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飞】断墨循径

栏目:青春儒学
发布时间:2023-11-27 18:51:57
标签:

断墨循径

作者:李鹏飞

来源:“书院研究”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十月十四日戊子

          耶稣2023年11月26日

 

通过两个月来学习《论语》的过程,我从中收益良多。从孔子对其弟子的教诲、评价,以及他们之间的问答中,我不仅看到了千年前古人为人处世的智慧,也看到了他们风趣的一面。如: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言论放在今天仍不过时,依旧能够作为我们的人生指南,由此可见其“含金量”。

 

曾有人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这也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论语》对治国的作用究竟体现在何处呢?《大学》当中有句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论语》于修身的作用自然不必多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些话语传至今天,不是因为运用了什么华丽辞藻,讲究了对仗格式,而是因为它本身所蕴含的道理历经千年而不衰,能够帮助我们切实地提高自己。

 

 

 

《论语》于齐家的作用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西汉儒家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思想,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主张君臣之间应当忠诚守信,父子之间应当孝敬尊重,夫妻之间应当相互尊重,以此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家庭和谐。同时也提出了处理君臣父子等一系列关系的基本法则:仁义礼智信。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这些思想的提出为中国人指明了前进的道路让华夏成为了一片德土。

 

 

 

而《论语》于治国的作用我就不太了解了,但在《兴盛与危机》中提到,人类历史上强大的王朝屡见不鲜,亚欧非大陆上也都曾出现过强大的国家。但除了中国,这些国家在灭亡后便再也没重建过,只有中国在分裂统一中不断循环。作者认为能够维持一个像中国这样庞大帝国的存在最重要的便是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而这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便利的交通,二是庞大的联系社会各部分的媒介阶层。自春秋战国开始中国人将知识分子划分为一个阶层——“士”,而这个阶层自诞生以来就与国家建设高度相关。它不是一个散漫的群体而是一套现成的可以拿来就能用的职业化行政团队。到了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中国的士阶级成为一个集意识形态和组织力的集合体,保证了全天下的知识分子拥有共同的信仰,使这个阶层再次被强化,并以此保证了中国的大一统和各种制度的顺利实行。

 

 

 

但我同样还有许多疑问,西汉末期,王莽根据儒家提出的设想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要求天下恢复井田制,土地收归国有,不允许奴隶买卖,并推行“五均六筦”这些政策本意都是好的,但却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可见理论同实践的巨大差距。那么为何这些政策实施下来会有这么大的破坏力?

 

 

 

个人简介

 

李鹏飞,男,19岁。本人外表沉闷不善言谈,实则内心活泼开朗,喜欢轮滑等一系列运动,愿意主动去承担一些责任,一刻都不愿停下,总会给自己找一些事情做。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