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民 杜泽逊 主编《儒典》(平装版)出版
书名:《儒典》(平装版)
主编:王志民 杜泽逊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3月
2022年9月,在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中华儒学经典著作集成《儒典》一经面世,就受到文化学术界广泛关注和好评。由于《儒典》是宣纸线装,精装善本,售价较高,普通读者购买压力较大。为了让儒家经典能广泛地被广大读者获取,现推出《儒典》(平装版)。
【内容简介】
《儒典》(平装版)共包含108种397册图书,单书单号,分四辑推出。第一辑(36种),收录唐石经本系列、经注本系列、经注附释文本系列、纂图互注本系列。第二辑(18种),收录单疏本系列、八行本系列、十行本系列。第三辑(16种),收录宋元人经注系列。第四辑(38种),收录明清人经注系列。
【作者简介】
《儒典》是王志民、杜泽逊先生主编的。本次出版单行本,特请杜泽逊、李振聚、徐泳先生帮助酌定选目。
开本:16开(160*240)
出版时间:2024年3月
定价:18600元(全397册)
【匠心独具】
图书开本相比现代常规图书略显窄长,展现古书之美。每册图书基本保持在300码左右,便于翻阅。
选用的内文纸,偏米黄色,古色古香,保护视力。封面覆触感膜,不易脏污,简洁高雅。
版式设计方面,参照古籍的风格体例,天头略大于地脚,页面只保留了页码,舒朗大方。
每册图书的扉页标注书名、作者、版本,利于学者研究。为了便于读者查找翻阅,每种图书前都增加了目录。
【版本珍稀】
中国经学史是中国学术史的核心,历史上文本方面和经解方面的辉煌成果大量失传了。鉴于这样的现实,一百多年来我国学术界、出版界努力搜集影印了多种珍贵版本,但是在系统性、全面性和准确性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例如,唐代开成石经共十二部经典,石碑在明代嘉靖年间地震中受到损害,明代万历初年西安府学等学校师生曾把损失的文字补刻在另外的小石上,立于唐碑之旁。近年影印出版唐石经拓本多次,都是以唐代石刻与明代补刻割裂配补的裱本为底本。由于明代补刻采用的是唐碑的字形,这种配补本难以区分唐刻与明代补刻,不便使用,亟需单独影印唐碑拓本。鉴于此,《儒典》选用山东省图书馆藏旧拓本,该拓本没有用明万历补刻拓本割裱配补。山东省图书馆藏本稍有残缺处,用日本京都大学藏整拓本配补。
《儒典》(平装版)唐开成石经十二种
【《儒典》(平装版)总目录】
第一辑(36種):唐石經本系列、經注本系列、經注附釋文本系列、纂圖互注本系列
|
||
序號
|
書名
|
作者
|
1
|
唐石經本周易
|
_
|
2
|
唐石經本尚書
(全二册)
|
_
|
3
|
唐石經本毛詩
(全二册)
|
_
|
4
|
唐石經本周禮
(全三册)
|
_
|
5
|
唐石經本禮記
(全四册)
|
_
|
6
|
唐石經本儀禮
(全三册)
|
_
|
7
|
唐石經本春秋經傳集解
(全十三册)
|
_
|
8
|
唐石經本春秋公羊經傳解詁
(全三册)
|
_
|
9
|
唐石經本春秋穀梁傳
(全三册)
|
_
|
10
|
唐石經本論語
|
_
|
11
合册
|
唐石經本孝經 唐石經本爾雅
|
_
|
12
|
宋本周易
|
(三國魏)王弼、(晋)韓康伯注
|
13
|
宋本尚書
|
題(漢)孔安國傳
|
14
|
日本五山版毛詩
(全四册)
|
(漢)毛氏傳,(漢)鄭玄箋
|
15
|
宋婺州本周禮
|
(漢)鄭玄注
|
16
|
宋嚴州本儀禮
|
(漢)鄭玄注
|
17
|
宋興國軍本春秋經傳集解
(全七册)
|
(晋)杜預撰
|
18
|
宋撫州本春秋公羊經傳解詁
(全二册)
|
(漢)何休撰,(唐)陸德明釋文
|
19
|
日本正平本論語集解
|
(三國魏)何晏集解
|
20
|
宋蜀刻大字本孟子
(全二册)
|
(漢)趙岐注
|
21
合册
|
宋本孝經
宋本爾雅
|
(唐)唐玄宗注 (晋)郭璞注
|
22
|
宋王朋甫本尚書
|
題(漢)孔安國傳,(唐)陸德明釋文
|
23
|
宋本毛詩
(全二册)
|
(漢)毛氏傳,(漢)鄭玄箋,(唐)陸德明釋文
|
24
|
金本周禮
(全二册)
|
(漢)鄭玄注,(唐)陸德明釋文
