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 吴钩】乡约机制让人与人建立精神联系

栏目:中国传统与社会自治
发布时间:2016-03-03 15:12:38
标签:


乡约机制让人与人建立精神联系

来源:华商报 

2015年07月13日 


 


华商报:吕氏乡约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吴钩:宋代是宗族共同体得以重新构建的时代。赵宋立国之初,由于刚刚历经五代战乱,原来维系秩序的士族门第已经瓦解,社会陷入失序当中,以致“骨肉无统,虽至亲,恩亦薄”。对于主要依靠宗法联结起来的传统社会来说,宗族之不存,即意味着社会的溃散。有鉴于此,张载、程颐、朱熹等宋朝士大夫都呼吁“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通过建立宗族共同体,“有无欲其相通,凶荒欲其相济,患难欲其相恤,疾病欲其相扶”。


北宋士大夫吕大钧在陕西蓝田创立吕氏乡约,有了这些共同体,生活在传统社会中的人们便不至于彼此孤立、疏离。


姚中秋:宋朝吕氏四兄弟创立乡约的努力在这一背景下具有启发意义,值得进一步挖掘。宋儒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重建社会”,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的探讨上,都做了很多深入的探索和讨论。蓝田“吕氏乡约”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努力。


华商报:说到乡约,过去人与乡土的关系是在一定的亲缘关系的历史沿袭中的,比如宗族等,是非常具体的、熟人社会中的事情。但今天在城镇化、消费社会的大潮中,乡约还有影响力吗?


姚中秋:乡约的力量是把陌生人变成熟人,各种社会机构的功能也是如此。所以重建社会就是要建立各种组织、机制和平台,让本来陌生的人之间产生密切的联系,甚至产生某种情感。所以说我们今天提“重建社会”不是空洞的,就像儒家讲的“亲亲”,即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人们长期共同的生活,有了比较紧密联系,在情感上有相互的寄托。


人需要情感的相互慰藉和寄托。在现实中缺乏一些有效的机制让人能满足这样的心理需求,而在中国虚拟的社会非常发达。在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种替代。但虚拟的社会毕竟是不够的,人需要努力建立面对面的联系,而网络可以在其中发挥作用。


吴钩:乡约只是宋代士大夫构造社会自治的其中一个NGO而已。此外,还有其他的社会组织,如基于血缘的宗族、义庄,跨宗族、超越血缘的义约、乡曲义庄等等。今日重提乡约的意义,并不是说我们要照搬古代的乡约组织,而是体会一个道理:优良的社会治理,离不开各小共同体给个人提供的保护、扶持、照应、安顿;同时见贤而思齐,学习古代士君子构建社会自治共同体的担当与技艺。


华商报:我们看到在古代乡约中的人与人的关系,正如儒家提到的“人人平等而有别”,但在今天的乡村,可能我们更多提到的是农村的空心化、留守儿童问题、土壤和农业的污染问题等等。进城打工者与城市户口的人,你能说他们是完全平等的吗?


吴钩:11至13世纪的两宋时期是流动性十分活跃的时代,士农工商全都卷入到社会流动中,那时候人口流动的规模虽不如今日之大,但肯定也已经催生了一部分“留守儿童”。而宋朝社会的“留守儿童”并没有发展成为需要引起重视的社会难题。这背后的原因是值得探究的。


传统社会存在着一群主持社会构建的士绅,他们创立并维持了无数小共同体,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多个小共同体之中。今日社会则不一样,传统的共同体与救济机制被遗弃,新的社会联结网络又远未完全建立起来。由于青壮年外出打工,只有老人与儿童留守,农村空心化已成严峻现实。


从整个人口流动形态的层面来审视,我们会发现古今社会的另一处大差异。“留守”固然是人口流动的产物,但更恰切地说,他们其实是那种无法落地生根的人口流动的产物。所谓“无法落地生根”,是指城市通常只接纳作为劳动力的外来工,而拒绝接受外来人口的完整家庭。由于户籍、孩子入学、生活成本过高等因素的限制,一名外来的农民工往往很难在城市安顿他的家庭,只好将老人与孩子丢在老家。而在宋朝,户籍一般只跟纳税挂钩,孩子入学并不受户籍限制。


华商报:比如说一个进城务工者,在城市里他的职业就是他的身份。但在乡村,他可能是有他独立的空间和话语权的,他和周围的人有关系。


姚中秋:现在的人们缺乏身份的自我认同以及社会的归属感。比如说,放假了,你会考虑下班干啥去,是去旅游还是逛商场。也许对于一个进城务工者来说,城市与他们的生命无关。在城市,他们的生命变得单薄。除了就业,剩下的就没有了。所以城市人口的生命远没有农村人丰富饱满。这样的状态不该是常态,人在这样的状态下绝不会感到很幸福,所以说重建社会在当下尤其重要。


我们应该在城市中设立过去乡村的那种礼仪和机制,当然具体的形态需要我们去探讨。但是类似于“乡约”组织一定是需要的,它反映了人内在的精神需求。乡约提供的机制和平台让大家能够定期聚会,并且聚会一定是有意义的、重要的,它有各种仪式。人需要过有仪式的生活,只有在仪式中,人与人之间才能建立某种深刻的精神联系。而“吕氏乡约”洞见到了人性内在的这种精神需求,创建了公共生活的形态。今天的我们重建社会其实就是重建某种形式的公共空间,并且能触动大家的心灵,使人们愿意身处其中并从事某种精神性的活动。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