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法生】中华家教的使命是反本开新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5-06-11 10:04:41
标签:
赵法生

作者简介:赵法生,男,青州市人,西历一九六三年生,文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主任。

  

 

 

中华家教的使命是反本开新

作者:赵法生

来源:《光明日报》(2015年05月26日15版)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四月初九日壬寅

           耶稣2015年5月26日

 

 

 

在世界各大文明中,中华文明最重视家教,三千余年间所形成的以家谱、家礼、家规、家训、家祭为主要内容的完备的家教系统,举世罕有其匹。唐宋以后,中华家教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等东亚国家,使其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珍贵文化遗产。可惜的是,经过长期的否定批判,这一宝贵的遗产在其发源地的大陆已经鲜为人知,家教缺失已经成为一个不小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家教传统的继承。但是,我们毕竟是在现代条件下进行家教,传统家教要取得实效,必须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因此,中华家教在当代的使命是反本开新。

 

儒家将社会管理分为门内之治与门外之治,认为两者遵从不同的管理原则:“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掩恩”,指出家庭内部主要遵循情感为先原则,而家庭之外的社会管理主要遵循道义与公正原则。传统家教显然属于门内之治的范围。解决当今家教中的问题,首先要借鉴历史悠久的家教经验,找回中华家教中的优秀传统。中国家教传统的理论奠基于孔子,孔子道德思想的首要目的在于培养君子人格,《弟子规》系根据孔子在《论语·学而》中的一段话写成:“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段话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它要求青少年首先要学习和实践好孝悌、诚信、仁爱、恭谨、博爱等儒家基本道德,养成君子人格,还有空余时间的话再去学习知识,人格养成优先于知识传授,这与当代的中国教育形成鲜明对比。我们今天的家长和学校普遍以分数为核心,只要分数高其余不闻不问,在孔子看来,这恰恰是丢失了教育的根本。所以,梁漱溟早在八十多年前就断言中国的教育已经成了不中不西的教育,既丢掉了儒家教育的优良传统,又没有学习到西方教育的创造力,结果成了不中不西的教育,这一问题不仅在学校教育中存在,在家庭教育中同样存在。因此,当代家教首要问题是迷失了人格养育的灵魂,家教的重建必须以从返回育人的根本为起点。

 

最近,网上有关弟子规有一场争论,有人将它比喻为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雾霾。它总结了儒家数千年来童蒙教育的经验,主要讲述孩童在家里家外接人、待物、处事和读书的修养与方法,尤其注重礼仪教化,这正是近代以来被破坏殆尽的传统。如果检视一下《弟子规》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依然有益的,像“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这些都是青少年做人的基本的修养和礼仪,即使在欧美也没有人反对。

 

那么,为什么还有人如此不分青红皂白地全面否定《弟子规》呢?这主要是根源于近代以来儒家的人伦道德与自由、平等和人权完全对立起来,试图完全打倒前者来建立后者的思维在起作用,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自由、平等是政治权利,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是人伦道德,二者并不矛盾。比如,我和我爷爷从政治权利上讲是平等的,但家族辈分上又是不平等的,我给我爷爷鞠个躬就侵犯我的人权了?这实在是笑话。将儒家基本人伦道德与现代化截然对立,是近代以来知识界的严重思想误区之一,改革开放以后走出国门,我们才发现基本人伦道德与现代化并不矛盾。

 

当然,《弟子规》中的有些内容已经不再适合于当代:“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对于孩子的要求过高,对于父母的要求却过低,父母总不能憎恨自己的孩子,不管出于什么理由。“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句话的后半句显然已经不适合于今天,公民时代已经不允许父母鞭挞孩子,况且要求孩子“挞无怨”呢?上面两句话确实有以父母为中心的思想,表明了《弟子规》的时代性,这些话其实并不完全符合先秦儒家的思想,孔孟所倡导的五伦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十分重视伦理双方之间双向互通的伦理义务,而不是单纯强调某一方对于另一方的绝对无条件服从,双向的伦理义务转化为单向服从性的伦理关系,是汉代以后的事情。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也被指责为世故化的教育,考其本意,是劝说青少年不要把精力浪费在飞短流长,这固然不错,但是,民主法治社会鼓励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所以这句话的主要意思已经过时。

 

 

至于有人批评“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有人说这岂不是要毒死孩子?这未免误会,因为古代没有西医药片,只有汤药,中医的汤药不能冷了喝,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给服汤药的老年人试试温凉。

 

儒家强调孝道自然不错,但是,在宗法社会中,确实存在有以老人为中心的倾向,表现在《弟子规》的内容,就是保护青少年自身权利的内容基本没有,与一些现代国家的小学生守则相比,这自然是一个缺陷。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尊重权利、自由与法治已经成为共识。儒家区分门内之治和门外之治,权利和法治与自由平等已经成为门外之治的原则,那么,门内之治就不能不与之做出适当调整,这就要求当代家教在教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同时,更注意培育孩子的创造力,尊重孩子的个性。

 

既分工又协调,方能实现反本开新。

责任编辑:葛灿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