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国学,百花竞放——朔州国学爱好者心得选编

栏目:民间儒行
发布时间:2015-03-22 23:05:11
标签:

  

 

 

朔州国学 百花竞放

来源:作者授权   发表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二月初三日丁酉

           耶稣2015年3月22日

 

 

 

按:朔州国学,百花竞放;经典学堂,异彩纷呈。从一盏灯到满天星,在邸继文老师的引导、示范、感染、带动下,立定磨穿铁砚、笃志业儒者有之;秉承燕翼贻谋、克绳祖武者有之。咿唔咕毕,遏云绕梁,朔州的天空荡漾着阵阵书香。以下为市区部分国学堂主事的文章选摘。

 

 

与幸福有约  与经典同行

 

 

与幸福有约  与经典同行

作者:郭丽萍(弘道学堂主事)

来源:作者授权   发表

           原载于《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刊》2014年第五期

 

 

每一个人都希望白己幸福。荣升为人母后,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幸福。可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衣食无忧?恣情享乐?为所欲为?生命中邂逅了国学经典教育,我才拨云见日,恍悟真谛!让孩子从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薰陶,从而涵养自身德性,提升白身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健全完美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指导自己的人生。简言之,国学经典教育是最有价值、最优质的教育,是奠定人们一生幸福的根本。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国学蕴藏着恒久的治世之道与智慧,理应人人学习。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国人信仰缺失,拜金享乐,急功近利,摒弃了中华民族的精髓文化,成了不中不西的香蕉人。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今天有幸和孩子一起学习祖国的优秀文化,于己于人都是好事。谈及国学经典教育,不得不感激我们的邸老师。邸老师是朔州推广经典教育的创始人,八年来矢志不渝,锲而不舍,指导人们学习。在他身上,真真正正体现了“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诲人不倦”的精神。他提倡每天一小时亲子共学,选定必读经典书目,独创“全感官学习快速记忆法”。课堂上他那么投入,激情澎湃,热情洋溢。他的每一次教育宣讲,都给予我们振憾、启迪,使我们获得新知,不断成长。他的无私、热情和坚守、执着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推动世界的手是推动摇篮的手”,“至要莫若教子,至乐莫若读书”。教育孩子是我们每个做母亲的首要责任。高乐基曾说过,“爱孩子,母鸡都会,重要的是教育他们”。于是,参与第天一小时亲子共学,成了我们的必修课,成了我们每一天最重要的事情。风雨无阻,日日坚持。学贵立志,志在有恒。言传不如身教,我想这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通过坚持学习,我发现自己的性情改善不少,不愠不恼,谨言慎行。孩子也有可喜变化,活泼向上、彬彬有礼。真正体会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感觉。

 

书香家庭建设是一个家族兴旺绵延的根本。现在社会上出现种种的乱象,其根源就在于家庭教育缺乏。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让我们每一个家庭都参与国学经典学习,把古圣先贤的教诲牢记在脑子里,融化到血液中,落实到行动上,改过迁善,正己化人。让我们的孩子德行完美、气质优雅、学识广博、摆脱庸俗、走向卓越。“学不可以已”,让我们感恩经典,与经典同行!

 

弘道学堂位于府南居委会后11号楼中单元1楼。学堂特色为背书和识字两大项,在刚刚举行的全市汉字听写预赛中,本学堂学生邸铃、段佩璇获第一、第三的优异成绩。

 

 

生命之花原来可以这样开放

 

 

生命之花原来可以这样开放

作者:孟海花(元谦学堂主事)

来源:作者授权   发表

           原载于《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刊》2014年第五期

 

 

中华传统文化浩瀚五千年,博大精深,璀璨瑰丽。国学典籍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经典著述凝聚着中华文明的道德精髓,其思想智慧成为传之千古的源头活水。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有幸接触中华文化经典传承工作是我平生之幸事。春去春来,花开花落,不知不觉我与国学经典已同行七余载。七年来,我由一个门外汉逐步踏人了国学文化的殿堂。

 

缘起

 

二O O七年秋,有幸结识了我老公的同事——邸继文老师,是他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国学的情景犹在眼前。那天,邸老师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述国学,讲述儒家,讲述右脑开发,我似懂非懂,犹在云里雾中,其他人脸上也流露出了不耐烦的表情。最终,我老公的同学以三个字“神经病”结束了这场谈话。

 

初涉国学之河

 

佛渡有缘人。大概我真的与国学有缘。虽然,之前我一直瞧不起孔老夫子的形象,一直排斥着那些封建礼教,可也许我的潜意识当中却喜欢中华文化,喜欢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喜欢如画的汉字所蕴育的丰富知识,喜欢古典小说的雅俗共赏,喜欢“栏杆拍遍”的气势,喜欢有着绝世才气的李清照,喜欢林徽因的优雅以及她那惊艳众生的才气,喜欢秦孝公的宽阔胸襟,喜欢刘邦的唯贤任人,喜欢……总之,我想了解什么是国学,什么是文化,想让孩子成为谦谦君子。为此,我走进了“快乐妈妈·责任爸爸·经典宝宝”经典诵读班。

第一次,      我聆听到了《声律启蒙》那样优美那般对仗

 

工整的句子,第一次听到了《千字文》那包罗万象的文字。我震撼了!邸老师告诉我,这都属于国学。难道国学不是迂腐的孔老夫子?不是鲁迅先生告诉的吃人的礼教?我困惑了,在茫然与求索中开始了与我孩子一起到邸老师班上每天一小时的亲子共读生活。从此,我与经典诵读,与中华文化真正结缘了。

 

与经典同行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每晚朗朗的诵读经典声让我神清气爽,古人那无尽的智慧时时涤荡着我的心灵,让我的大脑逐渐睿智起来。

 

二O O八年,当“春天的脚步”向我迈进之时,我真正迎来了国学的春天。零八年初,我与十几位家长随邸老师参加了北京四海一个“经典教育师资研习营”活动,活动的主题即为“春天的脚步”。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会登上顶峰。北大、清华学者、教授们的精彩授课,开启了我心灵之窗,让我对“文化”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原来文化不等于知识。文化可以包括生活方式、价值观、知识、技术成果以及一切经过人类改造和理解而别具人文特色的物质对象。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东西。我豁然明白,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其实早已植根于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与灵魂,只是我们日用而不白知。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去传承中华五千年的辉煌文明,有责任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从此,我与经典著速《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声律启蒙》、《中华诗词》等为伴。天天沐浴在这些先贤、圣人的智慧当中。

