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三定】岳阳金鹗书院:薪火相传今归来

栏目:庙堂道场
发布时间:2024-02-22 01:03:14
标签:

岳阳金鹗书院:薪火相传今归来

作者:余三定

来源:《湖南日报》

时间:西历2024年2月9日

 

【简介】

 

 

 

金鹗书院坐落在岳阳市金鹗山南麓,清光绪十年(1884年)由知县刘邦华捐资倡建,翌年竣工。书院仿照白鹿洞书院规模建造,1918年被战火焚毁,1995年原址重建。

 

金鹗书院位于岳阳市中心的金鹗山上。《巴陵县志》载,金鹗山面洞庭湖而襟带邕湖(即南湖)及近郭诸山,湖光山色互相掩映,为“灵秀之区”。唐代诗人张说诗云:“云间东岭千重出,树里南湖一片明。”

 

山名金鹗,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时有一种颜色如金的异鸟名为金鹗,飞集于此,啄死了危害生灵的洞庭孽龙,衔来了五湖四海的鱼种,让洞庭湖及其周边成为鱼米之乡。因此,洞庭湖边这座漂亮的山,便被取名为金鹗山。

 

金鹗山能处在市中心,是近三四十年城市快速发展后的结果,而在过去是比较偏僻的所在。现在金鹗山已被建成金鹗公园,为岳阳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清道光年间,岳阳县鹿角人氏、柈湖文派的创始者、著名经史文学家吴敏树最早设想建书院于金鹗山。吴敏树,为道光十二年举人,官浏阳训导,“以不能行其志,自免归”。

 

吴敏树文章不依附桐城派,谓当博取之于古书,欲自归有光、欧阳修上窥司马迁。吴敏树所作长于叙事,著有《柈湖诗文集》等。郭嵩焘曾说:“湖南两百年文章之盛,首推曾吴。”曾,指的是曾国藩;吴,指的是吴敏树。

 

吴敏树亦善书法,曾国藩称其字字如履危石,落纸乃迟重绝伦。吴敏树敢于向沉闷迂腐的“八股”提出挑战。在学问上,吴敏树从不守一家之言,敢于用新的思想对名家作品进行评论。后人形容他的思想是“在黎明前的黑夜中投下了一柱闪耀的光芒”。吴敏树为建金鹗书院已经做了不少具体的准备工作,多次上金鹗山实地考察选址,并做出了具体规划,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建成。

 

金鹗书院最终是由当时的巴陵知县刘邦华捐资倡建而成的。据清光绪《湖南通志》载:清金鹗书院仿照白鹿洞书院规模建造,光绪十年(1884年)由当时的知县刘邦华捐资倡建开工,光绪十一年(1885年)竣工。

 

清代《巴陵县志》记载:金鹗书院“仿鹿洞规模,筑石层累而上,山额旧有‘文昌亭’,茸而新之,与院之藏书楼相望。楼下为讲堂,两廊舍各二十有六,循右廊上,涉为院长居室;左有小阜,环以桃李,平地数亩,筑小圃,艺湘兰。自辅沿石级数十武,历讲堂,抵书院,前有石栏,上有牌坊,额曰‘金鄂书院’。院外,左建楼曰‘稻香’,右建轩曰‘知味’。山下泉月清澈,浚之可供汲饮。山背有穴,名桃花洞,洞阔可容坐憨,并种桃以实之,面俯君山,螺环十二,两旁襟带邕湖及近郭诸峰,吐纳苍翠,灵秀之区于斯为盛。”由上面的具体描述中可以见出,书院绿净迥环,亭阁映霞,佳景如画,渐渐成为江南著名书院。其时,金鹗书院可容纳一百多名学生在此学习。

 

 

 

书院建成后,第一任山长由“晚清湖湘才子”吴獬担任。吴獬,岳阳临湘人,十八岁中秀才,二十岁肄业于长沙岳麓书院,著有《不易心堂集》《一法通》等著作。《一法通》为吴獬编撰或辑集的有关做人做事、生活劳动的格言、俚语,朗朗上口,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至今在湘北地区仍然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许多农民都能随口背出其中的许多句子。

 

担任金鹗书院山长期间,吴獬主持讲学,广聘名师,培养出了李澄宇等不少英才。李澄宇,笔名洞庭。他在金鹗书院就读以后,于1911年创办《岳阳日报》,代表民意,赞成共和,在湖南新闻界颇有影响。后因《岳阳日报》对政事讽谏、抨击频仍,被当局查封。

 

1949年,李澄宇任湖南省政府秘书,参与湖南和平起义,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其主要著作有《未晚楼诗话》《未晚楼文存》《未晚楼书牍》等多种,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都取得杰出成就。

 

光绪《巴陵县志》中,有一篇湖南督学陆宝忠的文章。他感叹,“天下之大定,人厌兵革,都邑之间,讲舍如林”的时候,又有何处能有一批真心教化后代,一批潜心读书之人呢?别的地方我难说,而唯有巴陵能担此重任!因为巴陵人有“敢为天下先”之勇气,金鹗书院就是最好的例证。陆宝忠对金鹗书院给予了特别肯定。

 

 

 

 

民国初期,由于南北军阀混战,兵祸连绵,金鹗山和相邻不远的炮台山成为军阀争战之地,互成犄角之势。金鹗书院甚而变成了兵营。由于当时兵匪交掠,金鹗书院学生逃散,山上荆榛茂密,人迹稀疏。1918年以后,书院所有房屋全被战火焚毁,此后一段不短的时间里,金鹗山上已无金鹗书院。

 

时间流逝。1995年,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来到岳阳考察。了解了金鹗山和金鹗书院的历史后,汤恩佳提出重建金鹗书院,并主动捐资110万元港币。岳阳市政府出资200万元人民币,在原址上重建金鹗书院。

 

重建后的金鹗书院依山坡梯级而建,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共4进,前一门,后二门,处在金鹗山茂密森林翠绿的怀抱之中。重建后,它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失去了“书院”的本性,被不断变换门庭。忽而变换成“茶馆”,忽而改换为“餐厅”,接着又挂上了“公司”的招牌。本世纪初,一位复旦大学的朋友提出要去金鹗书院参观,我俩到达后却见书院大门口挂着茶馆的招牌,让人大跌眼镜。再后来,金鹗书院成为岳阳市作家协会主持的“岳阳市文学艺术讲堂”,文学艺术界的不少名家不定期地来此开讲,让岳阳市的文学艺术爱好者和普通市民获得了听讲、学习的机会,算是在一定程度上让金鹗书院回归了本位。不过利用率很低,往往两三个月左右才有一次进行讲座的机会,其他时间则是空闲着。

 

作为一个在岳阳历史上存在了一百多年的文化遗产,金鹗书院如同岳州学宫一样,同样蕴含着岳阳人的精神灵魂和气质。2020年以来,政府对金鹗书院的使用和发展极为重视,时任市长和副市长都对金鹗书院给予专门批示。

 

要重塑金鹗书院的当代意义和文化价值,建立一个真正关注文化、倡导文化、弘扬文化的平台,就要将书院打造成新时代岳阳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

 

 

 

于是,书院聘请著名学者程郁缀教授为名誉院长,提出“重振金鹗书院,共建文化高地”的口号,投资500多万元,整体改造、提升金鹗书院。如今,金鹗书院已被建成以研究、学习、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拥有“金鹗研究院”“金鹗大讲堂”“巴陵风物馆”“金鹗文化沙龙”等多个分平台的新兴书院,一个焕发出青春光辉的古老书院即将展现在众人面前。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