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仪】现代中国儒学者能接受同性婚姻吗?

栏目:同性恋暨同性婚姻
发布时间:2015-07-24 22:03:11
标签:

  

 

现代中国儒学者能接受同性婚姻吗?

作者:李敏仪(博士,香港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助理教授)

翻译:Nelson Cheng

来源:《南华早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六月初九日辛丑

           耶稣2015年7月24日

 

 

 

中国迅速现代化的同时,社会也许应该思考:诸如婚姻等既复杂又重要的问题所带来的分歧,应该如何去化解?

 

  


在中国,同性恋虽然不再被视为淫秽行为,但要实现同性婚姻仍遥遥无期。另外,同性恋目前仍然是电影、电视剧和文学作品的禁忌话题。(摄影:David Wong)

 

孔子对同性婚姻会有什么看法?

 

美国最高法院上月裁定同性婚姻合法后,这个问题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

 

大法官安东尼∙甘迺迪(Anthony Kennedy)肯定了“婚姻”在人类生活中的“中心地位”,并在判词中指出:“孔子教导说,婚姻是政体的根基。”

 

对传统主义者来说,婚姻与传宗接代是儒家家庭观的核心。在“五伦”中,“夫妇”排第三位,低于“君臣”和“父子”,高于“兄弟”和“朋友”。

 

美国最高法院作出判决后,新派儒学学者方旭东援引古代哲学家孟子的名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狭隘的理解受到质疑。汉学家关人杰(Sam Crane)认为,现代儒家学者应该接受“忠诚积极的”同性关系。他指出,最重要的不是传宗接代,而是“履行人道主义的社会责任”。

 

尽管如此,在中国这个孝道思想根深蒂固的社会里,不少同性恋都被迫过着双面生活。

 

中国实行一孩政策,在这种政策下长大的独生儿子,背负着传宗接代的压力,因此不少未有公开性取向的同性恋者选择结婚生子。据《上海日报》于2013年估计,中国约有8成男同性恋已婚或即将结婚,同时有至少1千万名妇女的丈夫是同性恋者。

 

自2000年以来,性学家李银河就一直游说全国人大代表将同性婚姻合法化。她说:“受问题影响的人属少数,所以政府不会率先处理。”李银河在其1992年出版的书籍中,探讨了中国对男同性恋者首次进行的全面调查。

 

在中国,实现同性婚姻仍然遥遥无期。 1997年,同性恋非刑事化,并于2001年从官方的精神病名单中删除。虽然同性恋不再被视为淫秽行为,但仍然是电影、电视剧和文学作品的禁忌话题。

 

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2013年只有21%的人接受同性恋。据悉许多诊所和精神病院都有提供“矫正”同性恋的治疗,包括催眠和电击。

 

但是,情况正在变化。去年7月,北京有法院审理全国首起反对“同性恋疗法”的案件。虽然当局对同性恋仍然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但法院愿意受理案件,反映此事别具意义。

 

去年12月,法庭宣布“同性恋疗法”违法,责令被告诊所向原告赔偿3500元(4429港元),并在诊所网站上刊登道歉启示。

 

部分同性恋者的父母已经接纳同性婚姻。 2013年2月,有大约100人致函全国人大代表,要求中国实现婚姻平等。

 

今年4月,当局随意拘留了五名女权人士,李婷婷是其中之一。今年7月2日,她在当局监视之下,与其同性伴侣互致结婚誓言。

 

中国迅速现代化的同时,社会也许应该思考:诸如婚姻等既复杂又重要的问题所带来的分歧,应该如何去化解?

 

责任编辑:葛灿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