 

二OO九年郑州“走在回乡的路上”乐活之旅更激发了我学习传统国学的热情。庞子博老师渊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字、文化功底让我叹服之余羡慕不已,庄汝伟老师对家庭教育的独到见解,对“母亲”的深刻阐释,让我对教育有了重新的认识。在这些名师高人的影响下,我逐渐向国学经典靠近。光阴荏苒,悄然间我的人生发生了变化。

 

让经典浸润人生

 

日子像窗外树上的叶子,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当我终于觉察到它的轮回交替时,青青枝头已绽放出了十几朵生命之花。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不经意间,经典已融人了我的生命。我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和老公剑拔弩张的局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和谐与温馨。饭桌上再也没有了东家长、西家短的议论,有的是孔子,孟子,苏秦、张仪……有的是对圣哲的敬畏感叹。柔和的灯光下,全家人伏案阅读是每日的画面。圣贤的智慧不仅浸润着我,而且浸润着我们全家。

 

让文化得以传承

 

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说:“这种作品(经典)有一种特殊的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日日诵读经典,在其熏陶浸润之下,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典智慧的种子在我的生命中开始生根发芽。

 

有人说:世界最伟大的东西是传承。无论是生理性命的传承,还是学术技术的传承都是这个世界最伟大的东西。没有任何东西,可与它媲美。我要做一个继往开来者,用我这星星之火点亮朔州的每一个家庭,让这灿烂辉煌的华夏文化在这塞外大地得以传承。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与尉老师的国学经典诵读班——“元谦学堂”在邸老师的帮助下开张了。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怀着满腔的热情开始了我的事业,但现实并不如意。办学的艰难令我刻骨铭心。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不认同,学校作业与诵读时间的冲突等等,各种因素使招生并不如意,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运用,学习与践行的结合,一系列的问题让我心力憔悴。但各种压力并没有让我却步,我固守着白己的信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语出北宋张载《西铭》),坚持着自己的道路。因为我坚信复兴传统优秀文化这一时代的步伐是谁也阻挡不了的。2013年1 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去了至圣先师孔子的故里山东曲阜。在这里,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播和发掘指明了方向。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念,我相信灿烂的华夏文化一定会让朔州更加文明!一定会让中华更加强大!

 

元谦学堂位于府南小区9号楼2单元市一小大门西北。

 

 

我在教学中体会到的国学价值

 

 

我在教学中体会到的国学价值

作者:王晓华(仁和学堂主事)

来源:作者授权   发表

           原载于《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刊》2014年第五期

 

 

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对同学们怕写作文的现象有许多直观而深刻的感受。在多方探求之后,我发现国学对提高写作水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此,我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学国学,在邸继文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开办了仁和学堂,与孩子们一起学习,共同感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奥妙意趣。虽功夫尚浅,却也感悟良多,收获颇丰,现整理成文,与同仁分享,共同推动国学的发扬广大。

 

一、国学对提升人的文化素养大有裨益。《论语》讲“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平民百姓,与人沟通时引经据典,谈古论今,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纵横感和现实哲理性,能有效增强说服力、感染力,扩大双方的认知基础,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古往今来,多少激动人心的演说、机智绝妙的对话,无不浸透着深厚的经典文化底蕴。不论是领导讲话,还是日常交谈,几句恰如其分的文言古语,几个信手拈来的历史掌故,不仅能微言大义、灵犀互通,而且能融洽气氛、增进共鸣。古人讲,不知《书》,不足以言。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决定了他的思想境界,也决定了他的交际层次和半径,最终决定他的人生境界。国人提高文化素养的最好办法就是学国学,尤其在中国迅速崛起,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下,让孩子们在记忆力最强的时候,从小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日积月累,久久为功,定会集腋成裘、受益终身。

 

二、国学对提高人的语言驾驭能力有明显作用。不管说话还是写作,语言表达言简意赅,精妙贴切,都是一种追求的极限。中国语言文字的独特表达方式,给这种追求以无限的遐想。国学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已经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文字体系中,人们早已习惯了用成语或四字词来表达思想,增强语势或语感,这一点不论是党政文体或司法文书,还是商业广告、日常交流都能展现的淋漓尽致,俯拾皆是。以致外国人学汉语最头疼和最感兴趣的就是成语。此外,国学中的音韵美意趣盎然,对培养人的语感很有帮助。如《龙文鞭影》人物典故一千五百多个,四言一句,一句一典,逐联押韵,联韵成章。《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妙联精对迭出,都是押韵的对联启蒙书,是吟诗作对者必不可少的教材。不论从何种角度看,可以肯定地讲,但凡从事语言文字者,没有一定的国学功底,都会有一种先天不足之感。从我的实践经验看,课前课后,有意引导孩子们对话交流多用成语,天长日久,同学们的语言表达都精炼多了,不少家长和我反映,现在孩子回家说话也是一套一套的,听起来朗朗上口,挺像回事。

 

三、国学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好习惯一生受益无穷,坏习惯如恶魔缠绕终生。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年龄越小越好。国学中的《三字经》、《弟子规》,三字一句,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但内容丰富,教义深刻,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用很大。有时,我常想,自己已过而立之年,许多行为规范都是模仿而来的,如果小时候就学《弟子规》,可能在许多场合,就会大方得体。现在我用《弟子规》、《三字经》指导教育学生,让他们在一言一行中养成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知书达礼、自强自爱的好习惯,班里的纪律状况和文明气息在全校是最好的。

 

四、国学中的思想精髓至今仍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对国学“器”的层面的体会是比较深的,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感到国学的真正魅力还应当是“道”的层面。比如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和为贵思想等,对于维系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庸即“无过无不足”,是“致广大而精微”的巅峰状态,是“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的绝顶功夫。这种思想在旧势力阻碍生产力发展时有消极的一面,但对于维护社会的长期繁荣稳定却无疑是一种务实稳妥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尤其在当前各种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的背景下,大力倡导和弘扬这些积极因素,无疑会为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条件。再如老庄学说中蕴含的人生智慧和哲理,对于正确认识社会人生,保持一种理性平和的心态也教益非浅。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都信有神教,汉民族是个例外,儒家道家的思想在其中发挥了支撑作用。中国漫长的皇权专治时期,许多知识分子深受压迫,但他们仍能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国学的浸润和滋养功不可没。

 

