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私塾书院

栏目:少儿读经
发布时间:2016-10-12 17:07:18
标签:

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私塾书院

记者:姚晓丹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九月十二日丁卯

           耶稣2016年10月12日

 

 

  


参加“国学班”的孩子们在诵读“书简”。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9月17日,6岁男孩的家长杨女士起了个大早,兴冲冲赶往位于北京顺义别墅区的“明悦成均”学堂。当天是学堂的招生开放日。为了给孩子找个上学的“好地方”,她一直在做各类小学的“研究”工作,这天的考察至关重要。

 

这一天,和她一起来的还有20多位家长。在一间宽敞的教室里,家长们听到校长谢康的招生演说:

 

“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你懂吗?”

 

“你愿意让孩子变成有知识没文化的人吗?”

 

“只要学会使用电脑,所有人的知识存量就完全一样了,想学什么自己查就行。所以学校教育的重点不是知识,而是文化。”

 

在演讲中,她反复提到“传统文化”这个词。

 

事实上,“传统文化”,正是目前大多数游离于系统学校教育之外的私塾书院的“金字招牌”。据谢康介绍,北京类似的私塾有数百家,其中绝大多数没有在教委注册,他们便是其中之一。

 

没有在教委注册,就意味着学校没有招生资格,学生没有电子学籍,也意味着学生无法正常升学,意味着和现行教育体系渐行渐远。可多年来,为什么这类学校依然存在甚至门庭若市?记者历时两周,走访了北京的一些私塾书院。

 

私塾书院是不是世外桃源

 

杨女士希望找到一所环境优美的、能关注孩子个性发展的学校,还希望孩子能打好中文底子,成为一个“认识自我、有素质”的人。她首先把目光投到周边公立学校,“划片的公立学校是非重点,据学校公布的数据,特级教师人数还不如我当年上的基层学校”。杨女士告诉记者,于是,她把注意力放在正规私立学校上,然而问题又来了,很多私立学校只重视英语学习,或者以双语教学为自身优势。孩子小小年纪就开始接触英文原版教材,“一些朋友的孩子以英语交流为习惯和风气,和家长渐渐没有了共同语言”。

 

兜兜转转,她开始将目光锁定在私塾书院上。

 

这一天,“明悦成均”的演讲从传统文化开始,从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讲到太阳历、月亮历,从自然现象讲到秋收冬藏,又讲到中国的象形文字,很多知识是家长们都不甚了解的。校长谢康此前从事的是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很注重演讲的互动性,因此,家长们听得津津有味。当她讲到带孩子们去国外游学以及遍访名山寻找一位碧螺春茶师时,家长们被深深感动了。

 

此时,小小的校园、小小的尖顶树屋、轮胎做成的秋千架,都像是一片世外桃源。

 

然而,在这片桃花源,孩子们是否真的会有奇遇?谢康说,他们使用的教材,是独立于现行义务教育体系教学大纲与教材之外的自创的体系和教材。记者提出能不能先看看课本,谢康回应称,他们是主题式教学,很多内容是授课教师的讲义,现成的课本只有《三字经》。

 

师资也是一个问题,这些学校大多有自己遴选教师的标准,同时囿于经济等很多现实困难,不少教师是半路出家。谢康介绍,他们学校一年级班主任此前的职业是兽医。

 

和“明悦成均”一样,以“传统文化”为“卖点”的还有博雅书院。这所学校同样位于顺义的别墅区。学校的钥匙挂在独栋别墅大门上,来往的学生沉默有礼。学校分为“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几个班级,还设有孔子的香堂。每日课前有早课,开设礼乐骑射等课程,显得有仪式感。书院的教师不少来自私立学校或培训学校。主管教学的郭老师告诉记者,他们的课程体系综合自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沿用教委公布的教学大纲,只是更灵活一些。为了方便学生未来升学,他们可以提供学生学籍挂靠,在另一所正规私立学校为学生办理电子学籍。

 

值得关注的依然是教材,记者拿到了这所书院一年级的语文教材,这是用A4纸打印装订出的十几篇文章,第一页用黑体打出“语文”两个字。里面的字体样式不统一、大小不均匀,有的标注拼音,有的没有标注,且没有任何插图。郭老师解释,简陋的装订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在书本上描画,不限制他们的想象力。里面选取的课文除了一些名人故事、古诗儿歌等,还有诸如《小龙人》《白龙马》《世上只有妈妈好》《鲁冰花》等歌曲的歌词。

 

