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文清】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结合方式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23-10-28 17:40:31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结合方式

作者:丛文清(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九月十三日戊午

          耶稣2023年10月27日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党立足百年发展作出的重大判断,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历程的高度凝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话语转变、资源融创、精神引领的方式,实现二者在呈现形式、主体内容、价值立意上的结合,对指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进方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话语转变: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形式的结合。在呈现形式层面,注重话语建设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关键。每个国家的话语形态与话语表达方式,都与各国历史文化息息相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本土化的基本文化形态和思想标识,凝聚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要想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就必须从话语建设入手,转变语言形态和话语表达方式,呈现出契合时代发展、易于被人民群众接受的表现形式。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需要大众化、通俗化的话语呈现方式。一方面,在话语表达上,运用具有民族文化、民族风格、民族气派、民族特色的语言讲好马克思主义,让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接纳、认同马克思主义,让蕴含着传统文化智慧的马克思主义飞入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在话语传播上,从适应人民群众文化习惯与文化心理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论的普及与宣传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现代化媒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红色文艺作品、党史教育等活动中去,使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和接受度,进而增进人民群众在文化心理层面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

 

资源融创: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内容的结合。在主体内容层面,加强资源的融通创新,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手段。二者的结合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时代要求。新时代下,面对中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挖掘、创新、发展这些文化资源,强化主体内容上的通融,实现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的双向互动至关重要。

 

如何在内容层面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坚持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原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相契合、贯通、融会的思想资源和文化精髓进行融合式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许多相契合的思想资源,诸如天下大同的人类情怀与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和合智慧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共同体理念,君舟民水的民本观念与人民主体思想等,将这些思想资源辩证统一起来,赋予其时代化内涵,从而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提供强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坚持取长补短、互学互鉴的原则,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相对独立、欠缺的思想内容进行互补性沟通、互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独有、提及较多、发展较为完善的部分,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不曾提到的、相对薄弱的部分,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论述明确,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欠缺、不深入的部分展开沟通和整合。既能“以马促中”,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独特的理论内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又能“以中促马”,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融会贯通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中,以实现二者的互补性进步和交互性发展。

 

精神引领: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立意的结合。在价值立意层面,提升共性精神的引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要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不是盲目的静态意义上的机械统一,而是追求一种建立在动态差异基础上的共性统一。因此,二者的结合既包含具象的内容形式的结合,又包含抽象的价值立意的结合。马克思主义作为久经实践考验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我们立党治国的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是我们面对世界文化激荡而屹立不倒的坚实基础。通过精神引领的方式,把握二者在目标趋向、理想追求、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精神归属上的共性,实现二者在价值立意层面的契合发展,意义重大。

 

为此,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力量共进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个人、民族、国家与人类社会层面的价值立意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把握二者在理论品格及精神力量上的共通之处,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理”,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情”,形成符合当代中国价值、中国精神的新内容。要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伟大民族精神为补充,熔铸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萃取出适应社会发展的磅礴精神力量。同时,还应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面貌,推动其现代化“变身”,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能。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由点到线、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是外部抽象形式与内部价值立意相结合的过程。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