总之,国学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是人生的良师益友和典藏瑰宝,应当倡导在全社会普及国学,以造福更多的人群和祖国的未来,为实现“中国梦”培植文化之根。当然,国学的价值远不止于此,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肤浅心得,思滞笔拙,难尽人意,不当之处,还望前辈同仁不吝赐教。

 

(作者系小学老师)

 

 

与《论语》同行的日子

 

 

与《论语》同行的日子

作者:元竹隐(弘道学堂)

来源:作者授权   发表

           原载于《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刊》2014年第五期

 

 

以前,对《论语》的认识局限于一隅,仅仅知道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知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等那么几则,谈不上熟悉、理解,更遑论运用了。

 

2007年,国学推广活动,似曙光照亮了朔州这块古老的土地,如春风吹醒了塞外这片冰封的荒野。心中的迷茫好像突然有了方向,那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终于有了释放的空间,全家人也开始了与经典国学同呼吸共和谐的美好时光。从最初对《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蒙学读物的浅显易懂,到《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经书的朗朗上口,字字珠玑,句句精华,让人爱不释手,而时有顿悟,其中以读《论语》的时间最长,八年来虽然未有间断,然而因自身惰性,所以收获还小,却让我的思想认识、工作生活都有了许多变化。

 

读《论语》,让我对“孝德”有了全方位的认知。最初给我触动的是“子日: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字义简单,简单到可以从字面上就理解意思,就是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但包含的意义不简单,哪一个人不是从年少轻狂、倔强叛逆成长起来的?往往已经听腻了父母的唠叨,受够了父母的管教束缚,所谓的“孝”有几人是完全做到了呢?当时我虽已为人母,一方面模糊地觉得孝亲是绝对应该的,一方面还未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所以仍然有时会顶撞小瞧自己的父母,仍然看有的人对父母百依百顺嘘寒问暖颇有微词,认为他们小题大做甚至于是虚伪,在读到“子游问孝。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在稚嫩的童音朗诵中,忽然心头有悟,自己原来大错特错竟然还沾沾自得,生命是父母给的,无论贵贱,我们哪一个不是孔子说的“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哪一个能面对孔子的轻轻一问“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而毫无愧色?对待父母和子女,从“养”到“敬”都是把孝的思想、孝的行为提升到了一个尊贵的境界,后来的日子里,我尽己所能安抚孝敬父母,体会到了另一种舒畅踏实的幸福感,也更深刻地理解了“百善孝为先”、“子欲养而亲不待”含义。愿天佑天下父母健康长寿。

 

读《论语》,让我明白了交友之道。读到“子贡问友。子日:“忠告而善道(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二十三》)寥寥几字,灿若明灯,指点迷津,这个规则不是适用于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的吗?“忠告”表明我们要站在忠义向善的大道上,设身处地替友着想的立场上,而非挑拨诬告等,但即便是忠告,也要讲求方法,即“善导之”,有不少解释是说要尽心尽力的劝导他向善,这个善太广泛了,我个人的理解认为对不同的朋友不同的情况要善于劝导,起到忠告的作用。关键在于“不可则止,毋白辱焉。”对劝和被劝的人都有警醒作用,我以前和朋友相处,如果看到他们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时,我急的吃不下睡不着想要阻止,认为朋友相好就应该亲如一人,人家不听我就难过,人家对我保守秘密我也很伤心。同样,我也犯被劝人的错误,懂了这则的内涵,让我想到生活中经常有人们相处很好却突然翻脸之事,想必都是没有把握好交友的这个度的缘故,也让我心中永远温润,和朋友相处更融洽了。

 

读《论语》,大到治国执政之理,小至洒扫应对之矩,亦如观看云雾之中的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的疑惑点不同,所思所感所获便不同。读到“林放问礼之本。子日“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可以认识到礼的本质本意,不是浮华奢靡,不是现在社会那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是提倡顺应人们真性情真生活的;读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们会更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对他人仁爱友善,是对人性中“恶”的点睛与约束。

……

 

每读一次,收获一点。

 

先师孔子的一言一行莫不围绕着“仁”,讲述着“义”,教化着“礼”,阐释着“智”,倡导着“信”,是一种对大道的弘扬,又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也是一种有喜有怒有坚持有感慨,甚至有改过的真实态度,上至高官显贵,下到贩夫走卒,从政治、学习、礼仪,到品德、人性、亲情,人人读论语,时时读论语,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与收获。

 

我读《论语》,没有专家的水平,没有学者的认知,几年来,把他当做天上的启明星、指路灯,少走了弯路;把他当做自己的导师、朋友,丰富了心灵世界。

 

(作者系国家公务员)

 

 

《道德经》与太极拳的关系

“快乐妈妈·责任爸爸·经典宝宝”

 

 

《道德经》与太极拳的关系

“快乐妈妈·责任爸爸·经典宝宝”

作者:杨锦秀(亲子共读班)

来源:作者授权   发表

           原载于《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刊》2014年第五期

 

 

作为国学经典亲子共学的一对读友,我和孩子在朔州国学教育事业开创者邸继文老师那儿读了六年经典,因为每天接送孩子辛苦,自己还被邸老师戏称是“当代孟母,就在朔州”。又因为自己同时是太极拳老师,所以邸老师让我写些武术与经典结合的文章。我文字功夫不高,再三推脱不掉,就整理了以下这些心得,以求教方家。

 

因为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而太极拳乃中华武术之奇葩。太极拳理论与《道德经》联系紧密,《道德经》可谓是太极拳理论的基础,而太极拳则是《道德经》在武术方面的成果。两者息息相关,是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产物。

 

太极拳以网弧运动作为动作运行轨迹,这是对“道”运行规律的哲学思想的扩展和延伸。“道”是万物之始,《道德经》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有与无、阴与阳的转化过程所形成的轨迹也是一个圆圈。《道德经》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而且“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道德经》第七十章)。因此就又形成了一个有无虚盈转化的圆圈。太极图也是一个阴阳转化的圆圈,既然天地万物和道的关系是一个互相转化的圆圈,就是万物“生生不息,永不穷殆”的最佳图式。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越是延伸,就离“道”越远,而最后又返回于“道”。就是说,万物的起点是道,最终还要回到它的起点。古人说:“日道”、“日大”、“日逝”、“日远”、“日返”,这个过程表明,“道”的运行规律是一个圆圈。“道”的运行轨迹的圆圈运动,是万物“生生不息,永无穷殆”的最佳图式。这个图式,就是“太极图”。太极图自然也成了太极拳的图徽,在这个图徽模型指导下,太极拳的运动方式和路线,也成为曲线、弧线和网线。既然天地万物和道的关系是一个互相转化的圆圈,就是万物“生生不息,永不穷殆”的最佳图式。

