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许】《周易》里的商朝历史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3-10-07 17:41:57
标签:

《周易》里的商朝历史

作者:陈嘉许

来源:作者赐稿 发布

 

《周易》涉及商朝的不少,但主要是说纣王的,也有说到妲己的(拙文《〈周易〉里的妲己》有梳理),至于真正把商朝从开国说起,从前往后说的“历史”线索,不妨再专门考察一下。

 

先从开国说起。《革䷰》卦彖辞说:“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明确提到了商汤的开国方式,是革命,是有道的新朝推翻无道的旧朝。但《革䷰》卦所依托的历史叙事,其实是武王之事,呈现了武王伐纣的过程,甚至精确到了武王率领诸侯军队从黄河北岸正式挥师北上的日期——己未日(卦辞说“己日乃孚”,六二爻辞说“己日乃革之”),而包括这个日期在内,整本《周易》涉及的周朝开国重大事件的日期(《蛊䷑》“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巽䷸》“先庚三日,后庚三日”等),都可以与《泰誓》、《武成》等《尚书》篇章一一印证。所以《革䷰》卦彖辞这里提及商汤之事,尽管有其史料价值,但毕竟只是为了统一说明革命的意义,不是专门的记载。

 

专门的记载,是在《鼎䷱》之初爻。爻辞和象辞如下:

 

初六:鼎颠止,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颠止”,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鼎䷱》卦依托的叙事主题,是天下鼎器由夏而商而周的迁移历程。初六暗涉商汤的灭夏开国,让我们依次分析一下。

 

爻辞的白话翻译,大体是这样的:“鼎脚朝上,利于清空原有的脏东西。得妾以其子,无咎。”“得妾以其子”没法翻译,只好照搬原文,以下会进一步说明。

 

《鼎䷱》初六对应足部,此处具体到“止”(即趾),强调把鼎完全倒过来。静看全卦,是正放的鼎象(下面一根阴爻为虚,象鼎之足;九二至九四阳爻为实,互乾☰为金、为刚,象鼎之主体;六五阴爻为虚,象鼎之口;上九阳爻为实,象鼎之耳和铉);换个角度看,初六阴爻为虚,对应朝下的鼎口和两旁鼎耳组成的空虚之象,上九阳爻坚实,则对应坚执鼎足之力;初六本来为趾,现在对应鼎口一带即鼎的头部(“颠”是顶的意思),所以说“鼎颠止”。

 

初六体巽☴为陨落、为否、为臭腐,所以说“利出否”。

 

初六呼应九四。兑☱为妾,阳爻为儿子,九四居兑☱之中爻,如妾腹中有子,所以说“得妾以其子,无咎”。“以”字面意思是“因为”,为了接续香火而纳妾,实际上也可以是“和”的意思,商汤全盘接管了夏桀的臣(妾)和民(子)。

 

象辞说,“鼎颠止”的做法“未悖也”,推翻夏桀,顺天应人。“利出否”意谓“以从贵也”,初六上临乾☰为贵,阴遇阳而通,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夏桀之世的无道风气得以扭转。

 

说完开国,再看接下来的表现。接下来的发展,《鼎䷱》和《益䷩》都有描述,可以结合起来穿插着看。

 

《益䷩》全卦指涉商朝的历史,六爻爻辞更是回顾了由盛而衰的历程,可以说是其兴不易,其亡一朝。《益䷩》卦辞和彖辞高度赞叹了商朝成汤以及盘庚等圣明天子的功业: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彖辞先评价了包括商汤之世在内,商朝有道之时的天子德行。下卦震☳与上卦巽☴阴阳两两呼应,下卦阴爻多,上卦阳爻多,阴爻主收敛、蓄积,阳爻主发散、付出,总体上看,上卦付出较多;尤其是九五为阳爻主动,配合、呼应下卦中正之六二,所以说“损上益下,民说无疆”,即克己利民,民心大悦。震☳为王,本自尊贵,如今居于下卦,处于坤☷民之下,所以说“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天子对万民是谦诚的,其道因而大行。

 

彖辞随后解释了卦辞指向的商朝两大功业:开国与迁都。

 

六二与九五中正呼应,所以说“利有攸往”,彖辞解释说,“中正有庆”,商汤以中正之德兴师往伐,革故鼎新。

 

六二体震☳为木、为舟,呼应九五,与九五之间历坤☷为大川,所以说“利涉大川”,彖辞解释说,“木道乃行”,盘庚越过黄河而迁都,使商朝先代帝王的兴盛之道得以继续施行。“木”字字面上指船,实际也可以形容商朝这棵大树家业兴盛。

 

