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书院2023年第二十期读书简报

栏目:青春儒学
发布时间:2023-12-13 20:41:59
标签:

落笔书院2023年第二十期读书简报

来源:“海南落笔书院”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九月廿六日辛未

          耶稣2023年12月9日

 

2023年12月3日上午九点少长咸集,于落笔书院举行了本学期第十次读书会。全体师生向先贤孔子行礼后,共同研读《礼记·大学》篇的开篇经文内容。通过对这一篇章的研读,在场师生无不感慨先人哲思之精、广益之深。以至于师生们有感而发,依次各抒己见。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王宏海老师强调大学之道与先前学习的中庸之道,以及诚、仁、勇的原则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在大学之道中可以直接体会,如想要做到正心就要做到诚意。王老师对当下“反智现象”进行了批判,指出儒家是实用之学,必然有其社会意义、历史意义和个人的切身体会。王老师还强调:“欲诚其意先致其知”,一定要先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就是对世界自然的模仿和概括提炼以达到人力知识的总结。同时王老师认为像明代部分士人只知死读书的情况并不可取,要做人做事并重,有了知识要实践出去。所谓致知到心正,心正而身修,从宏观到细微,再从细微到宏观,逆反相推相受,相辅相成,达到个人精神的自在自为是这样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要以修身为根本,本乱而末治是不可能的。

 

学术服务中心的陈彦军老师指出经和传的区别,《礼记.大学》开篇的三纲领八条目是孔子口义,这是大学篇的经,后面是曾子所做的解释,应视为传。陈老师对文中“知止而后有定”一句做了扩展,告诉我们要学以明德,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要做什么样的人。百学先立志,要有目标和价值导向,定下来然后学有所成,才能伸德于天下,理解天命。陈老师还强调千人千面,格物致知的过程要善于变通,不要把格物致知僵化,要把思想教育与古代修身联系起来。

 

 

 

外国语学院翻译2301班的赵越同学读文中“物有本末,事有始终”一句,联想到了魏征《谏太宗十四书》中的“善始者繁多,能克终者盖寡”,提出做事情要坚持有始有终,还要善于自省规范自己的行为。

 

社会学院社会2301的蔺睿熙同学对于文中的亲民不理解,提出了到底是亲民还是新民的问题。王宏海老师回答亲民还是新民,其实是涉及到了古代汉到宋的一音之转,各地区之间的发音不同以及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学术之争,亲民新民都各有其理。陈彦军老师则重点对亲民做了解答,亲即亲亲,就是亲近自己的亲人,并推及扩大到民众。

 

社会学院社会2301班的赖朋贤同学认为八条目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要注重日常小事的累积才能达到明德的境界。赖朋贤同学还认为可以从小事上见微知著,比如看一个人的品德是否高尚,可以从他的致知和修身上看出。

 

体育学院康体2101班的王立葳同学结合自身感受表示日常生活中应该重视对知识的积累,温故而知新,可以通过背诵的方式把知识记住。同时王立葳同学提出了对大学生活的理解,认为大学应博学,要多培养兴趣爱好、开阔视野。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2301班的金韦圳同学将本章中“其本乱而末者治否已”一句与陆丹博士开学讲话中的排序能力联系起来,即面对事情要分清主次缓急,不要本末倒置才能做好事情。金韦圳同学对陈老师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古代修身联系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认为首先应该明白怎么修身,但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怎么教别人修身。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2301班的张国诚同学认为要把知识落到生活的实践中去,并认为“亲民”、“止于至善,善之则后有定,定而后能静”等良好德行都是对个人修身的一个重要标准。他还分享了自身对于格物的看法,认为格物不应该是纯理性的,还可以从感性的角度出发,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和收获也可以称为格物。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2301班的李晋同学觉得当今时代浮躁,而读书应该要静下来,这样才能坚持自己的目标。他还强调古代著作有着教导我们做人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要做好自身本分,才能推己及人,感化他人。而最重要的应该是修心,要有一个强大的内心,精神上的身体要跟上,实现情商智商的同时发展。

 

毕业于盛宝经济学院的包玉辰学长也在本次读书会上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包玉辰学长结合自身过来人的经验,谈论自身对大学的理解,他认为大学是多可能性的,同时也是思想激烈碰撞交流的地方,很多的价值导向和所作所为的意义需要我们自身去判断。同时还鼓励我们合理的率性而为,抛开身上的枷锁,发挥个人的天性。

 

 

 

除了上述发言,师生们还对文中“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一句中的终始进行了讨论,即为何写作终始而不是始终?经过探讨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文本上字词格式的严格要求:二是因为中国的哲学是运动性、系统性的。终始代表事情达到一定程度结束后,还会有新的开始,是一个可持续运动发展的过程。而始终则是一个闭环,达到了一定程度他就结束了不再发展了是封闭性的。故而写作终始更合适。

 

本周所读内容及译文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盖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又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己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康诰》说:“激励人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经》又说:“‘绵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孔子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吗?”《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严;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

 

《诗经》说:“啊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学》一开始就教学习者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蔽塞。这就叫万事万物被认识、研究了,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