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歌子】呼吁关学精神回归关中书院

栏目:庙堂道场
发布时间:2012-07-31 08:00:00
标签:


呼吁关学精神回归关中书院
作者:韩歌子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邮报》发表


  
    我国有着重视教育的悠久传统。在春秋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诸子百家纷纷著述讲学,私学从此兴起。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开私学之先河,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战国末期在齐国国都设立的稷下学宫成为先秦教育发展的里程碑。秦汉以后,官办学校太学、私学书院和科举并存,成为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基本模式。尤其是中国的书院教育,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院是从宋代到清代一直持续不衰的一种高等教育的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把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一般选择山林名胜之地为院址。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个别钻研、相互问答、集众讲解的方式,以研习儒家经籍为主,也兼议时政,成为中国古代的学术基地。

    时至今日,各地书院陆续恢复或新建,以为这个名字有文化韵味。书院的主旨除了部分主攻传统文化以为,大多数从事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和普及。因而呼吁中国精神回归中国书院。今以关学精神回归关中书院为例做简要分析。 

    一、张载开创“关学”精神

    张载(公元1020-1077年)字子厚,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因侨居凤翔郿县横渠镇(今陕西省眉县横渠乡),人称“横渠先生”,因其弟子多为关中人,后人以他的学派为“关学”,“关学”得名晚于张载生年。张载少年时曾学习兵法,后经范仲淹劝说苦读儒家典籍,专心治学。宋仁宗时期,张载考中进士,曾任祁州司法参军、丹州云岩(今陕西宜川)县令、渭州判官公事、崇文院校书,后因担心受到政治斗争牵连,辞职回乡隐居横渠,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并广招学生,形成学派。熙宁十年(1077年)经吕大防举荐,一度任同知太常礼院,不久即因与主管礼官意见不一而告退回家,途中病死于临潼,时年58岁。讲学处留有横渠书院多处。张载博览群书,研究天文和医学,以《易传》为根据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对佛教、道家的唯心主张进行批判。著有《正蒙》、《西铭》、《横渠易说》、《经学理窟》等,后编为《张子全书》,1978年出版有《张载集》。张载的“关学”思想核心突出倡导“四为论”,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中期“关学”(张载)与“濂学”(周敦颐)、“洛学”(二程:程颢、程颐)、“闽学”(朱熹)并称为“濂洛关闽”四大学派。英国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评价了张载的“宇宙论”学说。西德汉学家将张载的《正蒙》已译为德文出版。这充分证明了张载的“关学”思想在人类认识世界的历史中是走在前列的。

张载的主要思想有:“立心、立道”的人生使命观、“崇礼贵德”的道德观与感恩、博爱精神。张载提出的 “为天地立心”是指人如何看待和对待自然;“为生民立道”,要求个人正确对待生命的含义。倡导要将偶然性从命中剔除出去,强调人的后天修为,强调 “义命合一存乎理”。 同时关学还倡导“民胞物与”的道德境界、“大心体物”的人生态度与博爱精神,强调个人应该以万民为同胞,以万物为朋友。这与现如今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文明和感恩、博爱的人文精神是一致的。

“继绝学、开太平”的人生价值观与“开放、超越”的进取精神。张载提出的“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强调不忽视先天因素,更强调后天作为,表达着敢于创新、超越的进取精神和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开拓精神。这与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文本、建设和谐社会倡导的人生观和进取精神是一致的。

     二、冯从吾为关中书院立魂 

   生活于明万历年间被时人誉为“关西夫子”的著名理学家冯从吾,是关中书院的创立者,主持关中书院20余年,培养弟子5000余人。他办学讲学的目的非常明确,“开天辟地在此讲学,旋转乾坤在此讲学,致君泽民在此讲学,扶正变邪在此讲学”,“千讲万讲,不过要大家作好人,存好心,做好事”。
       冯从吾,号少墟,长安冯家村人。他出身士大夫家庭,自幼苦读儒家经典,研求宋明理学。明神宗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官任监察御史。冯从吾为官清廉刚正,不媚权贵,敢于直言。万历二十年,他上书批评万历皇帝置军国大事于不顾,终日以身体欠佳为名在宫中饮酒作乐,声色犬马,且滥施淫威,随意杖毙不听话的官员。万历皇帝羞怒异常,革去其官职。冯从吾从此退居家乡,开始了30多年的讲学生涯。 

  历史上陕西关中地区自北宋张载以来,形成一个理学派别,史称“关学”。关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反对坐而论道,空谈理论,主张身体力行,学以致用,其学风敦厚朴实。冯从吾最早与好友萧辉之、周淑远等在南门内宝庆寺讲学。他继承关学优良传统,又吸收其他学派一些理论成分,强调儒家学说要在实际生活中推广应用。由于他知识渊博,品行周正,授课严谨,又曾居高位,一时从学者达数千人,其中不乏一些地方官吏。时人评其曰:出则真御史,直声震天下;退则名大儒,书怀一瓣香。 

  万历三十七年,经地方官员出面,将宝庆寺东小悉园改建为关中书院,冯从吾主持院事,当时从学者五千余人,世人尊称他为关西夫子,礼学大师。天启元年,冯从吾应召任左都御史,面对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专政,他挺身而出行使御史职权,弹劾阉党,却受到魏党分子的迫害,冯从吾气愤之极继续回到关中书院讲学。此后,魏忠贤权势日盛,全国均为他建立生祠,唯独陕西没有,这正是冯从吾在关中书院讲学设教的结果。天启六年,魏忠贤在陕党羽为迎合魏禁灭东林书院的旨意,派人捣毁关中书院,并将中天阁内供奉的先圣塑像拖出“掷之城隅”。冯从吾见自己呕心沥血经营多年的书院毁于一旦,悲愤成疾,第二年便去世了,终年72岁。 

