温馨的人情味。小女孩代表的创新、乐观、执著、拥抱挑战、营造美好未来的美国人形象,令人回味深思。
奥巴马这样赞颂所谓“美国精神”:“凭借社区和共同目标的意识,来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并怀有凡事皆可能和乐观的观念;我们可以为我们的孩子营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去实现一个健康、持久和繁荣的未来。”
“每个人都能理解我们的故事,无论他们的母语是什么。”美国馆的创意师如是说。
谈到“美国精神”,常常会遭到种种尖锐的质疑。有人会列举这个国家有过的许多劣迹和错误,从残虐印第安原住民、蓄奴制度、种族歧视、财产歧视,到今天的“单边主义”,货币霸权,金融危机,以为“美国精神”是不实的溢美之词,美国的强大只是贪婪掠夺的结果。
这种质疑事出有因。“美国精神”增强了抗体,但不是万能抗生素。任何一种“两心调谐”型的“心态文化”的进步作用,总是受到特定历史阶段及其环境条件的制约,超越不了时空的客观限度。
基督教的“原罪”说,可以理解为凡人与生俱来的心魔——自私倾向,如不适当调整,一旦与灵性能力相结合,难免导致犯罪。“美国精神”中的“爱心”,无时无刻不处于“自私之心”(孔子那时称为“贪欲”)的诱惑和冲击之下,总是同“贪婪掠夺”的恶魔在较量中难分难解。
“如果对地狱的观念和沉沦的恐惧一旦冷淡了,那么人们对天堂和得救的渴望就会跟著冷淡下去。”(约翰.班扬《天路历程》)
这个国家与现代化同步,不断加强的理性化的进程,意味着正在迎来一场不期而至的信仰危机,悄然削弱宗教的神性震慑力量。
与此同时,创立于两百多年前的政体建制,果然居功厥伟,但早已显得陈旧过时,面临效率低下,频频出错的决策危机。
再者,“美元霸权”曾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全球化时代必需的金融之锚,但今天已经堕落为用纸上财富向各国换取实际经济资源的非常特权,一种不可持续的海洛因毒瘾式变态经济的病根;如不能根本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必将世界带上灾难性的货币总危机的不归路。
特别在后冷战全球化大格局中,美国实际上几乎处于外部无制衡状态,试问凭什么保证“美国精神”在国际事务中不异化、走调?靠谁能制止这个强大国家闯下弥天大祸呢?
今天美国朝野的心态是“经济复苏压倒一切”,经济最重要,而且现实的经济最重要,其他都属次要。只要能够继续利用美元霸权地位,在世界上得过且过占便宜过好日子,谁愿意带头不惜割肉之痛,回归脚踏实地回归“实体经济”和“劳动致富”的人间正道呢?四年一次的大选果然是最有力的民意制衡手段,但即便涌现锐意改革,高唱“百年大计”的政治家,也极难抗衡“公司共和国”的“董事会”,更难从金融资本特权势力手里夺回被俘虏或是晕头转向的“民意代表”凑足51%的多数,不仅曲高和寡,并且面对政治自杀的风险。
这里发出了一个危险的信号:“美国精神”的守护神——“权力制衡”机制,不仅趋于失效,而且正在发挥一种逆向制衡作用。这就是说,美国政府的三权分立制衡机制,本意在于防错纠错,200多年来建立了辉煌的历史功勋,但在现世“掠夺”有效、苟安成习之余,可能反过来阻碍必要的改革,转而扮演起了不光彩的反面角色。
2009年1月13日美国候任国务卿希拉里在参议院听证会上指责前任政府:“美国经历了八年不可思议的自我毁灭。”
如果说2008年奥巴马以“改变”(Yes,we can change!)的嘹亮口号赢得人心,入主白宫,顺应了时势的呼唤;奈何痼疾已深、积重难返;两届将满之际,成绩单乏善可陈。美国选民对于传统建制(Establishment)陈陈相因的不作为,已经产生强烈的厌烦和逆反心理,必要在不可持续的茫茫不归路上,四处寻找引领新路向的代理人。
克服危机,扭转乾坤,将是一项非常艰巨、史无前例的伟大系统工程。今番改革之艰难,远过于杰克逊的“反贪”,林肯的“解放”,罗斯福之“新政”。”甚至,这莫非是美国最后的自救的机会?
本轮美国大选创造了历史。
被美国主流媒体称为“美利坚分裂国”总统,几乎集“政治不正确”于一身的新任白宫主人特朗普,看似“离经叛道”、“急躁幼稚”,甚至是粗口的言论,却反映了真实与虚伪、常识与荒诞、秩序与混乱、公利与自私、正义与邪恶的对立,以至基督教信仰存续与否的激烈冲撞;本质上体现了长期以来惨遭模糊化了的“美国精神”主旨“再启蒙”,以及本末倒置了的“方法论”拨乱反正的历史性变革要求。长远来看,这些深刻的矛盾和要求,不是以投票的方式爆发,就会以更极端的方式爆发。
大千世界依然远不完美、乱象频仍,需要一个强大、健全、创新、示范和负责任的美国。
美国特朗普时代启动的这场大变革,必定对美国以至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带来深远的影响。但今日美国以至外部世界,其实尚未作好“以大变求大通”的充分准备。因此,特朗普之勇当大任,只能说是一个艰难的开始。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齐义虎】儒学视野下的近代革命与建国
【下一篇】【罗辉】仁本主义辩证法之直和曲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