 

《道德经》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道德经》第八十章),阐述的是太极拳的特点。

 

《道德经》的“故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道德经老第七十章》)。阐述的是太极拳的武德和技巧。《道德经》的“用兵有言日;“吾不敢为主而为客”(《道德经老第七十一章》),阐述的是太极拳的后发致人。

 

《道德经》的“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老第十一章》),阐述的是太极拳的防身健体。有事时抵御外侮,无事时则强身健体。

 

《道德经》的“知其雄,守其雌”。(《道德经老第二十八章》),阐述的是太极拳的动作内涵和外形。

 

《道德经》的“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道德经老第五十六章》),阐述的是太极拳的粘黏连随。

 

《道德经》的“反者,道之动也”(《道德经》第四十章)“故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阐述的是太极拳“寓前必先寓后,寓左必先寓右”的理论根源。

 

另外,太极拳的技击特点是:以静制动,舍己从人,后发制人,不逞强斗狠。这与老子所主张的“不争”、“守雌”一脉相承。太极拳与《道德经》的联系还有很多。《道德经》可谓是太极拳理论的基础,而太极拳则是《道德经》在武术方面的成果。两者息息相关,是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产物。

 

(作者系我市知名太极拳教师)

 

 

论学修身  矢志不移

 

 

论学修身  矢志不移

作者:张雪梅(论学学堂主事)

来源:作者授权   发表

           原载于《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刊》2014年第五期

 

 

2014年夏天,在朔州市国学会的宣传推动下,我们在张辽路宾都超市对面幸福银苑小区创办组织了社区经典导读班“论学国学堂”。开始在小区内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堂秉持国学大众普及与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的宗旨,坚持“启发良知、传承美德、诵读经典、开发右脑”的理念,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教授学生诵读经典的技巧,养成参与者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融会贯通,知行合一。

 

实际教学中我们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鼓励与赏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注重启发式教学与兴趣教学相结合。在具体诵读学习中,虽以经典为主,但并不排斥阅读其他书籍;以文言文为主,但并不排斥白话文;以中国文化为主,但并不排斥西方文化;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排斥理解。尽可能做到中庸之道,智慧网融。让书香穿越时空,让梦想早日成真。崇德向善,矢志不移。论学修身,舍我其谁!

 

 

国英经典  国学明天

 

 

国英经典  国学明天

作者:张翠莲(国英经典班主事)

来源:作者授权   发表

           原载于《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刊》2014年第五期

 

 

朔州市国英经典班创办于2008年10月中旬,2013年从马邑路迁至府南小区10号楼2单元102室。本班创建人张翠莲,现已从事国学经典教育7年有余,较全面地掌握了经典教育的理念和教育方法,参与过北京四海经典教育师资研习营教学培训与沈立老师河南郑州“走在回乡的路上”高级师资培训活动。2010年暑假经典大赛中,有多名学生获一等奖。办班以来受到广大家长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学堂在押韵律动快速记忆教学实践上有独特方法,中小学生跟读能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背会想背知识,初中或高中全部文言文课本一个假期即可以系统掌握。曾有多门学生专门要求带领学习,取得圆满效果。现正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引导国学经典班成长壮大。

 

地点朔州市府南小区。

 

 

一个幼教工作者的呼唤:德教为先

 

 

一个幼教工作者的呼唤:德教为先

作者:王利媛(四圣书院院长)

来源:作者授权   发表

           原载于《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刊》2014年第五期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可谓集中国古代家教、家规、家训之大成。是培养孩子行为习惯、道德品行的最佳教材。《三字经》言“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让孩子从小明事理、讲道德、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感恩万事万物,便抓住了教育的根本,浇树浇根,才会枝繁叶茂。教育内容中的德育和能力何是根?何是叶?作为教育工作者、家长皆当深辨之。《礼记.曲礼》言“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同样,书不过三百年,也要考虑是否给孩子读?

 

“百善孝为先。”《大学》言“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做任何事都有一个先后次序,教育也不例外,这个次序也是不能颠倒的。《弟子规》第一部分便是人则孝,入则孝讲为人子之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们所白觉奉行的一条道德准则,人人皆知父母养育儿女的辛劳。要尽我所能来回报双亲,但这种良善的天性如不及时施以正确的教导方法,使之生根、发芽、成长.坚固,这种感恩之心慢慢就会被自私、贪欲等蒙蔽。不知不觉中,就会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会认为父母疼我爱我乃天经地义之事,如果幼童时期没有引导孩子形成孝道的观念,没有使孝顺父母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长大后才埋怨孩子不懂心疼父母,对他人没有爱心,岂非是缘木而求鱼!所以,从小培养是最关键最容易见成效的。当他在家知道孝敬父母,在外才知道尊敬老师,一个人只有对父母有了这份知恩报恩之心,才能进一步把这份爱扩展到周边一切人乃至万事万物。所以,古人提倡孝治天下,这样才能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弟子规》中谨的部分有“揖深圆,拜恭敬”,这句话教导我们在向别人鞠躬时,要把身子弯下去,要九十度鞠躬,要表现出内心的恭敬,这虽然是古人的礼节,但鞠躬成为我们书院上上下下见面、打招呼、感谢他人,再见等重要的礼节,为什么我们还要拘泥于古人的礼节呢?在传统文化师资培训会上老师说:“鞠躬一可以打通经脉,起到强身健体养生的作用。二通过这个礼可以低下我们高贵的头折服一个人傲慢的心。”老师说一个人即使贫贱到乞丐的地步,仍然会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傲慢之心,这种傲慢之心从哪儿表现出来的呢?一个乞丐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些富贵人家开的车经过,他可能也会嗤之以鼻说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有几个臭钱吗?即使是这样一无财富、二无地位的人也还有掩饰不住的傲慢之心。

 

再想一想好多人成长过程中可以说充满鲜花和掌声,活在别人的赞叹和肯定中,不知不觉中傲慢之心不断滋长,刚学传统文化时觉得这个身子很难鞠下去,因为一个人没有内心的恭敬,这个头是低不下去的。《论语》中有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习了还要不断地运用到生活中不断地身体力行才能明白其中深意,那种快乐才会自然产生。所以孩子们的学习不仅仅要读诵经典,更重要的是要在生活中不断的践行经典,如此才会受益。《弟子规》言“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在真正力行的过程中。我也真切感受到,当我们鞠躬鞠下去时,内心便会恭敬起来,内心的傲慢也慢慢散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弟子规》每一句都有非常深刻的内涵,都是在《十三经》中有经学根据的,每一个礼的设置都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教育从德教开始,从孝道开始,从学习践行《弟子规》开始,“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一个人一生为人处事、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

