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大国学支教:国学盛宴,魅力无边
作者:唐霞(安徽师范大学)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七月二十日丙子
耶稣2016年8月22日
用创意教出新意,用创新培养创造。这个暑假,安徽师大志愿者赴阜阳市阜南县育蕾小学进行国学支教。17位志愿者承担了为期15天的国学支教课程,有一年级至六年级共计200名学生参与其中。志愿者创新国学支教方式,快乐国学,寓教于乐,改变了传统支教形式和内容,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将汉服作为教育载体,让孩子们在体验和玩耍中不断培养兴趣、学习知识,志愿者们别出心裁,让汉服走进课堂。在不同年级,围绕“汉服”开展了一系列课程和活动。
以“汉服选讲”课导入汉服的概念,为孩子们详细地介绍了不同汉服的特点。从冠、冕到衣、裳,一张张亮丽的图片,一个个新鲜的名词,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既要有所闻,也要有所见,志愿者们举办了汉服展,让孩子们和汉服近距离接触。炎炎夏日,志愿者穿上厚厚的汉服为孩子们展示不同汉服的穿法讲究,一节课后,汗水浸湿了志愿者们的衣衫。此外,志愿者穿着汉服带孩子们一起做“角色扮演”的游戏,让汉服走下神坛,走近孩子们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文艺汇演的舞台上,由孩子们带来的“汉服秀”让家长观众们眼前一亮。孩子穿着典雅的汉服,缓缓上台展示,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汉服文化。
服饰文化是一个国家最显著的文化符号,汉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朵绚丽之花。它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安徽师大志愿者创新国学支教方式,从小培养孩子们对汉服文化的认知,树立他们的文化自尊和文化自信。
吟诗诵词唱曲,做我华夏好儿郎
说起中华文化,诗词歌赋占据了不可替代的位置。志愿者们在国学支教课程中,开展了《诗经》讲解、唐诗宋词元曲等系列诗词课程。讲解之余,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诗词的兴趣,吟诵成为了国学课程之一。
《诗经》吟诵课上,孩子们兴致盎然,全力配合志愿者的教诵。分层教学模式,让不同年级的学生体验不同难度的吟诵。从“桃之夭夭”的欢快,到“蓼蓼者莪”的低沉;从“宜室宜家”的美满,到“哀哀父母”的悲伤;起伏婉转的音调,是孩子们饱满洋溢的感情。《诗经》吟诵课程开启了孩子们“原来诗也能唱出来”的智慧之门。朗诵课程也激发了很多孩子的兴趣。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轻扬愉快的理想赞歌,稚气未脱声音把它们谱成了一首首感人、动听的曲子。
一撇一捺一挥毫,笔走龙蛇跃纸上
汉字,是中国人的第一张名片,书法在国学支教的课程上必然不可或缺。在育蕾小学的课堂上,志愿者们独具匠心,带来了不一样的创意书法课程。
学习书法,首先要了解汉字。志愿者们从文字课探入,为孩子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文字之旅。从汉字的不同结构,到汉字的演变源流,志愿者带领孩子们一起挖掘每个汉字背后的意义,让孩子们“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紧接着,从握笔姿势开始,每一位志愿者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如何用笔。以简单的笔画入手,从篆书写到楷书,孩子们对书法艺术的热情不断高涨。书法课下课的时候,教书法的志愿者常常被孩子们围堵在教室门口,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书法作品教给小老师评价。
童心是一个小小的宇宙,里面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只是这力量,需要指引,需要启发。安徽师大的志愿者在国学支教的课堂上,走出了传统的支教模式,在常态化的课业辅导之外,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创新和创意相联系的国学盛宴,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培养孩子们对国学的兴趣。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体会国学的魅力,也让国学在孩子们的口中笔下焕发青春和活力。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