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孟母书院”揭牌,钱文忠任名誉院长,讲了这么多鲜为人知的孟母典故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5-05-24 21:27:20
标签:

 

 

 

山西“孟母书院”揭牌,钱文忠任名誉院长,讲了这么多鲜为人知的孟母典故

来源:山西青年报新闻眼 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四月初六日己亥

           耶稣2015年5月23日

 

 

 

昨日,由山西晋中太谷县政府主办的钱文忠讲孟母暨“孟母书院揭牌仪式”在晋中市太谷中学举办。下午4点30分,活动正式开始。

 

太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孟玲珑和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一起,为“孟母书院”揭牌。孟玲珑还为钱文忠颁发了“孟母书院”名誉院长聘书。

 

  

 

随后,钱文忠为在场6000余人讲孟母由来,以及孟母教子对中国教育的深远影响。

 

贤母之首

 

  

 

中国历史上,孟母和三国时期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徐庶的母亲,岳飞的母亲,统称为贤良三母。

 

此外,还一直流传“四大贤母”说法:孟母、桃母,欧母,岳母。而孟母,一直居首。

 

在钱文忠看来,在传统社会主流思想体系当中,孟子能够成为仅次与孔子的圣人,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的母亲。

 

孟母,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自简、抚育儿子,从圣史、勉学等等方面,去教导引导孟子,数十年如一日,丝丝入扣、毫不放松,不仅为中华民族成就了一代亚圣,更为后世母亲留下了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

 

她本人,当之无愧,成为名垂千秋万世的母亲典范,成为非常典型的中国良母。

 

教子典范

 

  

 

从胎教起,孟母就十分注重教育。

 

儒家讲诗经的一部古籍《韩诗外传》中,就有记载:“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孟母说,怀这个孩子以后,她的座位就那个席子,放的不正就不坐。

 

孟母,就是继承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教育学。怀孟子时,就有这样一种意识。

 

孟子的父亲,远赴宋国求学求仕,突然去世。孤立无援的孟母,当时就下定决心,单凭一己之力,把孩子教育好。

 

今天,提起《孟母三迁》,人们依然为之动容。孟母仉氏,不普通。为躲避战乱,丧夫后,她独自抚养孟轲。

 

为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三迁”后,她将孟轲送入孔门求学。起初,孟轲贪玩,不好好学习。为此,孟母“断机杼”。

 

三迁,漫长迁居,保证孩子的人格,保证孩子的教育,让孩子尽量少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她,身为母亲,付出了最大努力。三迁美谈,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孟轲,谨遵母训,苦读钻研,终成大器,被后世尊为儒学亚圣。孟母,亦被世人传颂。

 

几千年,过去了。孟母,已成为当代教子典范。贤母之首,当之无愧。

 

仉姓起源

 

  

 

“根据中国姓氏学研究,仉氏是由掌姓演变而来,掌姓是由党姓发展而来。”谈及孟母姓氏—仉姓来由,钱文忠说,仉姓起源于唐宋时期。在西域的穆斯林,有一位名叫仉仉沙的著名诗人,他的后代融入汉族,形成了回族当中的仉姓。

 

而在汉族当中,传说党姓源于“官位”。

 

西周时,地方上有一个官职叫做“掌督”,也叫“党政”。当时的行政区划,每个州,按照东南西北中,分成5个党。每个党,分成5个族。每个族,拥有100户。也就是说,每一党,拥有500户居民的管理权和行政权。

 

“党政,是原来中国社会管理的最基层的一个官位,这个官位,平时负责政令的行使,要教化民众。”钱文忠说,《周礼》明确记载,当时从每家抽一丁,就有500人,可以组成一支军队,由党政率领,奔赴战场。在南北朝的北周时期,党政职务属正九品。

 

担任党政之后,就以官位作为自己的姓氏。最早,是一个复姓,叫掌督氏。后来,简化成仉氏,就是孟母的姓氏。

 