还有一些私塾学堂在小学阶段完全专注读经,不涉及科技知识。记者参观了泰伯学堂,他们的教学方式是读背书经。在小学阶段,每日定下任务,如《学庸论语》领读27遍等,最终目的是全本背诵,称为“包本”。中学阶段,学生升入学堂自办的“文礼书院”,课程比较丰富,《老子庄子选》180遍领读,最终“包本”通过后,开始学习《诗经》,150遍领读《易经》并“包本”通过后,开始学习50遍《书礼春秋选》及80遍《黄帝内经》。泰伯书院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希望用“包本”的笨办法扎稳孩子一生的“马步”。“这一步基础打牢了,以后接触科学知识将迎刃而解,如果一生埋首书经,更是百姓之福、民族之幸。国学大师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稀缺的,何愁工作。”

 

夹缠不清的教学理念

 

 

参观了不少私塾学校后,杨女士坦承,和自己事先想的并不太一样,“大部分私塾的办学水平还比较低下,且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很多私塾学校打着国学的旗号却分不清‘国学’‘佛学’的关系,读经的时候会让学生背诵《心经》《金刚经》等佛教典籍,宣传因果报应。”

 

不仅在国学上同宗教夹缠不清,不少私塾的英语课也选择直接读背《圣经》。在顺义区的翰林书院,一天的课表是这样安排的:中文课读《孟子·梁惠王》上下章4遍,英文课读《圣经》第二篇第8、9、10句,中医课读《周身经穴赋》前两章27遍。

 

另一位曾在私塾书院徘徊过的学生家长张女士近日终于下定决心从私塾退学,让孩子回到了原来就读的昌平实验小学。“私塾书院的理念很吸引人,真的进入其中却并没有那么美好。我觉得不少私塾教育至少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指导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填鸭式灌输,死记硬背。二是教材混乱,不成体系,内容杂糅,想到什么抓什么。三是师资堪忧,缺乏资格审查和从教训练。”张女士告诉记者。

 

张女士还总结了私塾学校主要的几种教学理念:“一种是推倒了重来型,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完全舍弃不用,自己创设一种体系给学生;一种是游离型,课程体系在大纲内外游离,自己会增加一些特色课程;还有一种是完全复古型,不但学习的东西一味复古,连一些礼数也遵从古制。”

 

这其中,也有一些坚定的家长,甚至不乏一些高素质家长。6岁男孩家长敬先生在大学任教,他几乎没有什么迟疑,就把儿子送进了顺义区一所书院。“迈出这一步就无法回头了,学的东西都不一样,想回公立学校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但是我就是欣赏这样的理念。”

 

私塾学校何以存在

 

全国到底有多少家类似的私塾学校?据记者了解,由于它们大多未经注册,具体数字无法估计。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私塾不断涌现的原因:“这个问题在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制度化的教育难以满足家长多样化的需求。且我国历史上私塾制度时间长,一些家长对私塾教育有天然的亲近感。”

 

但事实上,这些学校完全处于法律上的灰色地带。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道出其中的尴尬:“之前的政策是此类学校是非法办学,依法取缔。由于这类学校不断增多,且一些家长确实有这方面的需求,现在基本上处于‘民不举官不究’的状态”。

 

为什么不在教委注册?专家分析,其中主要的问题在资金和规模上。私塾书院大多遵循“小国寡民”的样本。谢康告诉记者,“明悦成均”每班12人,校园是门口的一块小平地,不打算扩充规模。“我们研究过,即使是处于数千人的学校,学生交往的范围也只有12人左右。”而法律对于民办小学规模有严格的规定,生均面积、班级制数、操场面积等都有具体要求。更重要的是,民办小学需要1000万元保证金。“这对于一些体制外民间办学来说,门槛不可谓不高。”杨东平说。

 

储朝晖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这个问题:“曾有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外地私塾学校来咨询我登记注册的问题,他们不知道去哪里登记,去当地教委咨询遇到了种种难题。后来我们调查发现,当地教委的态度是‘登记就要负责,不登记不用负责’,一旦出了安全事故教委没有责任,取缔了事。如果登记了教委还要负监管责任,干脆懒政了事。”

 

而由于缺少监管,私塾的安全问题、教育质量问题更是屡见不鲜。对于这其中的种种乱象,杨东平认为:“应适当降低门槛,给予小微学校以生存空间。尽管良莠不齐,但是目前还是涌现出一些教学质量不错的私塾学校。如果能允许它们生长,给予一定指导,一些问题也能纳入视野,得到有效控制。”

 

储朝晖表示:“不要把门关死,应该找出解决办法。我们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还有一些条目并不清晰,比如民办学校的概念、产权责任、私立学校的合法性等都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希望我们能尽快从法律层面明晰,给小规模学校以生存空间和行业规范。”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