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书院2024年第十七期读书简报

栏目:青春儒学
发布时间:2024-11-03 08:49:52
标签:

落笔书院2024年第十七期读书简报

来源:“海南落笔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九月廿四日癸亥

          耶稣2024年10月26日

 

秋风冬雨后庭,阅文识理辩史。簌簌秋枫,柳泣花啼。宵中星虚,以殷仲秋。落笔书院照例举办了书会,其《史记.秦本纪》成为了登台的角。本次仍以轮转解释文意后发表感悟的模式为主要的读书形式(为了保障文章的连贯性与逻辑性,故不以同学的视角为主要叙事方式,将其改为按照文章叙述顺序的模式书写简报,其中穿插对于文本体悟与看法)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秦并天下,威风凛凛,诸侯各王,纳地效玺,请为潘臣,奋六世之余力,兴强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初定。秦王收之天下,山关海内设郡县,诩五帝不及,谓之“皇帝。”

 

先从六国入手,书中谓:“赵,魏合从畔秦”“燕王混乱”“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有关于合法性命题是这场思想启明的最初论点,从战略意义的角度上来看,是为了民众对于战争的支持程度,赋予自己“正义之师”的光环,针对合法性即秦灭六国有法可依所做出的必然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又有人指责秦始皇狠毒乖戾,残暴无情,从他坑杀俘虏,奢淫骄纵来论证他的征服行为并不正义。我们从最简单的问题谈起--始皇帝的评价为何一分为二?那么这种情况为什么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始皇帝开创了一个时代,这又从何说起?

 

历史像是耀眼的冠冕,两面性像是镶嵌在它王冠上最闪亮的宝石,辩证法是勾勒出模糊物态的金纹。

 

做法可以彰显原因,而原因总是能推出本质,近因也总能够帮我们找到终极因,这是西方哲学告诉我们的。那么话接上文,笔者认为秦的“合法性”是我们所需要了解的“近因”之一,对政权的合法性为何如此重要?还有许多“近因”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郡县制,统一度衡量,秦律,他们都无一例外的起到维护统治的作用。

 

通过历史的种种我们能够得出一个“终极因”:这些事物的诞生与国家政权的稳定息息相关。

 

那么始皇帝的评价的两极分化就变得很好解释了,即对于国家政权稳定产生的影响是好是坏。接下来基于我们在读书会的讨论,站在国家整体的政治的角度论述了秦始皇的各个措施,有望解决这一个疑问。

 

 

 

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从历史整体出发,因为很多情况下没有单一的好坏,所以我们将重心定位在效用上,来断定它的孰优孰劣,再由此推理出原因,以此证明我们的“终极因。”并且将上文疑问变为事实的陈述—“始皇帝开创了一个时代”,笔者会在下文证明它的正确性。

 

“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兜兜转转我们又回到了周易之上,周朝盛火德,秦朝便修水德,主刑。某种程度来说这是古人顺应五行的一种体现,仅从五行的角度而言,水克火,而这在当时的观念里有利于国家的治理,这自不必说。“命格”镌刻在中国人的理念里,我们很自然的认为世间存在所谓的“相生相克,”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构建的社会体系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从后读书会的讨论步入高潮,有关于分封诸侯与设立郡县的破与立,始皇帝认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三十六个郡勾勒出封建帝国的雏形。

 

 

 

始皇又将天下之兵熔炼后铸成金人,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字,将天下富贵聚于咸阳。

 

从国家整体的角度来说,秦始皇框定中国之后所有王朝的基本模板,郡县制的作用不但体现在中央集权之上,更把国家的凝聚力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及之后的各个措施都是在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服务,在经济,政治各个方面汇聚成了一个庞大的国家。吸取了周朝的教训,改分封而设郡县。

 

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来说。赋税制度是独一无二的,明确户数,框定范围即为赋。收缴钱粮,安定四即为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方叛乱,压制了地方的势力,让它们无法像周朝的各个王侯有颠覆政权的势力。

 

始皇帝收纳全国的工匠为的不仅是剥夺反叛者的武器,更是为了国家器件的标准化,举个例子:“生产电子产品的零件需要精确到毫米的误差,多少都会极大的影响产品的质量。”而在汉代之后的盐铁官营,很大程度上也有这部分的影响。

 

在法律上例行公法,可以集中统一的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若像从前的习惯法就会造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乱象。不但如此,司法机构也能够律政严明,高明裁断,在中国人情社会的背景下,难保不会出现由远近判轻重的恶劣现象。

 

更不用说北击匈奴,筑长城这些耳熟能详的事迹了,笔者认为当秦始皇一统中国,大施改革之法,夙兴夜寐,大义休明,实属不易,如此种种…..千古一帝是当之无愧的。

 

辩证的看待历史,始皇帝的双面性是最经典的一课,我们当然也不能因为光芒耀眼所以忽视黑暗本身的存在,施暴虐政,焚书坑儒。并在之后秦二世乱弃纲常,沉湎淫逸,朝歌暮弦故使法度不明,大厦将倾,秦二世而亡,不过我们这并非我们当今论证的中心。

 

至此,我们所有的问题都有了解答,其一:笔者认为对于秦始皇看法的不一,实是立场与角度的不同,他是明君是暴君皆无可厚非,深入讨论是没有意义的,世人常说“读史以明志,”意不在辩驳而在于体悟,因小失大,得不偿失大都源于此。

 

其二,始皇丰功难以一言蔽之,秦扫六合到泰山封禅,传奇自有史笔撰录。万里江山,层台累榭,秦始皇陵,无字丰碑,名无人不识,绩无人不晓,已然是对命题最好的论证,

 

 

 

字字明意,句句澄心,常新常思,慎独乐省,谨以此文,献于赫赫伟名之始皇,更寄于各位同好,学路无涯,习海无尽,望文启思,止笔落墨,天已欲晓。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