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继文作者简介:邸继文,男,西元1970年生,山西朔州人。本职工作于朔州市税务系统,曾任朔州市政协委员,长期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层推广与实践,朔州市经典文化教育民间研讨会(简称朔州国学会)创办人。主持的“中华文化传承十百千万朔州示范工程”于2016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3个部门联合授予首届“四个100”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2016年被全国社科联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 |
“去中国化”是近代中国反传统文化运动产生的一头思维怪兽——由习主席九月九日教科书诘问想起
作者:邸继文
来源:作者授权
时间:2014年9月15日
继五月四日北大谈文化建设之后,九月九日习主席又专程赴北师大谈教育发展。仔细研究习主席的行程与讲话,意义非同一般。很明显,对国学文化教育的拨乱反正是习主席文化教育战略的一条主线。北大曾是反传统文化运动的策源地,曾经把中国传统文化贬得一无是处,而这次习主席去北大主要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主要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源于中华传统美德。他说“中华文明延绵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且他一口气列举了20条经典原文的思想理念,这些名句基本上出自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而且大部分出自《论语》,是孔子思想。联系去年11月26日,习主席专程赴山东曲阜孔子故里,高调表示中央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发展繁荣”,还表示要仔细看看《论语诠解》《孔子家语通解》这两本书。至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看出党中央是要在文化上重新接续中华道统,归宗民族祖先文化,汲取其思想智慧,成为今日治国理政的政治资源了。
曲阜、五四讲话之后,北大听懂了吗?各级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听懂了吗?反应在哪儿?以笔者愚见,到现在还处于似懂非懂状态。
这次到北师大抛出的话题更具艺术性。北京师范大学的名字取自儒家文献“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孔夫子的经典学教理念。按理讲北师大对传统文化应该有更多的温情与敬意,但不可否认,与以榜样的力量感召人启迪人的儒家文化之道对应的经典教育之道,在近百年中也被西方教育取而代之了,西方现代教育在中国的百年存在中,天然地排斥着中国古典文化,我们已经有三代人受“五四”、“文革”、“80年代文化运动”三拨反传统文化话语体系的束缚和影响,被西化而不自知,想当然地“去中国化”了。
“去中国化”是一个文明竞争情况下非常隐蔽的问题,不易觉察,在温水青蛙中“去中国化”而不自知。不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排斥贬低自己民族文化的经典和圣人,总是有意无意地稀释消解着任何维护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努力是“去中国化”的总体特征,这个问题在中国大陆早已存在,长期存在,只是过去我们对此认识不足,特定语境下也无法提出。在台湾,陈水扁政府曾妄图搞文化台独,在国文课本中降低文言文教学比例(由50%降至40%),引起岛内学界强烈反弹,指出其“去中国化”的险恶用心,“去中国化”这个词才得已在大陆出现。但反观我们大陆的语文教材,文言文比例尚不足语文课本的10%,甚至低于日本的30%(据说日本语文课本中有30%是中国古典文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在谴责台湾陈水扁搞文化台独的时候,试问谁在“去中国化”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这次习主席到北师大看望师生。从相关报道看,祥和轻松,甚至有学生打出“习大大”这样的昵称(这个词在我们陕北晋北一带是爸爸、爹爹的意思),说明习主席亲民爱民,平易近人,国家领袖与青年学子热络互动是太平盛世的时代美歌。但习主席抛出的话题可不轻松,笔者基层国学教育志愿推广八个年头,一直关注研究习主席的历次讲话,是个深度习粉。窃以为,习主席北师大讲话是对教育文化宣传部门至今对国学传承跟进不力的一次婉转批评,对他们也包括对我们甚至包括近三四代被反传统文化话语体系束缚而不自觉走上“去中国化”文化教育思维的百年中国人,给了一个文化教育大反思的总提醒。
二O一一年,天安门旁国家博物馆门前竖起了中国文化总代表孔子的塑像,顿时左派右派全国上下一片反对之声,一百天之后孔子像竟然悄悄移走了。我们党和国家什么时候做过出尔反尔的事情,但这一次却在全世界面前闪了一跤,让所有的决策者们都始料不及的是,在“去中国化”的道路上,当代人走了多远,陷了多深。而且这些人就是你我他,就是我们自己。文革结束快四十多年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尤其儒家文化与孔夫子的认识竟然还跳不出文革时的论述。孔子像事件是去中国化的直接后果,这不能不引起为这个民族和文明着想的人的高度警觉。近百年来的三次国学摧残运动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一)、“五四”。当代社会从官方到民间对“五四”基本上是肯定的。的确,“五四”时提倡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引进西方先进文化,是完全值得肯定的。但“五四”新文化运动把矛头直指中国传统文化,极端地提出“打倒孔家店”“取消文言文”“废除汉字”,以摧毁中华儒教文明与传统家庭文化为主要动因,是一次文明大自杀,其遗毒甚远,后来的文化罪恶源头皆出自于这里,这一点全社会尚未取得共识,需要我们进行历史反思。