 

四圣书院于2014年8月26日成立,其前身为已开办四年的明明德书院,设立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西山生态公园四圣店村。

 

本院教育目的,一在于修身,一在于开发智慧。

 

本院院训:不诚无物。

 

本院推行开窍教育。深信学生本具无穷智慧。借鉴国内外经验,学生不分年级,白主决定学习之进程。学生自觉、白问、自得、自悟。

 

本院现设国学幼儿园,国学与中医特色小学,初中。并设中医家庭保健培训中心,中医家庭保健联盟,茶禅研究会等部。

 

开办国学论坛,作为国学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本院传承国学,融会中西,践行超越智慧,将努力建成有传承、有思想、有超越的现代书院。

 

 

《四圣书院学规》

 


《四圣书院学规》

作者:乐净

来源:作者授权   发表

           原载于《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刊》2014年第五期

 

 

教育之目的,一日修身,一日开发智慧。基于此一认识,特拟本院学规,所以示学生立心之本,用力之要。学规日:学为君子,敦伦尽分。礼义廉耻,文行忠信。谦虚白牧,诚朴自省。高才勇哲,廓然大公。学习之道,开窍为本。学问思辨,谛观笃行。兴趣为师,专一为宗。勇猛精进,参勘知真。认识白己,建设自身。迁善改过,网满人生。

 

注:管子:“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论语》:予以四教,文行忠信。

 

易日:“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无量寿经》:“高才勇哲,与世超异。”

 

朱子《白鹿洞规》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语出《中庸》)

 

《菜根谭》:磨练之福久,参勘之知真。    易日:“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

 


走在充满正能量的路上

 

 

走在充满正能量的路上

作者:徐莉莉(孝恩学堂主事)

来源:作者授权   发表

           原载于《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刊》2014年第五期

 

 

记得小时候,姥姥常对我说:“做什么事都要对得起良心”。长大以后,父母亲又常对我说:“做人要问心无愧”。依着老人们的教导,我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寻找着适合白己的人生坐标……

 

忙碌的身影在回家的路上日日穿行,心灵的空虚时而会迷路,真不知寄宿何处。我们的祖辈在家风传承上一直懂得对内对外要以“礼”相待,以“德”服人,以“心”相交,以“爱”相报。朴实且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老人们虽不会循循善诱,但也懂得以“良心”二字来说教子女。但我不满足于这样的不言之教。2009年初春,大雪笼罩着朔州城,朋友介绍说:“经典诵读可开发右脑提高记忆力,还可以丰富儿童的文化底蕴”。她的孩子已诵读国学经典四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着“为了孩子的明天”,我找到了当时总部设在城区地税家属楼的朔州国学经典诵读示范班,从此与经典文化结上了缘。这份缘一结便是五年,在这几年坚持诵读国学经典的学教道路上,我深深理解到所学的这些文化就是老人们常说的德行、人伦和书香家庭建设。

 

为何如此高雅优秀的文化仅仅是少数人在坚持学习,而大部分人群还拒之门外呢?针对朔州人民还不太认同国学不太认同经典诵读的现状,邸老师成立了非营利社会团体朔州市国学会,鼓励我们这些执着热爱中国文化与教育的爸爸妈妈们在不同地点组织办班,向更多人群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2012年6月1日,在朔州马邑花园小区,又一所名叫“孝恩学堂”的国学经典社区导读班由我投资组织成立了。“孝恩学堂”以“节约朴素”为原则,“大气谦让”为导向,“亲子共读”为模式,“背诵记忆”为目的,秉承“大量记忆,开发右脑,将来反刍,未来辉煌”的积极心态去陪伴儿童诵读经典,在儿童黄金记忆期的美好时光来完成其右脑记忆力的开发,把足够多的智慧储存于大脑待其将来发挥作用。让其以“智、勇、仁”三达的去面对人生坎坷和创造未来生活。

 

如今我们这群爸爸妈妈们正以积极的学习姿态去陪伴孩子成长,传递爱传递正能量。正以实际行动来验证“大爱”教育是最明智的选择,坚持学习是成功的阶梯,而感恩的心态是保证坚持的手杖。我们就这样努力着去带动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中国的根脉文化,让我们的民族文化重新壮大,让更多的子孙受益,让更多的家庭和谐。只有小家的幸福和安康才能托起大家的灿烂和辉煌。

 

作为炎黄子孙,阅完拙文,请您重新审视自己,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定位自己。因为文化虽然没有家但又处处是家,它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我们大家;它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属于全天下。愿爱的教育从家开始,愿中国文化以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的速度向更多人传播,真正为人类的和谐贡献力量,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孝恩学堂位于朔州市马邑花园小区。

 

 

十年辛苦读经路

 

 

十年辛苦读经路

作者:张彩云(得一国学馆主事)

来源:作者授权   发表

           原载于《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刊》2014年第五期

 

 

回首十年的读经岁月,不算太多,但也不少。现在为了写这些东西,收索了一下以前的记忆,才发现在这短短的十年中,自己的变化竟是这么大!

 

我从小在很偏僻的农村长大,思想落后、家庭贫困,三年小学生活也是在放牛与学校上学两件事之间完成的。2004年春,儿子开始上幼儿园。由于他好动,老师推荐了听音乐和读经典。老师说音乐和经典可以让人心性平静。因为自己没文化,不知道经典诵读是什么,也没多想就开始了听音乐,读经典。

 

一开始就买了本《老子》来读,要教儿子,当然要自己先读。可此时傻眼了,自己是个文盲,很多字根本读不出来,怎么教儿子。为了能读对字音,只好逼着自己去学,读熟了再领儿子读。每天利用零碎时间反反复复地诵读新内容,复习旧内容。就这样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大学》《中庸》《论语》能够熟读了,自己也脱盲了!可时间长了,惰性就出现了,儿子读得烦,自己也懒散地不想读了。回头想想一年多的坚持,总有所得啊!——还得坚持。

 

我们几个有相同志趣的母亲相约一起读,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让诵读在一段时间之后又黄了。后来,有幸得遇朔州国学会邸继文老师的鼓励和指导,自己开始办班推广经典诵读。由于要陪孩子们诵读经典,白己在时间和精力上要大量投入,同时参阅南怀瑾老师的《南怀瑾选集》,蔡礼旭老师和净空老法师的视频课件。就这样经过几年中国文化的熏陶,不知在什么时候曾经那个内外不安、身心交瘁的自己不见了,那个曾经在现实环境中进退失据的自己不见了!

