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烈 张立文等】儒家文化需要“再认识”

栏目:教师节改期
发布时间:2013-09-28 23:03:36
标签:
楼宇烈

楼宇烈,男,西历一九三四年生,浙江嵊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宗教研究院名誉院长。主要著作有:《宗教研究方法讲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中国的品格》(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中华书局,2016年)等。校释有:《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老子道德经》(中华书局,2008年)、《周易注校释》(中华书局,2012年)。


 

 

儒家文化需要“再认识”

作者:楼宇烈  张立文  钱逊  牟钟鉴  韩星

来源:人民政协网

时间:2013年9月23日

 

 

 

近期,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了关于《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教师法修订草案中,将教师节由每年的9月10日改至每年的9月28日即孔子诞辰日。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正如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已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符号,以孔子作为教师节象征实际上也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重视。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背景下,为何要重视孔子?重视传统文化?以此为契机,我们该如何进一步认识儒家文化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发展呢?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近日举行国学专家研讨会,数位著名学者讲述了他们的想法。

 

儒家的师道思想

 

众所周知,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打破了学在官府并将教育普及到民间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思想打破了按等级授学的限制;他开启了尊师重道的新道路,把教和道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特色。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向记者介绍,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很多就出自《论语》,比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后人不断地进一步继承和发挥后,成为我国书院的重要精神。王阳明反对教条式的教育,在《传习录》中就表达过寓教于乐的思想,在唱歌、跳舞中去传授礼仪规范和做人的道理。书院不是一个模式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机构,而是根据一个人智能、体能,各阶段的不同情况进行教育,书院精神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仍然在蓬勃发展。

 

“《礼记·学记》里面一开始就讲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学是第一位的,做人的道理要从老师那里学习,儒者其实就是老师。”楼宇烈指出,中国人信仰“天、地、君、亲、师”,师道是要我们去尊重的,《礼记》里说得非常清楚,“礼者,大报本也”。荀子也讲:“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韩星进一步把孔子的思想总结为“教统”,孔子开创了与道统、学统相辅相成的教统:古代圣人的以道化人,包含教育、教化和宗教性传统,具体的就体现为六经之教,像礼教、诗教、书教、乐教、易教、春秋教等等,形成了非常好的传统。比如说尊师重道。“尊师重道不仅仅包括学生对老师的,还包括帝王对士儒的尊重。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有道、经、术,道的地位是最高的,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汉书艺文志》说儒家以道为最高。关于尊师重道,在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有其深厚体现,像《礼记·学记》里面讲‘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韩愈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认为师就是道之所传、师之所传,师和道是合一的;还有柳宗元说的“举世不师,故道溢离”等。民间也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样形象的说法,还有天地君亲师这样的信仰的体系,这样就把尊师重道提到了很高的高度,在历史上形成了传统。然而在今天,这样一个很好的传统我们还没有充分地挖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儒家思想的深入研究和推广。”韩星说。

 

儒家道德教化的现代转化

 

作为一个教育思想家,孔子他不仅仅重视学校的教育,实际上更重视的是社会教化。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牟钟鉴强调,“孔子所说的教育是大教育,讲究道德教化,所以,我把儒学称为社会德教,它不是指一家一派,而是为社会各个领域提供道德标准,不光是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社会道德也要回归儒家伦理规范。”“礼”是让我们辨明社会中每个人的身份,明白与这个身份对应的责任和义务,然后按照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去做人、做事。孔子让儒士担当起社会教化的责任,并提出推己及人,把仁义道德通过诗书礼乐的形式来进行社会教化,使天下归仁。

 

“所谓万世师表,指的是孔子所说的‘为人之道’,实际上对我们整个后世中国人来说可以看做是做人的一个基本知识,是中华民族所追求和遵循的道。”清华大学教授钱逊用生动的例子解释了儒家伦理规范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孔子讲的道,儒家讲的道,一部《论语》所讲的精要,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历史,发生了极大的作用。从历史上的精英人物来说,无论是文天祥、林则徐、范仲淹、司马迁或是文学唐宋八大家等,都是在孔子所讲的这个道下面所养成的;从民间来讲,中国的传统礼仪,民间道德等等,也都是从孔子讲的为人之道来的。所以我说,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孔子不仅仅是个教育家,他所提出来的这些最基本的道德教化,是形成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核心部分,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最主要的核心基础。

 

上世纪90年代,在香港举行的第三届新儒学国际大会上,著名学者杜维明提出,儒学应该成为世界性的社会行为的公法,对此,牟钟鉴先生表示赞同:“他用了一个“公法”的概念,体现出这是一个世界潮流。”

 

牟钟鉴指出,重视儒家思想的道德教化在当今具有特殊的时代价值,对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化也有重要意义。“费孝通先生曾说过文化自觉,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但在现实情况中,我们却看到很多‘自丑其美’或者‘美人自丑’的现象,好的东西没学到,专门学人家坏的东西。我们总说中国是具有几千年悠久传统的礼仪之邦,但现在中国人在世界旅游却经常因不文明行为遭到批评,社会道德滑坡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这足以引起我们的警觉,应当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必须走这条路,同时在这条路的基础上吸收外来的先进成果,不能再‘自丑其美’了。”

 

儒家文化的认同与共享

 

将教师节定为孔子诞辰日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世界已有一些国家和地区把教师节定在孔子诞辰日9月28日。此外,截至2012年年底,全球已建立400所孔子学院和535个孔子课堂,共计935所,分布在108个国家(地区)。“孔子”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文化符号,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先生强调,以孔子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魂和根,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所。要在世界范围内宣扬中华文化,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孔子在全世界得到认同和尊重,为此,我们首先得自身尊重孔子。也就是说,要让别人认同我们的传统文化,首先必须使传统文化得到我们自己的认同和重视。同样,在楼宇烈先生看来,把孔子诞辰日作为教师节不简单是时间设置和文化内涵的变化,其背后反映出的是深刻的文化认同问题。

 

自近代以来,儒学经历了坎坷的发展历程。楼宇烈指出,西方近代文化是一个分科的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一个综合的文化,它是把文史哲、政经法、农工医等都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而不是把它们分门别类。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强调的“理”体现在各个事物上,表象是不同的,其道理可以贯通万物。但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否定,用西方分科的对各个学科的定位或定性作为标准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说得一无是处。而现在我们要把能读懂自己文化传统的思维方法再找回来,还要花很多时间。

 

随着上世纪90年代“国学热”的兴起,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楼宇烈认为,整个世界文化的发展,明显可以看到两个趋势。一个是向传统文化回归,不只是向东方传统文化回归,西方也在向西方的传统文化回归。再一个就是思考如何改善西方文化中的不足,以及由这些不足所造成的现实中的许许多多严重的问题。但目前,我们很多人还没有这个信心。“国家大力倡导文化走出去,为什么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因为要让全世界共享中华文化最优秀、最好的东西,如果我们自己对这些优秀的文化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如何来让别人认同呢?所以在向外的同时,也要注重‘向内’,让更多的大众对中华文化有更深的认识,练好内功,从而更好地向外展示”,楼宇烈说:“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不只有历史意义,更有时代意义。中国人应该有这个自信,把我们中国传统的精神,发展出它现在的意义来。”

 

上起:楼宇烈、张立文、钱逊、牟钟鉴、韩星

 

儒家经典著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