所以,孟母姓氏,源于党姓。根据历史文献《孟子四家族》记载——

 

亚圣祖系,出自鲁桓公永。亚圣是鲁桓公庶子庆父,鲁桓公生了庄公同,同有弟三(同有三个弟弟),仉亲父为孟生氏,庆父氏传,传到庄子庶,然后庄子庶又传了7代。传到仉,字公理,这就是孟子的父亲。孟子的父亲,娶仉氏。

 

以此断定,仉氏是今日太谷人氏。

 

民族共识

 

  

 

从东汉到南宋,孟母多次被编进颂书里,却没有以仉氏身份出现。

 

在钱文忠看来,“孟母”是一种尊称。

 

儿子的圣明伟大,就是母亲的伟大。

 

明朝山东监察御使钟化民的《祭孟母文》上所称赞:“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

 

孟母能够歌颂千年,正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孝道。这,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之显著特点。

 

讲课中,钱文忠用“韩伯愈泣杖”故事诠释孝道——

 

韩伯愈的妈妈,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稍微有点过错,就举杖责打。韩伯愈很绝强,从来不哭。

 

50多岁时,妈妈又要打他,他赶紧跪在妈妈身边,眼泪雨点一样掉下来。

 

他母亲觉得很奇怪,问:“今天为什么掉泪呢?”伯愈对母亲说:“娘呀!过去,儿知道母亲健康有力,所以欢喜;今天,杖落在身,感觉不到疼,儿知道母亲身体衰老,体力微弱,所以伤心落泪。”韩伯愈的回答,就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有的妈妈脾气好,有的妈妈脾气不好;有的妈妈像孟母循循善诱,有的妈妈给你一顿棒揍;有的妈妈顾家,有的妈妈不顾家;但是,母亲不能碰。因为这是孝的最原初的出发点,不可商量、讨论的事情。”钱文忠说,儿子对母亲的孝,就是中国文化最后一道堤坝的最后一道支柱。

 

钱文忠的恩师季羡林,来自山东农村,季老的妈妈没有“名字”。老太太这一辈子,一字不识,一生中,只从季先生的家回她的娘家,别的地方都没去过。但是,季先生说:这辈子,最重要的老师,是母亲。

 

千年文明

 

  

 

“孟母教子,教的是语文,还是数学,还是物理化学和英语?提高了孟子什么成绩,孟子哪门成绩提高了5分、10分?”钱文忠说,人生第一个老师和最重要的老师就是母亲。

 

他说,胎教意味着教育的开始和基础,有根本性、奠基性作用。第二,教育是手段,目的是教养。所有努力和手段,都是要将大家培养成一个有教养的人。

 

太谷中学,有个历史久远的文庙。从古到今,在文庙参加考试,无监考,全凭自觉。

 

“在这个圣殿里参加考试,是巨大荣誉。也意味着要背负起与荣誉相匹配的责任和自我约束,这就是教养。”在钱文忠看来,将一个孩子培养成一个文明人,要比从小狠抓成绩重要得多。

 

这种培养,需要从小做起。孟母教子,从孟子幼年开始,更多的,指向教养、指向文明。这种教育方法,在现代广为流传。

 

正因为这样,孟母教子才穿越了历史时空,永恒的价值一直传到今天。千年之后,大家还在回顾孟母和她教育出来的亚圣。

 

“这个故事,将伴随着中国文化走向未来,并会在这个历程中焕发出永恒新意。”

 

“这是一个亘古长兴的伟大传说,这是一个伟大母亲留给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财富。”

 

演讲结尾,钱文忠说。

 

他告诉大家——

 

中华名族之所以伟大,之所以经历那么多苦难仍然屹立不倒,正是因为这个民族拥有很多像孟母一样伟大的母亲,拥有无数伟大的关于教育的故事、传说和理想,这是民族的宝贵财富。

 

他说——

 

我们大家,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这个传说传承下去,把这个传说转变成中国文化新生命的一个伟大动力。

 


责任编辑:葛灿灿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