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明作者简介:杨朝明,男,西元1962年生,山东梁山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博士。现任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山东省政协常委,第十四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出版《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八德诠解》等学术著作20余部。 |
发乎情,止乎礼义
作者:杨朝明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十二月十九日己酉
耶稣2016年1月28日
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近日全文发表,其中说:“生活中并非到处都是莺歌燕舞、花团锦簇,社会上还有许多不如人意之处、还存在一些丑恶现象。对这些现象不是不要反映,而是要解决好如何反映的问题。古人云,‘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发乎情,止乎礼义’。文艺创作如果只是单纯记述现状、原始展示丑恶,而没有对光明的歌颂、对理想的抒发、对道德的引导,就不能鼓舞人民前进。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这里的“发乎情,止乎礼义”典出《毛诗大序》,其中谈论“变风”时说:“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止,居,处,停留、居住。礼义,指每个时代合情合理也合法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毛诗故训传》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诗经》注本,它在《诗经》每篇的原文前都有一些序言性质的文字,世称“诗序”,而《关雎》原文前的序言位于卷首且篇幅最长,称为《毛诗大序》。《毛诗大序》评价“关雎”篇,认为它尽情地抒发了人的情感,只不过仅限于“钟鼓乐之”、“琴瑟友之”, 这便是所谓的“止乎礼义”。礼之本在仁爱,从仁爱人类的存在及健康发展出发,中国的先圣先哲们反对毁伤生命、违背理性、放纵情欲或悲观厌世等,他们倡导情感要受礼的节制,符合礼义的精神,中正适度,把握得当,而不得逾越放纵,应符合社会性要求,弘扬社会正能量。
显而易见,“止于礼义”与传统的“中庸”、“适中”思想一脉相承。这一思想源远流长,也影响深远。“发乎情,止乎礼义”成为文艺批评的重要理论之一,演化为后世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标杆。如陆龟蒙倡导“诗者,持也,持其情性,使不暴去”,沈祥龙说“词者诗之余,当发乎情,止乎礼义”,刘熙载评价文艺作品的标准则是:“不发乎情,即非礼义,故诗要有乐有哀;发乎情,未必即礼义,故诗要哀乐中节”;李贽认为:“自然发于情性,则自然止乎礼义;非情性之外复有礼义可止。”都是就此进行议论。人们强调文艺作品的教化功能,以为“亦多足为劝诫,非尽无益于人心者”,以“礼”为标准约束取“中”,合乎“礼”就合乎“中”。
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重申“发乎情,止乎礼义”这一文艺创作和批评的重要理论,号召文艺工作者继承这一传统,希望人们正视现实,理性地思考现实,鞭挞假恶丑,讴歌真善美,弘扬正能量,以文艺创作繁荣文化生活,既要反映民情民性,又要引领时代,引领社会,引导民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为实现百年梦想而凝神聚力。
责任编辑:葛灿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