 

从一开始陪儿子被动读,到后来找方法感兴趣主动读,再到现在为自己求幸福而读,中国文化让我真正明白了“大道至简,无须外求”的真谛!

得一国学班位于理想家园小区。

 

 

诵读经典  品悟国学

“快乐妈妈·责任爸爸·经典宝宝”

 

 

诵读经典  品悟国学

“快乐妈妈·责任爸爸·经典宝宝”

作者:刘澜(亲子共读班)

来源:作者授权   发表

           原载于《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刊》2014年第五期

 

 

从前,我总认为国学经典是雅堂之事,是饱读诗书者的功课,高不可攀。直至五年前,我和八岁的女儿步人了一个神圣的学堂,才峰回路转,有了新的认知。这个学堂的创始人邸老师是一位其貌不扬的税务工作人员,只要谈及国学知识,老师总会从不同层次、深入浅出地讲出一大堆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深奥之处。通过白己的诵读学习与老师的悉心讲解,我慢慢体会到国学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证明,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一点学习体会。

 

一、国学使人提高素养。通过老师日复一日的传授学习,我越来越发现传统精神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正如老师所说,国学经典确实是道德学问,让我们明白人活着就应该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大学》把人生的追求分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远大的理想,美好的打算,都要从眼前做起,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二、国学为人指明方向。通过参加朔州国学会组织的每天一小时经典学习,尤其是老师逐字逐句给我们讲解《弟子规》,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在“孝”的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先前对父母的不是会表现得很不耐烦,计较父母对待子女的偏心眼;在教育孩子方面,只看重书本知识和考试成绩,忽视对孩子做人做事及行为习惯的规正;T作中也滋生了方方面面功利性思想,内心浮躁,心中缺失了那份宁静与自在。现在才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以乐于助人的心态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诚信。《弟子规》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指出正确的人生方向。

 

三、国学教人学会做人做事。邸老师曾多次给我们说,在学习国学知识的同时,要结合时事、关心时事,了解国学知识在当前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中央提出“中国梦”追求、以德治国方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理论决策,都可以从博大精深的国学中找到传承基因和历史渊源。比如对“礼义廉耻”这些德目,毛主席和习主席都曾经说过:“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让我们深刻理解其广博的内涵,融会贯通于当前的廉政建设之中。又如“忠孝仁爱”,“忠”,就是要忠于国家、忠于党;“孝”,就是要孝敬长辈。试想,如果连白己父母都不孝敬的干部,怎么可能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仁”,就是要广施仁政,以人为本;“爱”就是要爱国、爱党、爱人民、爱家庭、爱亲人。尤其对国学中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学习,要努力发掘其中的人文智慧,领悟其中做人做事的原则、为人处世的哲理,以求得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国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们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可谓国学不仅在庙堂生辉,在民间也能闪光。

 

 

国学改变了我

 

 

国学改变了我

作者:曹淑娴(弘道学堂)

来源:作者授权   发表

           原载于《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刊》2014年第五期

 

 

潜移默化中我被国学改变了!

 

在这个物欲横飞的年代里,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越来越沉重的生活压力使我们每天都处于忙碌焦虑的生活状态中而不能自拔。面临生活和T作的无奈和不如意,我常常会感到身心俱疲。更会因此而抱怨生活给予了我太多的不幸和悲哀,这让我一度郁郁寡欢。当我陪着女儿走进国学讲堂的时候,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

 

我的性格因为国学而变得开朗、外向、豁达。以前我缺乏白信,性格内向。干什么事说什么话都战战兢兢的,一件事情要反复确认但都没有信心相信自己做好了。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也在苛求着别人,结果自己受累,家人朋友同样跟着受罪。也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揪着别人不放,折磨自己的同时也困扰着别人。有人说过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我同意这个观点。战胜了自己,也就战胜了一切。在学习了国学之后,我深深的领悟到孔老夫子对我们的教导:“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的真正意义。我学会了释怀,看开了很多,也放下了很多。我不会时刻纠结于那些悲催的细节,而更多的是愿意放宽心,走出去,看看这个精彩的世界,与人交流,成为一个开一心快乐的人。

 

国学也让我懂得了白省。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回首往事,很多时候我总是认为白己永远是对的,错误都是别人引起的。而现在,当有冲突发生的时候,我首先不会去抱怨别人,而是先反省白己的做法是否有问题,从而改正,有了承认错误的勇气。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由于我自身的改变,我的家庭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前一家人因为我做事情的紧张情绪而常年处于紧绷状态。孩子们也不敢和我交流。接触国学以后,我端正了心态,舒缓了心情,从内到外散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正能量。正如邸老师所提倡的“快乐妈妈,责任爸爸,经典宝宝”,我现在正在做着一位快乐妈妈。这种快乐也感染着我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让我拥有了一个祥和快乐的家庭。

 

国学改变了我,让我获得了一种智慧,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让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得失,如何很好地对待身边的朋友,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亲人相处。

 

国学改变了我,是解决我长期焦虑病的一剂良药,是我枯燥乏味生活中的一口清泉。每当自己迷失方向的时候,它就会像一个良师益友在牵引着我,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像我一样能够接触到国学,在学习我们白己的传统文化的同时,使白己的内心得到安宁,生活更加充实,人生更加有力量!

