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广州“雅藏琴舍”小记
——儒士社深圳学区首次游学活动
作者:罗仁和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原载于儒士社新浪长微博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二月十五日己酉
耶稣2015年4月3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学不仅是地理空间的认知拓展,也是精神世界的开疆拓土,不仅在于看了什么风景结识了哪些朋友,更在于优游于山水友朋之间的涵泳体味,游学,是接通更广大时空的一种尝试,致广大才能尽精微。
儒士结社,首要之事就在培养儒士,游学是我们促进同道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深圳学区也将游学纳入了本年度的规划中,首次游学选择了广州“雅藏琴舍”,一所藏于闹市中的琴舍,以下就是我们的游学小记,以此分享友朋,留下记忆。
二零一五年四月二日,晴,虽然还在春季,南国却早已温热可口、夏意盎然了。十二点半从深圳北坐高铁,半个小时后抵达广州南站,再转乘地铁、公交,时间不长,就到了广州“丽江花园”小区,这个小区位于广州南浦岛南部,大石水道与三支香水道交叉口西南方向,占地81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50.03万平方米,规划居住人口4.3万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岛上小城。来接我们的是陈芷泠女士,她在站台边上,一袭白色连衣裙,随风飘曳,很远就能一眼认出(虽然我们并未见过),今天能唤起大家对“白衣飘飘”时代的记忆的已不多见,这就是我们对“雅藏”的第一印象——“白衣飘飘”。
随芷泠去往琴舍的路上,芷泠简要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她从一位设计师转变为一位琴师,几年的学琴才发现自己原来可以这样自如地生活,学琴教琴,现在就是她的生活,诗意而又实在的生活,她说话的语气温婉平和,我们听的人忍不住生出许多向往,诗意的栖居原来真有!琴舍是在一个综合商场的二楼,周围有许多教育机构,环境稍显杂乱,琴舍在这样的环境里略显孤独,它的灯光温和、玻璃幕墙上没有太多花枝招展的广告,明黄的明式桌椅简单却醒目,一面墙上挂着一排古琴,他们安静地立在那,关注着来往的人。琴舍的主人是陈国鹰先生,师从岭南琴师谢导秀老先生,他四岁开蒙接触琴棋书画,几十年不曾中断,过了知天命的年纪还在开此琴舍,不为成功,只为过一种想要的生活。今天他穿的是中式对襟布衫,颇有些闲云野鹤的味道,陈先生温和风趣,好读书,儒释道均有涉猎,交谈中他反复强调,琴棋书画只是古时候士人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在这里,也只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其他的意义和价值都是从这个“本”上生发出来的,是一种自然的生发,没有这个“本”,其他的再美好再宏大,都会透着一股“假”气,所以,来这里首先是来过生活,而不是来学什么“高大上”的古琴的。这种生活是什么样的呢?陈先生没有点明,而是走到琴台,为我们讲解起古琴造型中的讲究:
两块木板合成主体结构,一块较软、一块较硬,取像阴阳之道;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与古时的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征、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
同时,陈先生还强调,古琴之音以静为主,古琴三音:散音、泛音、按音,均以静为要。泛音如天籁,清冷入仙;散音松沉而旷远,有大地之形;按音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泛音象天,散音成地,按音如人,是为天地人三籁。古琴一器具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可以达天地之情。
也就是说,无论琴形或是琴音,古琴均有法天为则的格局和气韵,古琴代表的生活,就是将自己融入天地之间,和天地精神往来不息的生活,这才是一个人本来该有的生活。
随后,陈先生让大家调息入定,他焚香抚琴,一曲关山月,将秋风的遒劲与离人的绵长思念融为一炉,哀而不伤,余韵绕梁,又一曲阳关三叠,点滴扣心,写尽同道惺惺。只可惜我们晚上还得参加一个研讨会,无奈未能多听几首三籁之音,向陈先生致谢后起身告辞,遂与芷泠一同离开琴舍,芷泠送我们去站台,选了一条江边之路,树影婆娑、江风习习、风景无限,芷泠选择这条路不仅是给我们一个福利,也是在表达她作为“丽江小区”“江民”的一份自豪。这个小区2003年开盘,由于不错的自然条件和相对低廉的房价及租金,小区的第一批“江民”大多是大学毕业生,十多年过去了,他们和小区一起成长,有些已经为人父母,孩子就在小区的学校就读,老家的爹妈也接到了小区居住,这里渐渐成为一个有着自己独特文化的岛上之城,“江民”们往往有着很强的身份认同,芷泠这个“江民”自然也不例外。从“丽江花园”的地理位置来看,它由于处在一个“岛”上,与外界有着明晰的划分界限,这对小区居民内心深处的身份认同有巨大的助推作用,又由于一开始的“江民”大多年轻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使得他们有着更强烈的共同体建设需要,机缘之下形成了一个有着鲜明特点的“江民”群体,也成就了社区拥有强文化的事实,这几点值得有志于社区建设的朋友关注。
来到公交车站,我们与芷泠告别,她却一定要和我们一起等公交车到站,还是那一袭白裙,还是那样的温婉平和,这样美好的女子也只有在这个人文之岛,在藏雅于市的雅藏琴舍里才能养成吧。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后记:
听芷泠说,琴舍经常会组织雅集,大家骑着电驴,背着古琴,车筐里放着啤酒和烧烤,到江边,对江抚琴,喝酒吃肉,她说,她们不是在“高大上”地教古琴,她们只是在生活,而古琴,就是她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附上雅藏琴舍的介绍和地址,有兴趣的同道不妨去拜访学艺,也许会成为你过上“诗意生活”的一个契机。
【雅藏琴舍】是一家植根于小区的,以学习传统国艺为特色的琴、筝、棋、书、画为主的艺术培训机构。每月不定期、不定点举办雅集,除了增强学员间的技艺、学习心得交流,共同进步之外;也希望将传统雅致的生活方式传播于小区。
我们不希翼着成就辉煌的大事业,也没想过成名成家。只希望为国艺的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和在与琴茶书画相伴时,所享受的那份平淡的喜悦与有缘人共享。
一曲琴音抚人生
一段相遇醉天涯
再附上一段芷泠的文字,给我们的这篇小记一个美好的结尾:
每个人的生活所需不同
各自追寻的目标也就不同
也因此才成就了尘世的精彩
其实我们也并没有刻意脱离俗世
琴棋书画花酒茶
相对于我们来说
只是一种最是平凡不过的生活方式
正如每人每日皆需吃饭充饥
饮水解渴一样
并没有被放到那个高不可攀的位置来让人仰望
若非说她们之于我们的意义
我想
便是与之相伴时得以享受的那份平静 清凈 与简单纯粹吧
————————————————————————
图片
雅藏琴舍主人:陈国鹰先生
陈国鹰先生和他的恩师岭南琴师谢导秀老先生
琴舍一景(时间的光)
琴舍一景(将军和士兵)
琴舍一景(静候)
以友辅仁
江边小路
责任编辑:梁金瑞
【下一篇】【范必萱】读王阳明先生《尊经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