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与解释”讲习班学术讲座:丁四新老师讲《“性一”说的提出与效用:从〈成之闻之〉“圣人之性”章到〈性自命出〉“性一心异”说》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24-08-17 17:55:09
标签:

“经典与解释”讲习班学术讲座:丁四新老师讲《“性一”说的提出与效用:从〈成之闻之〉“圣人之性”章到〈性自命出〉“性一心异”说》

来源:“解释”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七月十三日壬子

          耶稣2024年8月16日

 

“性一”说的提出与效用:

从《成之闻之》“圣人之性”章到《性自命出》“性一心异”说

 

主讲:丁四新老师

2024年7月26日

 

2024年7月26日上午,清华大学的丁四新老师在孔学堂为“经典与解释”暑期讲习班的学员们带来题为《“性一”说的提出与效用:从〈成之闻之〉“圣人之性”章到〈性自命出〉“性一心异”说》的讲座,讲座由北京大学的程乐松老师主持。

 

 

 

丁四新老师指出,《成之闻之》的“圣人之性”章和《性自命出》“性一心异”说都主张“性一”。而此前学界极少关注和反思“性一”主张本身。有见于此,他细致考察了这两篇竹书的相关段落,同时结合传世文献,探讨“性一”说是如何提出来的,其意涵是什么,以及它的效用又是什么的问题。

 

首先,丁老师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疏解了《成之闻之》“圣人之性”章中五个窒碍难通的文字或文本。经过考订和训释,他给出的新释文是:“圣人之性与中人之性,其生而未有非(分)之,节(即)于而<天>也,则犹是也。唯(虽)其于善道也,亦非有译(择)娄(数)以多也;及其博长而厚大也,则圣人不可由与墠(效)之。此以民皆有性,而圣人不可莫(慕)也。”这章简文的大意是说,圣人不可仿效,他与中人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差别。而这个差别,即使圣人成为圣人、中人成为中人的根据不在于“性”,而在于对善道的择守上。换言之,竹书认为,凡圣的区别主要来源于功夫实践,或者说来源于对善道的择守及其功夫程度。而这一点,与《成之闻之》“求己”的主题又是非常契合的。    

 

其次,丁老师指出,根据他以往的研究(《郭店简〈尊德义〉篇是孔子本人著作》《郭店儒家竹书文献问题新论——以〈尊德义〉〈六德〉〈成之闻之〉〈性自命出〉为中心》),不论是从文本还是从思想来看,《成之闻之》都很可能是孔子本人的著作。这样,孔子一方面主张“性一”说,另一方面主张“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便不可避免地在思想上产生了较大的张力或矛盾。对此,丁老师认为,这两种说法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作理解:孔子主张凡圣之性是同一的,这是从天赋或天生天就的角度来说的;而他主张“性相近”说,注意到不同人之性的内涵存在差别,这是从现实中的人性来说的。

 

 

 

进一步,丁老师简略地谈及了《性自命出》提出“性一”说的目的。《性自命出》言“四海之内其性一也,其用心各异,教使然也”,是以“性一”作为人们功夫修养的前提,其作用主要是为了反衬和彰显“教”对于“用心各异”的意义。而“性—教”对言其实也是《成之闻之》篇的思想框架,并且这两篇竹书都以“心”为关联“性”“教”的关键环节。由此可以看出,这两篇竹书有着很深的思想关系。    

 

最后,丁老师总结指出,“性一”说的提出,一可能是对“性相近”说的澄清,使之不再笼统、含糊;二是基于强调“求己”“求心”之修身实践的重要性,孔子于此设置了一个对反或反衬性的命题。从《性自命出》《成之闻之》等来看,“性一”说的重心在其效用上,它以对反的方式突出了求己修身的重要性。与此相对,告子、孟子与荀子的相关主张则是顺循式的,告、孟、荀三人虽然都暗中承认“性一”说,并以之为逻辑前提,但是“性—教”或“性”与“修身”的对反张力却大大减弱,似乎不复存在。无疑,告子、孟子、荀子三位更加关注人性善恶的价值问题。简言之,丁老师认为,“性一”说的效用发生方式从对反到顺循的转变,是中国人性论思想的一大进步,意义重大。

 

供稿、图片:郝董凡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