|
25
|
宋撫州本禮記
(全四册)
|
(漢)鄭玄注,(唐)陸德明釋文
|
26
|
宋余仁仲本春秋穀梁傳
|
(晋)范甯集解,(清)楊守敬考異
|
27
|
宋天香書院刊監本纂圖重言重意互注論語
|
(三國魏)何晏集解,(唐)陸德明釋文
|
28
合册
|
元盱郡本孟子
元岳氏本孝經
|
(漢)趙岐注,(宋)孫奭音義 (唐)唐玄宗注,(唐)陸德明釋文
|
29
|
宋刊監本纂圖重言重意互注點校尚書
|
題(漢)孔安國傳,(唐)陸德明釋文
|
30
|
宋本纂圖互注毛詩
(全二册)
|
(漢)毛氏傳,(漢)鄭玄箋,(唐)陸德明釋文
|
31
|
宋本纂圖互注周禮
(全二册)
|
(漢)鄭玄注,(唐)陸德明釋文
|
32
|
宋本纂圖互注禮記
(全三册)
|
(漢)鄭玄注,(唐)陸德明釋文
|
33
|
明嘉靖聚樂堂本周易集解
(全五册)
|
(唐)李鼎祚撰
|
34
|
元至正本韓詩外傳
|
(漢)韓嬰撰
|
35
|
元至正本大戴禮記
|
(漢)戴德撰,(北周)盧辯注
|
36
|
宋本經典釋文
(全六册)
|
(唐)陸德明撰
|
_
|
_
|
_
|
第二輯(18種):單疏本系列、八行本系列、十行本系列
|
||
序號
|
書名
|
作者
|
1
|
宋單疏本周易正義
(全二册)
|
(唐)孔穎達撰
|
2
|
宋單疏本尚書正義
(全四册)
|
(唐)孔穎達撰
|
3
|
舊鈔本周禮疏
(全六册)
|
(唐)賈公彦撰
|
4
|
清汪士鐘影刻宋本儀禮疏
(全四册)
|
(唐)賈公彦撰
|
5
|
日本影鈔正宗寺本春秋正義
(全六册)
|
(唐)孔穎達撰
|
6
|
清瞿氏恬裕齋鈔本春秋穀梁疏
|
(唐)楊士勛撰
|
7
|
元十行本周易兼義
(全二册)
|
(三國魏)王弼、(晋) 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釋文
|
8
|
宋魏縣尉宅本附釋文尚書注疏
(全四册)
|
題(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疏,(唐)陸德明釋文
|
9
|
元十行本附釋音周禮注疏
(全七册)
|
(漢)鄭玄注,(唐)賈公彦疏,(唐)陸德明釋文
|
10
|
明陳鳳梧本儀禮注疏
(全六册)
|
(漢)鄭玄注,(唐)賈公彦疏,(唐)陸德明釋文
|
11
|
清張敦仁本儀禮注疏
(全六册)
|
(漢)鄭玄注,(唐)賈公彦等疏
|
12
|
元十行本監本附音春秋公羊注疏
(全四册)
|
(漢)何休注,(唐)徐彦疏,(唐)陸德明釋文
|
13
|
宋蜀大字本論語
(全二册)
|
(三國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唐)陸德明釋文
|
14
|
宋十行本論語注疏解經
(全二册)
|
(三國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
15
|
日本懷德堂本論語義疏
(全三册)
|
(南朝梁)皇侃撰,(日本)武内義雄校勘
|
16
|
宋八行本孟子注疏解經
(全三册)
|
(漢)趙岐注,題(宋)孫奭疏
|
17
|
元十行本孟子注疏解經
(全三册)
|
(漢)趙岐注,題(宋)孫奭疏
|
18
|
元十行本爾雅注疏
(全二册)
|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
第三輯(16種):宋元人經注系列
|
||
序號
|
書名
|
作者
|
1
|
清通志堂本横渠先生易説
|
(宋)张载撰
|
2
|
元本伊川程先生周易經傳
(全三册)
|
(宋)程頤撰
|
3
|
宋吴革本周易本義
(全二册)
|
(宋)朱熹撰
|
4
|
明萬曆本楊氏易傳
(全二册)
|
(宋)楊簡撰
|
5
|
清通志堂本周易本義
(全二册)
|
(元)胡一桂撰
|
6
|
宋淳祐本朱文公訂正門人蔡九峰書集傳
(全二册)
|
(宋)蔡沈撰
|
7
|
元泰定本書集傳纂疏
(全三册)
|
(元) 陳櫟撰
|
8
|
明鈔本歐陽文忠公毛詩本義
(全三册)
|
(宋)歐陽脩撰
|
9
|
宋本詩集傳
(全四册)
|
(宋)朱熹撰
|
10
|
元泰定本詩集傳附録纂疏
(全三册)
|
(元)胡一桂撰
|
11
|
元天曆本禮記集説
(全三册)
|
(元)陳澔撰
|
12
|
宋本春秋胡傳
(全二册)
|
(宋)胡安國撰
