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法生】人为什么会扒祖坟——河南平坟运动的历史文化透视

栏目:殡葬改革
发布时间:2012-11-27 08:00:00
标签:
     
    
     
     
    人为什么会扒祖坟
    ——河南平坟运动的历史文化透视
    作者:赵法生(中国社科院宗教所)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邮报》
    时间:西历2012年11月27日
    
    
    
    中国是一个没有基督教式的一神教信仰的民族,所以最初来到中国的西方人断言中国没有宗教,他们自然是错了,这是一个基于西方宗教模式误读中国信仰的典型案例。是的,中国没有耶和华那样的神灵,但我们的先民并不缺乏信仰,祖先崇拜正是这一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的祖先在殷商时代就已经成了神灵,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中有大量祭祀先祖的记载,殷商王室发明了世界上最为复杂的祖神祭祀形式——周祭制度,轮流以五种祭法逐日祭祀从上甲开始的33位先王以及24位先妣,遍祭一次大约需要36旬,其祖先祭祀之隆重周详可谓举世无双。殷王如此频繁地祭祀先祖绝非没有目的,他们在乞求先祖们保佑。  
    
    河南是殷商王朝的主要活动区域,“惟殷有典有册”,殷人发明了迄今发现的最为古老的中国文字,这些文字又保留了中国最为上古的王室祭祖制度,我们真应该对于古代的河南人表达由衷的敬意。寻常百姓家开始墓祭的时间肯定要晚一些,在那样的洪荒时代,墓地甚至还没有坟头,孔子在《礼记》中曾说过“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的话,说明远古时代的墓地只有墓室而没有坟头。但《周礼》上已经有了按照爵位决定坟墓高度的记载,说明贵族和大夫之家自周代已经开始封墓为坟,春秋时期应该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了。
    
    然而这个看似寻常的坟头一旦出现,就注定要在中国文化中扮演非同寻常的角色。那是已逝的先祖的居所,被称为阴间;又是我们这些生者的归宿,所以又称为阴宅。人生苦短,阳寿有限,但阴间的日子似乎是超越时空界限的。饱受科学思想的现代人或许嘲笑先民的迷信,但它本质上体现的是人对于永恒的追求,而追求永恒乃是人的天性,虽小民亦有此权利。所以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象中国人那样重视阴宅的建设,普通的生活用具不必说,唐太宗临死前对即将继位的太子说还要借他一件东西,王羲之的《兰亭序》手稿 ,大概是想象着安排自己在另一个世界的业余生活吧?
    
    祖先崇拜在许多民族都有,在有的民族中逐渐被多神或者一神教崇拜所取代,何以它对于华夏民族特别重要呢?这与作为中华文化主体的儒家思想密切相关。儒家的人生信仰其实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传统中国许多家庭中供奉的牌位—“天地君亲师”最足以代表其内涵,其中的“君”在辛亥革命后已经代之以“国”字,在“天地国亲师”五者中,“亲”具有特殊意义,儒家将孝道视为培养仁德的基础,以孝悌为仁爱之本,又说仁爱始于家庭,一个连生身父母先祖都不敬重的人怎么会热爱国家呢? 
    
    因此,祖茔之于中国人,犹如教堂至于西洋人。中国人可以没有祠堂,没有寺庙,甚至没有天坛、地坛,但我们不能没有祖茔。一个没有了祖坟的中国人将失去其最后的精神栖息地,他将注定被放逐和流浪。因此,清明节放公假便不能不成为传统文化复兴的标志性事件。
    
    因此那个小小的土堆,绝不只是寻常的一抔黄土,三千多年来,它已经成为国人最深挚的情感维系和信仰寄托,它不仅是每个家庭与宗族的祖坟,更是中国文化的祖坟,是中国文化的命脉之所在。
    
    正如黑格尔所预言的,一切重大的历史事件都会出现两次。经历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人大概都不会那一场全国性的掘坟运动,那是在打倒封资修和农业学大寨的口号下,对于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精神生命的一次歇斯底里式的大破坏。我们至今难以忘怀,数不尽的祖坟被掘,碑刻被毁,成片的祖林被砍伐,祖先的遗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然而,人们或许做梦也没有料到,四十多年后,在号称已经彻底否定文革多年后的今天,这种倒行逆施竟然有一次在中原之地重新上演。从其形式上看,这次扒坟运动可以看做是上一次运动的重演,都是政府主导的、强制性的而且是以运动的方式对于祖坟的大破坏。记者的调查早已披露了许多有关周口世平坟运动的细节,周口市长要求平坟要“一鼓作气,坚决平,迁到位,不留死角”,对平坟前五名乡镇各奖30万,留1个坟头罚乡镇1000元,对平坟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不力者将会受到诫勉谈话或被采取组织措施,看到这一切,你不由得不想起鲁迅小说《药》中驼背五少爷的话,疯了,简直是疯了!公权力竟然堂而皇之地逼迫人们自平祖坟,古往今来的人类之罪恶,莫此为甚!
    