彖辞总结说,“《益》动而巽,日进无疆”,下卦震☳为动,上卦巽☴为逊,谦逊而动,其德行每天都在飞速地提升;“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天地施恩、生养万物,平等地帮助一切生命;“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所有克己利他的精神,都可以说是随时而行、合乎时宜的。商朝虽然被周取代了,但商汤、盘庚等人德业不朽。

 

《益䷩》初九描述了商朝初建之时天子商汤的大德: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爻辞大意是说“利于开展大业,王吉,无咎”。具体的卦象、爻象等措辞依据比较枯燥、复杂,限于主题和篇幅,这里就不一一解释了,只拣关键的地方说说(下同)。“元”是首领,有道的王者,《周易》里几乎全部都是暗指周王,但这里的“元”特指商汤(九五爻的“元”指商朝后继的有道天子),可见《周易》的敬重之意。象辞说,“元吉,无咎”的原因是“下不厚事也”,初九处在下卦的最下,下而又下,他不以自己的身份、利益自居,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末尾。

 

接下来六二描述了四夷来朝的盛况: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爻辞大意是这样的:“有人送来价值昂贵的龟,无法推辞,决心永守正道,吉。天子以此向天帝致祭,吉。”身为天子,下面进贡,这是很正常的事,为什么要专门写这些呢?象辞指出,因为这是有些地方或者说有些人,从大老远外来献上的,换句话说,这是四夷主动来朝。

 

再接下来六三描述了天子与诸侯们的相互信任、亲密无间: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爻辞大意是这样的:“‘助益’之道体现在凶事上,无咎,相互信任,中道而行,天子的使者执圭传使于诸侯。”根据礼制,“珍圭以征守,以恤凶荒。”(《周礼·春官·典瑞》)天子用“珍圭”征召守国诸侯,抚恤灾荒。象辞说,“益用凶事,固有之也”,遇上灾荒,只要天子一声令下,诸侯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家都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

 

再接下来就是商朝的迁都了(其中最著名的是盘庚迁殷):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象曰:告公从,以益志也。

 

爻辞大意是这样的:“中道而行,向诸侯发布的命令能得听从,利于因依彼之赞同而迁都。”象辞说,诸侯听话,因为天子是真心为了他们好。

 

发展到这里,可以结合《鼎䷱》卦的九二爻辞一起看了: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爻辞大意是这样的:“鼎中充满食物,我的仇人患病而没法找上我,吉。”看起来很费解,象辞提示了其中的微妙之处:“鼎有实”意谓“慎所之也”,商朝天命未绝,几次迁都获安;“我仇有疾”意谓“终无尤也”,在敌人都很弱小的情况下,商朝得以安享几百年的江山。

 

《益䷩》之九五,商朝终于兴盛至极: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爻辞大意是这样的:“既有真诚利他之心,不用问就知道我身为天子之吉,而且天下将诚心回报我的恩德。”《益䷩》九五为全卦“损上益下”的关键之爻,故两见“惠”字,“惠”字同时也暗示商朝在财用方面已达鼎盛。

 

象辞说,“有孚惠心,勿问之矣”,真心为民,不用问都知道吉凶了。“惠我德”,则暗示“大得志也”,四海归心,强盛之极。

 

再接下来,商朝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鼎䷱》九三爻辞可见纣王的刚愎自用: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爻辞大意是这样的:“鼎耳掉了,没法挪动了,精美的野鸡汤还没有吃,正遇上下雨,淋坏而没法吃了,懊恼不已,终吉。”耳是采听之官,聪之所系,象辞说,“鼎耳革”意谓“失其义也”,纣王偏听偏信,重用小人,商朝开始失道了。不过“终吉”表明,这时候还不算太糟糕。

 

《鼎䷱》九四暗涉羑里之难,纣王居然对文王这样的忠臣下手了: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爻辞大意是这样的:“鼎足断了,公侯的美食也翻了,弄得鼎身沾满汤汁,凶。”象辞说,文王这位忠臣无辜受囚,商朝还如何信于天下呢?注意“公”不仅有诸侯身份上的含义,还有“无私”、“忠贞”这种德行上的暗示。实际上,从象辞这个提示,我们还可以读出更多的信息,那就是,天下鼎器已经转移了,或者说,天命已然在周。

 

《益䷩》上九可见商朝末年的景象: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象曰:“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爻辞大意是这样的:“没有人帮助,反有人打击,决心不要再坚持先王之道,凶。”象辞说,“莫益之”,是因为“偏辞也”,进上的都是偏邪之辞。“或击之”,是“自外来也”,问罪之师从远方来。


 

作者简介:陈嘉许,男,西元1979年生,主要研究先秦儒学与宗教。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