|
13
|
元至正本春秋胡氏傳纂疏
(全七册)
|
(元)汪克寬撰
|
14
|
清康熙本四書或問
(全三册)
|
(宋)朱熹撰
|
15
|
元本孟子集成
(全四册)
|
(元)吴真子撰
|
16
|
元至順本四書集義精要
(全四册)
|
(元)劉因撰
|
第四輯(38種):明清人經注系列
|
||
序號
|
書名
|
作者
|
1
|
明永樂内府本周易傳義大全
(全七册)
|
(明)胡廣等撰
|
2
|
明萬曆本周易集注
(全六册)
|
(明)來知德撰
|
3
|
明刻本書傳大全
(全五册)
|
(明)胡廣等撰
|
4
|
明永樂内府本詩傳大全
(全六册)
|
(明)胡廣等撰
|
5
|
明永樂内府本禮記集説大全
(全八册)
|
(明)胡廣等撰
|
6
|
明永樂内府本春秋集傳大全
(全九册)
|
(明)胡廣等撰
|
7
|
明永樂内府本四書集注大全
(全十册)
|
(明)胡廣等撰
|
8
|
清康熙内府本御纂周易折中
(全七册)
|
(清)李光地撰
|
9
|
清雍正内府本欽定書經傳説彙纂
(全八册)
|
(清)王頊齡等撰
|
10
|
清泰山磁版印本周易説略
(全四册)
|
(清)張爾岐撰
|
11
|
清阮氏琅嬛僊館本周易虞氏義
(全二册)
|
(清)張惠言撰
|
12
|
清雅雨堂本周易述
(全三册)
|
(清)惠棟撰
|
13
|
清經訓堂本易漢學
|
(清)惠棟撰
|
14.
|
清江都焦氏本雕菰樓易學三書
(全七册)
|
(清)焦循撰
|
15.
|
清陽湖孫氏本周易集解
(全四册)
|
(清)孫星衍撰
|
16.
|
清道光有獲齋本周易集解篹疏
(全四册)
|
(唐)李鼎祚集解,(清)李道平篹疏
|
17
|
清乾隆眷西堂本尚書古文疏證
(全五册)
|
(清)閻若璩撰,(清)閻詠輯
|
18
|
清金壇段氏本古文尚書撰異
(全四册)
|
(清)段玉裁撰
|
19
|
清陽湖孫氏本尚書今古文注疏
(全四册)
|
(清)孫星衍撰
|
20
|
清善化皮氏本今文尚書攷證
(全三册)
|
(清)皮錫瑞撰
|
21
|
清長沙王氏本尚書孔傳參正
(全四册)
|
(清)王先謙撰
|
22
|
清長洲陳氏本詩毛氏傳疏
(全六册)
|
(清)陳奂撰
|
23
|
清桐城馬氏本毛詩傳箋通釋
(全七册)
|
(清)馬瑞辰撰
|
24
|
清同治本詩經原始
(全四册)
|
(清)方玉潤撰
|
25
|
清長沙王氏本詩三家義集疏
(全五册)
|
(清)王先謙撰
|
26
|
清山東書局本儀禮鄭注句讀
(全四册)
|
(清)張爾岐撰 ,(清)于湜音字
|
27
|
清寶應朱氏本禮記訓纂
(全六册)
|
(清)朱彬撰
|
28
|
清南城王氏本大戴禮記解詁
(全二册)
|
(清)王聘珍撰
|
29
|
稿本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
(全六册)
|
(清)劉文淇、劉毓崧、劉壽曾撰
|
30
|
清陽湖洪氏本春秋左傳詁
(全七册)
|
(清)洪亮吉撰
|
31
|
清嘉善鍾氏本春秋穀梁經傳補注
(全四册)
|
(晋)范甯集解,(清)鍾文烝補注
|
32
|
清寶應劉氏本論語正義
(全四册)
|
(清)劉寶楠撰
|
33
|
清曲阜孔氏本孟子字義疏證
|
(清)戴震撰
|
34
|
清江都焦氏本孟子正義
(全六册)
|
(清)焦循撰
|
35
|
清善化皮氏本孝經鄭注疏
|
(漢)鄭玄注,(清)皮錫瑞疏
|
36
|
清餘姚邵氏本爾雅正義
(全四册)
|
(清)邵晋涵撰
|
37
|
清棲霞郝氏本爾雅郭注義疏
(全五册)
|
(清)郝懿行撰
|
38
|
清德清俞氏本群經平議
(全八册)
|
(清)俞樾撰
|
《儒典》平装单行本的编纂出版,是对儒家经典的一次精选和萃编,集合了历史上儒学文献经典著作的优良版本,为文化学术界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儒家经典代表性版本、儒家经典注释的代表性成果,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相信对学习研究、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近复
【下一篇】【杨国荣 陈赟】具体形上学与智慧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