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继文】国学经典教育推广必须要明白的几个常识性概念

栏目:经典诵读
发布时间:2012-03-19 08:00:00
标签:
邸继文

作者简介:邸继文,男,西元1970年生,山西朔州人。本职工作于朔州市税务系统,曾任朔州市政协委员,长期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层推广与实践,朔州市经典文化教育民间研讨会(简称朔州国学会)创办人。主持的“中华文化传承十百千万朔州示范工程”于2016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3个部门联合授予首届“四个100”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2016年被全国社科联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五千年灯传,一以贯之,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曾中断的古老文明。在这条文明长河波澜壮阔的行进中,孔子恰如这条河流的河神,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恰如这条河流的中心,孔子是中华文化数轴上继往开来的坐标原点。他和他的后传弟子们正式总结中华文化而形成的儒家各道德规范,是天道人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指引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世道统,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人类历史最可宝贵的普世价值,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深厚基础。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历史曾无情地戏弄过中国人,曾无情地打击过中华文化的圣人孔子和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打倒孔家店”“取消文言文”到“文革”时的“破四旧”、“批林批孔”,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化教育历史基本上是在否定传统文化遗忘中华道统中度过的。时至今日,虽有小范围的一定限度的传统复兴,但就整体而言,由于近百年来西方化、现代化、科技化、流行化教育根深蒂固,今天国学仍是生僻词,圣人孔子仍不为大众广泛认同,“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伦常道德仍被说成是反动概念,就像“小姐”被异化成“妓女”一样。跟大众讨论国学如同水中鱼跟空中禽讨论游泳的感觉一样而不被理解。因为思维方式、价值倾向、道德规范根本不同,属于文明的对立性差异。今天,老人倒地无人扶、小孩被碾无人管、变态者杀害自己家人、扭曲者屠杀弱势儿童等等各种道德乱象,正是国学教育断层的严重后果。然而可悲的是,这种正知正见还并未引起广大被西化而不自知的人们包括各级领导者的真正重视。因为,现在大家首先对国学的基本概念也没有达成共识。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是国学的传承体系建设被正式提上日程。但现在全国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做法,甚至在概念解释上也各执一词各不相同,国学基本概念需要尽快统一迅速普及,成为不言自明人所共知的常识性概念。笔者基层推广国学六年之久,对此有些许认识,今抛砖引玉,以期与大家互勉。
    
    
    一、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四十字口诀
    
    
    仁  义  礼  智  信    忠  孝  廉  耻  勇
    温  良  恭  俭  让    善  宽  恒  敏  惠
    敬  恕  谦  诚  慎    中  和  公  正  省
    刚  毅  木  讷  健    勤  慈  顺  厚  清
    
    
    中华文化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中国文字具有无限的包容性,中华美德具有动态的适应性,中国伦理具有人类的普世性。此四十字口诀虽不能代表儒家文化中华文化的全部,但基本能代表大部,是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钥匙。但要想真正弄清楚这四十个字,至少应背熟理解《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易传》《孝经》《礼运》《学记》等八部儒学经典,当然其他应该学习的经典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二、国学经典传承体系建设的几个常识性概念解释
    
    
    1、国学。一国固有之学是国学。中国的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有三个分类法,一是儒释道法墨、兵农医武艺等诸子百家分类法;二是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代表作品是十三经二十四史;三是大国学七分法即经学、子学、文学、国医、国艺、国史、少数民族与边疆地区文化。儒释道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其中儒学又是其主统文化,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圣人孔子。
    
    
    2、经典。经为常,典为则,常则是经典。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称经典。经典有两个标准。一是流传千年,受众过亿。二是从不流行,永不过时。经典分人物、典籍、礼仪、实物等各个类别。
    
    
    3、诵读。是一种高级阅读。中国传统诵读法分儒家的吟诵、道家的观诵、佛家的念诵等各种类型,其实质是大声地有节律地念读。诵读是开发记忆能力、记忆所学知识、练习语言表达、养成良好习惯的综合性手段。
    
    
    4、右脑。主管记忆、艺术、感情、语言,灵感的大脑右半脑功能。按照神经交互原理,左手能力是右脑功能的直接表现,诵读经典一万小时,背诵经典三十万字量以上,每经读诵三百遍左右(7×7×7)可开发超右脑照像记忆能力
    
    
    (过目不忘能力)。日本的七田真教授是这一理论的权威。
    
    
    5、亲子。大人和小孩一起生活、学习、工作的互动行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发源于欧美日本的“亲子共学”、“在家学习”活动影响了全球的文化教育,现还在继续扩展之中。
    
    
    6、书香。书香一词泛指学习氛围。学习型家庭、社会、机关统称书香家庭、书香社会、书香机关。
    
    
    7、乐活。英文直译词,意为绿色环保健康永续低碳简约的生活方式。提倡有机农耕,反对转基因、化肥、农药食品;提倡食育,反对垃圾食品;提倡素食,反对大鱼大肉;提倡自然,反对各种人伪污染。最早由美国人雷保罗发起,“乐活族”现在约占美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乐活”生活风席卷全球。我国乐活活动带头人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沈立博士。
    
    
    三、当代国学经典人文教育推广的几个切入点
    
    
    1、从孝亲入手。“孝悌之道,其为仁之本与”,以孝引仁,进入儒家知识与修身的殿堂。净空老法师推广《弟子规》学习即从此路径入手。
    
    
    2、从家庭伦常建设入手。家庭伦常是社会伦理共识与道德底线的最后保障。当前,家庭伦常的破坏严重,重建任务急迫。与西学左派重视集体西学右派重视个体不一样,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家庭建设,视家庭为小国,视国家为大家。所以,国学传承仍应以家庭为主阵地,以家学传承国学。
    
    
    3、从幼儿教育入手。人的一生素质奠基于0-13岁所受的核心圈教育培养,依次为身体素质、情商、德商、智商、语言素质、生活学习习惯等六大类。而学习国学文化、贯彻经典教育、践行乐活生活、背诵三十万字量的国学经典是同步解决“撒彻尔文化之问,钱学森教育之问,小悦悦道德之问”的综合良方,是提升核心圈六大素质的不二法门,这完全可以以犹太人教育小孩背诵经典为参照。
    
    
    4、从性理病疗入手。无论王凤仪善人道的“五行病理说”还是悟明法师人间佛教的“正字五画说”均是从德行伦理反求人生老病死的精神治病法,效果神奇。应重新认识祖国传统文化,重新看待中医治病范式。
    
    
    5、从民族文化软实力建设入手。汉语、汉字、汉学典籍是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在与世界的交往中,这些才是我们文化的真正代表。
    
    
    6、从公共道德社会风气转变入手。中华传统美德也即儒门四十德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道德,若无此私德也就无社会公德可言,社会风气的真正提升而不是沉沦也正在于此,这一点历史早已做过证明,今天不过要做摆脱西方文化中心主义与纯西方文化范式重新解释一下我国正统文化而已。
    
    
    当然,上述文化重建工作非三年五年能完成,也非一部分人士能做成。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大家很长时间的艰辛努力,但总的有个开头吧,让我们共同努力!
    
    
    作者惠赐儒家中国网站发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