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求圣贤之道养浩然之气 ——《诗经》中的廉洁文化

栏目:中央党校机关报儒家经典新解系列
发布时间:2024-02-03 00:51:00
标签:

求圣贤之道养浩然之气

——《诗经》中的廉洁文化

作者:李媛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腊月廿三日丙申

          耶稣2024年2月2日

 

《诗经》是中国诗史的开端,辑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余篇。其中有多首诗记载了当时的官员如何廉洁自律、涵养浩然之气;如何治国理政、赢得民心。这些诗篇对于当代的廉洁文化建设仍有重要启示意义。

 

西周初年,统治者吸取了商灭亡的教训,认识到“宜鉴于殷,骏命不易”(《大雅·文王》),强调要重视并顺应民意、体察民情,以此获得天命眷顾,使政权得以永续。周代专门设有名为“行人”的采诗官,通过到民间采诗来了解民情民风民俗和人民疾苦。收集整理后交给太师,演奏给天子听,作为制定政策的参考。当时的上层公卿也会有目的地作诗或采集诗,献给天子,主要是为了针砭时弊、补察时政。所谓“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在此基础上,西周建构起了以敬德保民为基础、强调人的道德主体性的文明形态,《诗经》中有关廉洁文化的诗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得以形成,体现为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自省自律的修身之道、勤勉奉公的工作作风、安贫乐道的高洁人格和美满和乐的廉洁家风。

 

敬德保民的政治理念。《诗经》中有多首诗反映民间疾苦,《大雅·生民之什·民劳》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式遏寇虐,无俾作慝”,告诫禁止暴虐和劫掠,不要使百姓心忧。《魏风·硕鼠》直指侵占百姓利益恣意妄为的贪官污吏:“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无食我麦……无食我苗”。连苗都吃光了,可见其贪婪,由此感叹“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反映了底层人民对没有剥削的美好世界的向往。《魏风·伐檀》的劳动者发出“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错,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的质疑,反映劳苦民众对剥削者的讽刺与仇恨。相反,如果官员廉洁奉公、一心为民,则会受到民众爱戴和怀念。《召南·甘棠》即为民众表达对召伯的怀念所作:“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召伯在听民讼时,不占用民屋,在甘棠树下搭草棚,为官清廉,秉公执法,决断公正,正直无私,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民众怀念他,连他种的树都舍不得伤害,表达了对召伯的景仰之情。

 

自省自律的修身之道。《诗经》中时常对殷商后期纵情声色的奢靡之风加以反省,但并非一味反对享受人生,而是正视人性,承认人有喜欢享乐的天性,对于这种天性,最重要的是理性地对待。如《唐风·蟋蟀》中有“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的描写,蟋蟀又来到堂中,岁月匆匆又到年末了。时光飞逝,人生苦短,人很容易产生及时行乐的思想。诗中认为享乐是可以的,但不要过分,应当常思自己的职责,不要放纵享乐、荒废了主业。贤良之士要时刻警惕、节制和自律,否则就会带来忧患和灾难。

 

勤勉奉公的工作作风。《小雅·庭燎》描绘了这样一个君臣励精图治的场景:“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鸾声哕哕。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煇。君子至止,言观其旂。”天还未亮,大臣们就已经来到朝堂准备朝会,却发现庭中火炬在燃烧,说明君主也是夜不安寝,急于处理政务。君臣皆谦恭敬畏、不怠于事,从中能看到政治中兴之象。《召南·小星》则出自一名小吏之手:“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这位小吏天还未亮就披星戴月出行,从早到晚都为公务忙碌。《诗经》中这类描写小吏或役人的诗很多,他们即便职位低微,却依然尽心尽责、忙于公事。

 

安贫乐道的高洁人格。《陈风·衡门》以简洁明快的口吻,表达了清廉淡泊之志。“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柴屋虽简陋,可以栖身。泌水清澈,可以用来充饥。难道我们吃鱼一定要吃鲂鱼或鲤鱼?难道我们娶妻一定要娶齐姜或宋子这样的贵族女子?这首诗表达了清贫度日、从容平淡的心态。所谓无欲则刚,这里表达了戒除贪欲以养心志,以追求圣贤之道为乐的人生观。有人说这首诗赞美的是卫国最高统治者武公,武公到了九十多岁,依然谨慎自警、廉洁从政,愿意接受规谏和监督。《诗经》中的另外一首《卫风·淇奥》也是赞颂武公的高尚品德,“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君子的内在之美在于后天不断磨炼修习,形成平和中正、宽怀为仁的高贵品行。《郑风·羔裘》从外在到内在赞美了一位官员的德行:“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这位官员正直而美,并且能主持公道,做到“舍命不渝”,宁愿舍弃生命也不改节操。《邶风·柏舟》则表达了君子对于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和坚定心志,“耿耿不寐,如有隐忧”,“我心匪鉴,不可以茹……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表达了君子意志坚忍,不随世风变化而随波逐流的高尚节操。

 

美满和乐的廉洁家风。良好的婚姻是形成廉洁家风、和谐社会的基础,《诗经》中的婚姻诗占据很大的比例。《小雅·常棣》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家有贤妻,才能琴瑟和谐,而和美夫妻关系又会派生出其他和谐的家庭和社会关系。《诗经》中对于西周的开国君主周文王与妻子太姒的婚姻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绘,称之为“天作之合”(《大雅·大明》)。太姒是夏禹的后裔,身份高贵。文王不仅“亲迎于渭”,而且“造舟为梁”,举行了隆重的迎亲典礼。此后太姒随文王来到周人聚居地,不仅养育了十子,而且推德行于家邦,吸引了很多诸侯国归附周,为文王建功立业、治国安邦奠定了坚实基础。《大雅·思齐》颂扬文王齐家有方,不仅“刑于寡妻”,给妻子作出榜样,进而为兄弟作出表率,为宗族树立标准。因此,管理好亲属和家人,治理好家庭,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和保障。

 

总体而言,在中国的传统治理体系和文学经典中,都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这个问题不仅关乎民心向背,更是关乎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健康,则风清气正、社会正义。因此,新时代的官员要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雅·小旻》)的谨慎态度对待权力和名利,保持操守和定力,心存敬畏、严于律己、正心修身、克己奉公,不断推动政治进步与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