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大德雅书苑国学支教:致力国学传承,心系学生未来

栏目:高校社团
发布时间:2016-08-16 11:28:02
标签:

 

 

安徽师大德雅书苑国学支教:致力国学传承,心系学生未来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七月十四日庚午

           耶稣2016年8月16日

 

  

 

“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义务支教,服务社会。秉承志愿信念,传播优秀文化,为弘扬国学经典、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贡献力量。”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阜南县国学支教团队的宣誓词始终引领着队员们的前行方向,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去做一些事情,用有限的知识去传播无限的希望。

 

亲情陪护,关心学生有温度

 

 


“老师、老师,我想喝水。”“老师,妈妈还没有来接我。”“老师,他们俩又打架了。”短短的一天下来,小老师们忙得团团转。二年级的学生人数每天都在增加,两位班主任从早到晚陪伴着他们,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从早晨的领读开始,小老师带着孩子们诵读团队自制的晨读手册,一字一句,铿锵有力。课间,孩子们充分发挥“精力优势”,小老师们时刻陪伴在身边,生怕他们磕着、碰着。“你们不要跑太快”看着孩子们上下楼梯太快,小老师迅速地走过去牵起了娃娃们的手。每逢午餐时间,小老师为低年级的孩子们端来饭菜,等孩子们吃完,他们才轮流吃饭、值班。

 

班主任陪同孩子们上每一节课,辅导每一门功课,国学支教是有温度的情感陪护,师生之间是温暖的亲情陪伴。放学后,家长不能及时赶过来。小老师们或留在教室辅导功课,或牵起孩子们的小手,“走,老师送你回家。”

 

“学、动”结合,分层教学有梯度

 

 


“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方向在哪里?”“当地学校对国学的宣传力度怎么样?”“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在支教的会议室里,队员们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分层教学方式展开了热火朝天的讨论。在一次又一次的思想碰撞中不断提出新的教学方案,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和国学特色课程。

 

从文字课入手,讲解汉字演变过程中的构造改变和深层内蕴。“爱”而无“心”、“亲”而不“见”,汉字简化过程中的弊端也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同时,以文学教学为引导,用听故事的方式去解读《论语》、用歌唱的方式去品读《诗经》、用汉舞的方式去感悟唐诗宋词,让他们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分析学生接受程度,低年级学生更多地以“动”带“学”,手语舞、画画、音乐课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动力。高年级学生以“学”促“动”,英语、古文、书法结合实践活动课程。师生互动和谐融洽,课外游戏增进师生情感。“渐渐的,他愿意和我说很多心事了。”支教小老师欣慰的说。

 

实事求是,总结反思有深度

 

 


教而有思,每天在完成了一整天的教学任务之后,还没来得及坐下来休息,团队例会按时展开了。“今天有个男生告诉我说,他马上就要出去打工了,打电话给家长的时候,他妈妈也坚持,反正在学校也学不到什么东西,还不如出去挣点钱。”六年级的小班主任无奈的说,大家顿时沉默了。

 

面对当前的困境,队员们沉思良久。“十五天的支教到底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如何改变某些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能否从国学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个个深刻而严峻的问题激励着队员们在国学支教的路上越走越远。

 

凌晨两点的会议室里,指导老师和队员一起探讨教学方法,队员们还在埋头写教案。反思当天教学方式,总结教学经验,“哪里还有不足、哪里还需要改进、今天学生给我们提了什么意见、对待不同性格的学生要用不同的相处方式”,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

 

在国学支教的日子里,队员们见证着日升月落,也见证着一张张纯真而满足的笑脸。看一些风景,做一些实事,帮助一些人,有一些思考,或许,这就是国学支教的意义所在。(安徽师范大学文/唐霞图/李倩倩)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