 

 

博雅经典  文化之源

 

 

博雅经典  文化之源

作者:杜晋源(博雅经典学校校长)

来源:作者授权   发表

           原载于《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刊》2014年第五期

 

 

朔州博雅经典教育,创办于2008年,师承南怀瑾先生、王财贵教授国学经典教育理念,加盟北京四海经典教育,选用中华书局教材版本。2008年4月8日成立。七年来,辛勤耕耘,不断创新,优秀学子层出不穷;有高二年级考入新加坡南洋理T大学;有朔城区中考状元……等等,数不胜数。

 

走进博雅经典班,这里有:

 

1、背诵是学习要具备的第一能力,阅读理解、文才口才,尽在其中;

 

2、经典文化,孝字当先,孝顺是持续二十年学习最好的理由;

 

3、学优登仕、腹有诗书的经典学生是未来中国理所当然的领导者。

 

博雅经典,遍撒火种。市区内共设四大分校:

 

1.四中分校,位于朔城区四中东侧;

 

2.平朔分校,位于平朔保险公司院内;

 

3.府南分校,位于朔州市府南小区15号楼;

 

4.开发区分校,位于开发区实验小学南门。

 

合抱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国学经典,就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根;国学经典,就是华夏文明润泽古今的源。在这唱响“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永不过时的国学经典将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一种时尚。博雅经典,文化之源,杜老师我诚邀广大市民联同您的孩子一起品悟经典,传承国学。

 

 

国学推广梦  经典教育情

 

 

国学推广梦  经典教育情

作者:张正未(文轩国学堂主事)

来源:作者授权   发表

           原载于《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刊》2014年第五期

 

 

2008年4月文轩国学堂成立,从最初的五个孩子到现在的七十个孩子,一路走来,像大浪淘沙一样,坚持七年每天读经一小时的孩子们,一个个成绩斐然,成长为儒雅而优秀的少年,看着孩子们的惊人变化,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和幸福。七年来,在文轩国学堂接受国学经典教育熏陶的孩子有三四百人,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充分认可,我也在七年如一日的国学经典学习中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妈妈、称职的国学堂老师。

 

一、读经——开启梦想之旅

 

2007年9月,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有幸接触到朔州国学经典教育事业的开创者邸继文老师,开始亲子共学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把儿子培养成杰出人才是每一个母亲的心愿,答案在哪?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早已给出明确答案。古圣先贤所讲“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无穷无尽的思想学说,经邦济世的《论语》,博大精深的《史记》;具有甚深哲理的《道德经》;空前绝后的《孙子兵法》等著作,给了我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古代优秀的经典教材和成功的教育经验,既然能培养出无数的思想家、教育家、杰出人才……今天为何不能继续?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们受益成为我的梦想,于是开启了国学传播之旅。

 

七年国学经典教育教学再次证明:古圣先贤的优秀经典教材和成功的教育经验永不过时!经典教材最适合孩子学习,完全能为当代社会培养出杰出人才。这就是我的启示。

 

二、启示之一:读经典,教人伦,顺人性

 

1、以经典诵读学习为主,不可一日不读经。从诵读《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等蒙学读物开始。文轩国学堂教学不设门槛,不挑学生,每天坚持读经两个小时。

 

2、以教人伦,顺人性为核心,让国学堂的家长孩子终生受益。

 

教人伦。“养正”是启蒙教育的根本任务,“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方法。文轩国学堂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不是知识,而是融化到血液中的思维和行为。2009年我与邸老师杜老师参加了中华书局“中华诵经典教育高级师资培训班”后,回来就开展了对家长们的国学公益讲堂,2010年带领家长随朔州国学会赴郑州参加沈立老师主办的“全国经典教育高级师资交流会”后,2012年带领孩子们到山东孔子文化礼仪学校学习,2013年通过儒士社北京儒家文化修身营的团队活动体验让老师和学生丰富了对儒家文化的认知,通过北京文庙的祭孔活动让学生感知对古圣先贤的礼仪教育,同时通过北京四海经典书院的实地参观让家长和学生感受国学教育的未来;2014年7月,我带领孩子、家长们参加了韩国安东儒教文化交流夏令营,通过组织五一恒山七小时徒步爬山、端午节忻州芦芽山、国庆节代县白人岩爬山活动训练孩子、家长的吃苦精神,让学生强健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文轩国学堂通过孝亲感恩微电影访谈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访谈活动中通过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来规范、体现和落实,从小逐渐养成礼敬、言语、仪容、勤俭、饮食等方面良好的思想和行为。

 

顺人性一是幼儿养性,二是童蒙养正,三是少年养志,四是成年养德,在每周的妈妈公益读书会上引导家长成年学养行德,随时皆宜.无有终时。每个月进行一次家长公益讲座,让家长身体力行,做好示范。

 

三、启示之二:做好国学经典教育需要三心

 

1、诚心

 

诚心就是《大学》中说的“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只要有诚心,国学教育过程中的问题都好解决。

 

2、信心

 

做好国学教育需要信心,只要老实、听话、真干,没有一丝一毫不成功的可能。

 

3、耐心

 

谁都懂得教育不是急功近利,立竿见影的事情,尤其是启蒙教育的基础阶段,因此,在国学教育的实践中,我的老师团队需要耐心,教育妈妈也要耐心,急功近利的心态要不得,老师踏实下来,家长耐心下来,孩子自然安静下来了。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志向决定未来,就当志存高远。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中国梦,只要万众一心,振奋自信、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必将早日圆梦。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我们应当从大局着眼,细微处着手,自尊自爱,自律自学,独立思考,自我砥砺,终将成为素质教育的精英、民族文化的脊梁、文化复兴的T程师!朔州的国学经典教育事业也一定能冲出朔州走向全国。

 

文轩国学堂位于市一小对面,方便就近,是府南一带理想的读经场所。

 

 

铎音经声伴今生

 

 

铎音经声伴今生

作者:田迎平(弘文学堂主事)

来源:作者授权   发表

           原载于《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刊》2014年第五期

 

 

由于我小时候贪玩不懂得学习,在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我的成绩全校排名倒数第一。我在父亲的责骂和大哥的劝说下,只好奋力直追,最终考上大学。毕业后进人了地税局T作至今。正是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让我懂得:在所有学科中语文最重要,学习它需要慢功夫,如果落下,很难赶上去。要想学好语文必须从小时抓起,否则追悔莫及。同时我也懂得了要想让自己后半生不为子女的就业问题操心,必须从孩子小时候就注重家庭教育。于是我在业余时间一直阅读家教类书籍,尤其垂青西方家教,卡尔·威特、塞德兹、蒙台梭利、斯托娜等等家教名家的书籍都翻了不知多少遍,发现这些书中绝大篇幅是描写如何让孩子识字、学语言、写作、学科学等等智力方面的培养,对孩子情商道德方面的培养写的很少,我想这可能与他们有宗教信仰背景有关,而我们国情可不一样,十年浩劫,毁了宗教,毁了文化,毁了教育,致使国民满眼功利和自私,纯粹退化为生物意义上的人,德育教化最为迫切。同时我深深感到这些家教方法对家长文化水平要求过高,家长必须知识全面,并且还要有足够时间来陪伴孩子,中国的大多数家庭根本达不到。于是我开始专研脑科学和记忆术,当我看到七田真写的《超右脑照相记忆法》中有关犹太人如何通过反复诵读经典来练就天才记忆库的事例后,我很吃惊,于是我又到网上搜素经典诵读信息,一上网就查到儿童经典教育理念,发现经典诵读的功用远远大于智力开发的范围,它有提前识字、提高记忆、美化人格、提升境界等一系列作用。于是就到了太原买了一套,回家后把《一场讲演,百年震撼》的讲座整整看了十多遍,我觉得王财贵教授理论和七田真的理论如出一辙。我又查阅了许多书籍资料,终于坚信经典教育是最先进的、最科学的、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

