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明蕴含着“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天下大同”的理念,始终把大一统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始终坚持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强调天下一统、五方之民共天下、四海之内皆兄弟,又强调因俗而治,这种维护一统而又重视差别的理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深厚的治理传统。

【潘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要思想博大精深,既蕴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又为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潘岳 著《中西文明根性比较》出版

“不同文明、制度、道路的多样性及交流互鉴可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西方又一次站在了解彼此的十字路口。潘岳同志截取中西文明发展史上的“战国与希腊”“秦汉与罗马”“五胡入华与蛮族入侵”三个历史时期,从文明、政制、民族角度,对中西文明根性进行了剖析和比较,勾画历史的脉络,起底文化的基因,···

【潘岳】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中西互鉴——在2021年国际孔子文化节的主旨演讲

在三个月前的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庄严宣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论断,第一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升到了文明层次。这是因为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塑造了这一文明新形态的根性与底色。

【潘岳】“奇妙”的南北朝:北政制 南礼乐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谐之魂。日前,中央社院第一副院长潘岳所作《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一文,讲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各族人民交融形成命运共同体并重建大一统国家的故事,解析为何日耳曼蛮族入侵罗马后却无法再造统一欧洲的原因。本文摘自其中。

【潘岳】秦汉与罗马:相似的基础与挑战,为何得出不同的结果?

中华文明是相信“国家之善”的。儒家相信人性有善有恶,只要见贤思齐,化性起伪,总能够通过自我改造,建设成一个更好的国家。两汉的独特价值,在于一体与多元并存。一体保证凝聚,多元保证活力。每一种制度的真正生命力,在于是否能源源不断培育出既能维护根本价值观,又能填补其缺陷的人。今天,在于是否能培育出既能拥抱世界多元,又···

【潘岳】“自由优先”还是“秩序优先”——中西方文明根性之比较

当今时代,最大的矛盾是“自由优先”还是“秩序优先”。这恰是希腊文明和中华文明的核心要义。唯有懂得反省反思、不断包容、和谐共生、互鉴互融的文明,才是真正可持续发展的文明。为此,中国与欧洲真应该坐下来好好谈谈心。

【潘岳】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文化传统决定道路选择。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塑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明根性。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意义就是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紧密结合,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便是我们为何与苏联不同的原因。中华文明是马克思主义落地生根的文化土壤,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关键动力,中国共产党将两者深···

【潘岳】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解决国际社会共同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中华共同体既是政治共同体,也是民族共同体,更是文化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与实践特征,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