  崇祯元年,关中书院复建,由冯门弟子继掌其学,继续推行“德教为先”、“务戒空谈”的教学思想。康熙五年(1666年),西安知府叶承桃扩建关中书院,并礼聘学者李顒主持讲席,为李拒绝。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总督鄂善复修关中书院,再次邀请李顒主持书院,李顒再三推辞后才就聘。李顒登台讲学之初,一时“德绅名贤、进士举贡、文学子衿之众,环阶席而侍,听者几千人”,甚至总督鄂善和陕西巡抚阿席熙也前来听讲。这是关中书院自冯从吾讲学之后的再度复兴。 

  在关中书院延绵几百年的办学历史中,其名人争至,桃李争辉,人才辈出。明、清两代著名学者周淑远、柏景伟、刘古愚、牛梦周等曾在这里讲学。出身于此的名人难以计数:王杰,是清王朝开国后陕西省第一个状元;王鼎,道光年间任东阁大学士,追随林则徐为国尽忠;路德,被誉为清末陕西第一嘉士。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公车上书,陕西籍参加者多达五十五人,其中大多数人曾就读于关中书院。 

冯从吾是主要思想有:在关中书院讲学时,他也始终坚持德教为先的原则,提出“讲学即讲德”,制定《书院会约》,规定了各种礼仪,着力于培养“粹然之养,卓越之识,特然之节”的真人品。他说:“学者须是有一介不苟的节操,才得有万仞壁立的气象。”

他力倡“困而能学”、“学而能行”的习行学风,认为知识能运用于实践,才是真学问,他以学射为例,阐述学行结合的道理,说“学射者不操弓矢而谈射,非惟不能射,其所谈未必当。”

冯从吾第十二代嫡孙冯致远先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叙说并评价祖先讲学的目的:“他就是要教育大家做好事、存好心、行好事,他有一副对联: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另一个目的,就是要和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做斗争,关中书院的讲堂就是他与阉党斗争的阵地。” 

    三、倡扬关学精神,复兴关中书院
  
   关中书院是陕西西安重要的文化品牌,应该恢复建成国学、儒学乃至传统文化基地,发挥研究、学习、交流、普及传统文化的的重要场所,形成“佛家有法门寺、道家有楼观台、儒家有关中书院”的传统文化格局。那么,关中书院开展的活动就应该以关学精神为主旨,让书院成为有中国精神的书院。

    开展国学研究活动,定期召开全省或全国性国学、儒学研讨会,以关学研究为重点,将研究成果向全社会公布,指导国学活动开展,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
    
    开设西安国学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向社会大众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筹建关中书院网站、杂志,邀社会各界助印国学经典,向社会赠发,让更多人受益于国学、儒学、关学,
    
    塑立孔子等先贤像,开展春秋两祭,代行文庙职能。组织群众过中国的星期天,在书院祭拜圣贤、诵读经典、交流体会。商讨指定乡规民约,发挥儒学教化作用。
    
    关注时代热点,化解社会难题,为政府建言献策,出智出力。关学精神一大特点即是学以致用,坚持正义,仗义执言,关注社会发展,致力和谐建设。可以组织名义或网站、杂志等媒体针对社会时局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政府帮忙而不添乱。
    
    总之,张载的关学思想形成于关中,后经数代先贤传播于关中及其他地区,影响、塑造了关中现代人文精神——“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全社会要主持书院建设,以书院、学堂、文庙等为载体构建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儒家经典人文精神应成为书院的精神内核。条件成熟,召开全国书院联席会议,交流书院建设经验。对于陕西西安,在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关中书院举足轻重,其他儒学场所逐步建设,关学精神乃至中国精神将会逐渐复兴乃至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韩长乾,笔名韩歌子,1968年生,男,汉族。中学语文教师。民进会员。喜欢文学,有诗集《韩乾情诗300首》、《曾经激情》,长篇小说《青藏情殇》、《灞河流水人家》待出版。热爱国学,主推《弟子规》、《人之规》、《《弟子规》学生适读版》、《君子规》。研究方向为宗亲文化、祭祀文化和节庆文化。担任陕西省国学研究会传承部长、和谐中国网西安办主任、西安中和书院院长助理、西安和儒书院策划,曾办西安国学研究会、长安弘文馆。编著《《弟子规》学生适读版》、《《千家诗》中学生适读本》、《新编论语四字经》待出版。将编写《国学教育》、《国学德育》等国学教材。在西安市第八十一中学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近年来在清明节、中华母亲节、五一节、六一节、建党节、七夕节、国庆节组织多场国学传承活动,得到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和陕西师大等研究生对10多名读经少儿进行跟踪研究。编写《西安国学2011年度报告》。关注并致力于合作共建复兴关中书院,和韩星、李小成教授合著《试论关中书院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儒家中国等网站发表。筹办西安国学论坛和陕西儒教研究会、西安人文经典教育促进会,筹建中国书院联盟,召开全国书院年度联席会议。现为韩星教授民间弟子和国学助理,立志于共同构建生活儒学,为西安的国学发展力争做出更大的贡献。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