 

当我的儿子生下后,我把经典诵读朗读CD复制到电脑,不时播放,但是往往是我在家的时候能正常播放,当我一出家门,我妈就把音响马上关了,我和我妈几番耐心解释,我妈才倒出实情,原来她认为小孩连话都不会说,整天放这放那,除了浪费电还吵得她头大心烦。我只好乘她不来我家的时候连续播放。有一次我从山西晚报看到一则文章说晚上听音乐是白天听的效果的8倍,我查了有关大脑书籍和观看了王财贵的讲演视频,发现该说法确实有理论依据,就开始在家里实施。可我妻子坚决反对,说我中了邪,我为了证明我的做法正确,专门把书上的相关理论摘录下来,并打印出来给她看,可是她连眼皮都没撩,我为了潜移默化地感染她,专门把家教书放在她能看到的地方,希望她能翻一翻,可是她在空余时间依旧看着街头小广告或按着手机,我心中暗想我妻子还是本科毕业,何况其他女人们,难怪她们整天打麻将、跳舞、逛街、聊天、上网,染头发,唯独没有心思教育孩子。

 

虽然有关经典教育的理论我老早就弄清楚了,可是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在读经过程中很难调动孩子读经的积极性,并且经常因生活琐事中断,效果一直不是很好。大概在2006年的一天,邸继文老师和我吃饭时,谈起教育问题,我就向他介绍了经典教育,并邀他到我家看了四海经典诵读丛书,他说这套书太好了,并借了经典教育手册和王财贵讲演光碟回家看。没几天,他说要开经典诵读培训班,我说太好了,我正盼着有人开班呢,这倒好,你开了后我一定把孩子送过去。开班前,邸继文为了把英语口语练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整天拿着一个复读机,走在哪儿,就跟读到哪儿,就是他如此下苦功,所以他背出的句子和碟里的发音一模一样。周围大多数人对此事不理解,常常冷嘲热讽,但是邸老师一改往日暴躁性格,总是耐心解释说服。就是这位“卞和”成立了朔州市第一个经典亲子共读班。

 

随着接受这种理念的人越来越多,班里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有一天,邸老师和我说,你也开一个班,就在实验小学附近开,那里的生源好,当时我在单位T作很忙,根本抽不出时间,第二我心里一些底儿也没,赢利了还好说,赔了怎么办,所以我婉言谢绝了,于是邸老师又发动其他家长,老师办班。有许多朋友对邸老师这一做法不理解:你经过千辛万苦成立起这个班,又让其他老师带走学生另外办班,这不是明摆着给自己树立竞争对手吗?只有我知道,他为让国学在朔州遍地开花,早已把自己的名利得失放在脑后,否则他定会笼络家长,留住学生,坐收其利。八年来,邸老师整整从自己班分出7个班,鼓励新开十几个班,分散在我市的各个地方。没有邸老师的执着和无私,就没有朔州经典教育这大好局面。2012年清明节在北京四海经典诵读T程总部就餐间,四海经典教育中心老总冯哲对大家说:“朔州有斯文,全靠邸继文”,这话一点不假,说实话,没有邸继文老师就没有朔州国学的今天。

 

在常年的亲子共读中,邸老师让我领略到一种一往无前和坦荡无私的侠气;中华经典让我感悟到了天地良知和浩然正气。我想当今时风日下、人心不古就是源于教育不再以人格教育为首要。老师这个职业已经沦为糊口和发财的行当,而非昔日传道授业解惑那样神圣;教出的学生只会陷于欲望的泥沼苦苦挣扎,而失去往日修身安民、道济天下的情怀。在这中华文化危机存亡之秋,我为什么还在退缩不前,苟且偷生。何不加入复兴中华文化的洪流中呢?我终于下定决心开班育人,终生弘道。这时我才深深感到宣导之难,阻力之大。其中是教了一辈子书的爸爸竟然公开反对,使我始料不及。他说读经典要读有实用价值的经典,如唐诗宋词、古文观止,不但高考中能常见,平时写文章也能引用,你让孩子背诵那只能算卦的《易经》真是误人子弟。我认为读经典的终极目标不是寻章摘句,吟诗作对和写文章的。而是要得意忘言,离名绝相,付诸行动,服务生活与T作。唐诗宋词虽然在高考中,写作中相当有用,但除此之外几乎毫无用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生中,最需要的不是专业知识,也不是写作能力,而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智慧和能力。在这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如果读经就是为了那些毫无创意的引用,这些功效完全可以被“复制”、“粘贴”两键轻松替代。如果读经仅仅为了提高记忆力,考个好成绩,那只会在高分的麻醉下获得短暂的快感,当糊里糊涂地步人社会才发现:原来已经成为生活和社会的失败者,只会白认怀才不遇,大骂社会不公。

 

1789年人类已从沥青铀矿中提炼出金属铀,但人们一直把它看作普通金属,除被用作给玻璃染色外再没有任何用处,直到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人们才如梦方醒:“金属铀能量是如此巨大”。同样我们的传世经典在当今已沦为了文人手中装饰材料,而忘却引爆它的智慧,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哀,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仪封人请见,日:“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天不丧斯文,中华文化一阳来复,复兴在即,吾誓将,铎音经声伴今生!

 

弘文教育位于朔州市府南小区市实验小学西门对面。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将西方脑神经理论与中国传统私塾教育完美结合,形成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总结出一套全新的读经法一抗遗忘累积式读经法。实践证明,通过每天一小时轻松快乐地训练,大多数学生一年能熟背经典3万多字,部分资质特别强的能达到4万多字,学生的识字能力、记忆能力明显增强。诵读效果好的学生,一篇三到四百字的文章,通读两三回就可背诵。学堂今后将积极探索国学推广新模式,努力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经典教育完美结合。笃信好学,守死善道,铎音经声,传播斯文。弘文教育田老师欢迎您!

 

(文章选自《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刊》2014年第五期)

 

责任编辑:葛灿灿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