(二)、“文革”。虽然当代社会从官方到民间对文革基本上是否定的,但这种否定局限在“十年浩劫”“社会动乱”“对老干部的迫害”上,很少有人能真正反思这次运动恰恰是在“去中国化”的西方激进思维作怪下对中国传统文明进行的又一次全面摧毁。可悲的是,“去中国化”了的人们后来在反思这段历史时,竟然认为这是以孔孟文化为代表的“封建文化”在这段时间内的集中发作。由于真正意义全面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在我国断档近百年,又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一轮高过一轮的反传统文化运动,现在30岁至70岁这一年龄段的人们普遍存在“国学认知人格分裂症”“去中国化文教思维病”,一会儿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璀璨瑰丽”,一会儿却又说“儒家文化封建糟粕,愚昧反动孔孟学说”,用自己的予刺自己的盾,典型的“犬儒型人格分裂症”。什么时候走出“去中国化”思维误区了,什么时候我们才算真正结束文革了。
(三)、“河殇”。当代社会对80年代以“河殇”为代表文化运动的历史得失也尚未取得共识。官方对这一拨文化活动保持缄默,因为体制内学者多数就是从当时文化活动中走过来的。民间却有不少人对八十年代文化活动持正面看法,笔者过去受知识所限,就曾从内心深处认同八十年代的文化活动。进入二十一世纪,儒学复兴经典诵读活动使我大梦初醒,特别是接触到蒋庆先生有关“回归中华文明自性说”“以中国解释中国说”的论述后,我们才有机会从历史的深度国际的广度重新认识中国古典文化,重新思考近代反传统文化运动。近代历次文化运动,说白了不就是宣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不好,外国人的文化好,要消灭自己不好的拥抱外国好的吗?不就是要在文化教育上“去中国化”吗?不就是要帮助西方文明屠杀我中华文明吗?我们被人家卖了还帮人家数钱,屠杀自己民族文化的人竟然被奉为“民族英雄”,所以说“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
“去中国化”是一头思维怪兽,我们的“敌人”是我们自己,我们被近百年中国人自己养下的这头怪兽无意间折腾了一百年。清末爱国志士、中华文明的守护人康有为先生曾大声疾呼“保国、保种、保教”,如今,朝代更替了的国家还是中国,人种还是以汉人为主的中华民族,但文化呢?我们固有的东方儒教文明有五千年一以贯之的精神文化道统,有我们“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有我们“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有我们“独特的精神标识”,有我们“突出的优势”,有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但这些中华民族的固有文化基因,这些使中国人成为中国人的信仰价值体系、道德规范体系、审美意识体系“深深嵌入我们的脑中”了吗?我看还远远没有,以笔者基层推广国学经典的经验可知,有些人“去中国化”已经去到生理反应的地步了,听见孔子、儒学、文言文、古诗词就气不打一处来。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先后出现了“世纪三问”。有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与时任总理温家宝同志谈话时提出的“钱学森教育之问”(反思当代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更多杰出人才);有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撒切尔文化之问”(中国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他们只能输出电子小产品,不能输出思想大文化);有广东佛山“小悦悦道德之问”(两岁小女孩王悦被车碾过,18路人无人管,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指出“要用道德的尖刀拷问良心”)。上述世纪三问一直萦绕在每一个有良知、思考民族前途命运人的心中。今天,这些问题的总原因已经被习主席间接回答了,那就是近百年来的“去中国化”文化教育思维。在回答上述世纪三问之时,习主席北师大考察其实还同时提出了一个对应的世纪之问,即如何解决“去中国化”文化教育思维,我们姑且称之为“习主席国学之问”,答案其实早就有了,就在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之中,就在深入领会习近平同志文化战略思想之中,就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
笔者注意到这次官媒党报认识准、反应快、评论好,9月10日、9月11日两次评论员文章《习近平批评“去中国化”是在批评谁》《批评“去中国化”,习近平有何指向》,字字入骨,句句有理,超过了体制外的国学推广者们,中华有望,民族幸甚。让我们一起为“习主席国学之问”的提出大声叫好,一起为解决“习主席国学之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共同努力。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