    河南周口的这次扒坟运动是以殡葬改革的名义进行的,然而,多少对于今天的地方经济模式有所了解的人都不会不明白其背后的房地产动机。通过新增土地来增加建设用地的指标,使更多的项目得以上马。为此,地方政府不惜强拆民宅,迫使农民上楼,酿成了无数民间抗争。现在,他们又打起了祖先坟墓的主意,如此而已。
    
    殡葬改革自然是可以探讨的,但是,如果这就是所谓的殡葬改革,那么,这只能是说是对于改革二字的赤裸裸的亵渎!我们只能发出这样的慨叹:改革,改革,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 
    
    如果有人为河南扒坟背后的GDP冲动辩解,我们只要看一下十年浩劫中全民扒坟运动的结果就行了,全民掘坟的时代恰恰是全民大饥荒的时代,停止扒坟让农民自主经营自己的土地,虽然人口依然在持续增长,人民却很快得到温饱。掘祖宗坟墓以造田者,必受饥荒之苦,那是上天的诅咒,恶德的报应,是对于倒行逆施的天谴。
    
    这种文革式的有组织大规模自掘祖坟运动,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值得反思的是,它何以数十年之后就死灰复燃呢?原因在于文化大革命缺少真正的全民反思。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彻底否定文革,但因为缺少真正的反思,它便不能不沦为一个口号。事实上,文革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但是学界对于这场导致了巨大民族灾难的十年动乱的本质,却迄今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文革的本质是什么?是反文明,反人道,反人性。文革的文化口号是批判封资修,修正主义姑且不论,所谓“封”就是传统文化,所谓资其实是近代文明,一场政治运动竟然以否定人类有史以来的全部文明成果为口号,不正足以表明其反文明的性质吗?所以文革期间的烧书运动和愚民政策不过是其不言而喻的结果而已。 一个鼓励儿子批斗父亲,鼓励妻子揭发丈夫的运动,岂不是违背伦常,背离人道,违背人性?至于有些人无知青年将文革解读为人民的节日,那不用过是一厢情愿的迷思,文革只赋予了人们作恶的权利,从未给予人真正的自由和尊严,因为真正的自由和尊严是以法治为前提的。由于对于这场反人性、反人类、反人道的运动缺乏真正的研究和反思,才使得它阴魂不散,屡次沉渣泛起,先有重庆事件的出现,后有河南周口市扒坟运动的兴起。
    
    但是,如果我们将十年浩劫中的掘墓运动与本次河南的扒坟运动完全混为一谈,便有失客观,尽管二者同是政府主导下强制性的扒坟运动,却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差异,即,前者是一场政治文化大革命的结果,后者却是一场经济文虎大革命的组成部分。前者的特征在于以政治挂帅和政治压倒一切,以政治泯灭人性,毁坏人伦,后者则是以经济压倒一切,泯灭人性,摧毁人伦。在反人道、反人性、反人伦方面,它们可谓殊途同归了。经济文化大革命和政治文化大革命尽管路径不同,但本质一样,都是不受制约的公权力对于人性、人道、伦常和文明公然践踏!是革文化的命,革人性的命。
    
    这两种文化大革命将对中国文化的直接后果,就是道德的瓦解、心灵的扭曲和人格的畸变。传统君子人格的培育以主敬为本,所谓“涵养在主敬,进学在致知”,主敬的培养以祭礼为本,而一个亲手将自己祖坟掘开的人——既使他是被逼无奈的,还会有什么敬畏,有什么底线,还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他堕落为一个衣冠禽兽又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呢?这样的社会终于道德沦丧,诚信丧失,不知廉耻为何物,还有什么不可以理解的吗?
    
    当今的成年人热衷于谈论八零后、九零后,仿佛面对一群从天而将的妖怪,仿佛真的没有意识到他们不过是六零后的儿子,五零后的孙子。人文素质的降低并不是从八零后、九零后开始的,他们不过是中国人长期反文化、反人性的社会运动的苦果。曾子曾经告诫人们:“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这是真正的警世恒言!有人说十年浩劫的政治文革造成了无产、无知、无德、无情、无法、无天的一代中国人,而经济文革对文化的摧残、道德破坏和人心的扭曲同样不可小觑,它的后果正在逐渐显现出来,要断言这两种“文革”对中华文明摧残到何种程度,现在还不是时候,因为这一进程本身尚未结束。
    
    身居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大陆中国人正在以其缺乏教养而闻名于世,如果我们真能知耻而后勇,三省吾身,痛自改悔;真想拨乱反正,一匡天下,挽救人心,必须从保护先人的墓地开始,这是建设一个文明国家的前提,也是维系正常人性而不至于丧心病狂的底线。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