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兰·塞蒂亚】哲学家的气质

栏目:他山之石
发布时间:2023-07-18 20:57:15
标签:哲学家

哲学家的气质

作者:基兰·塞蒂亚 著 吴万伟 译

来源:译者授权 发布



关键词:自我表现、情感、真理、认识论

 

 

 

我在七八岁的时候成了哲学家,在学校里盯着操场上起皱纹的树干看,我感到惊讶的是竟然世界上存在任何东西这个事实本身。虚无的想法催生出一阵阵焦虑,我现在知道了这就是萨特所说的“恶心”。

 

好奇和担忧等情感是引导我走近哲学的东西。但是,并不仅仅是某些气质让人关注哲学问题、想法,而是人的气质似乎塑造了人的哲学观。对我来说,这当然是真的。比如,我越来越多地意识到,我抗拒形而上学和认识论中推翻常识的“革命性”观点---这种抗拒反映了我生性怯懦。在《善的至尊》中,艾瑞斯·梅铎(Iris Murdoch)写到“搞哲学就是探索人的气质,与此同时试图发现真理。”

 

气质塑造哲学的观念有间歇性历史。其支持者中有约翰·哥特利勃·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和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但是经典版本归功于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他写到,唯心主义教义认为心灵比物质更真实和更根本,因而“更容易得到情感丰富者的青睐”,“其他人可能倾向于选择唯物主义。” 对那些感受到或者想感受到一种与宇宙的亲密感的人来说,唯心主义有特别的吸引力。相反,唯物主义者会觉得这种亲近性是“一种狭隘的、封闭的、乌烟瘴气的氛围”,他们更愿意生活在更加开阔的、异国情调的宇宙中,因而在他们的哲学中,他们也是这样做的。

 

 

 

哲学家里奇·伍德(Ledger Wood)在1937年写的一篇被广泛忽略的文章中又将事情往前推了好几步。伍德提供了涉及人的心理特殊性与其哲学定位之间关系的一系列临时性法则。比如,“1. 现实主义的、自然主义的、和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是性格外向者的产物,这并不罕见;而唯心主义通常和敏感和内向的人联系在一起。”亚里士多德、培根、霍布斯、或许包括笛卡尔是外向的自然主义者;柏拉图、康德、费希特、叔本华是内向的唯心主义者。伍德还注意到一些例外,如斯宾诺莎是内向的自然主义者,黑格尔是外向的唯心主义者。但是,他争辩说他们证明了规则的存在,因为他们的观点躲避了传统范畴。

 

从最好处说,伍德的证据是印象式的,虽然近期的严谨尝试并不特别令人感到鼓舞。2010年在《哲学心理学》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公布了突发消息,“哲学家们通常比其他人更善于反思,”甚至在控制了教育水平变量;它依靠的是认知反映测试(Cognitive Reflection Test),其中受试者面对一系列诱使出“直觉性”错误答案的试题。哲学家善于反思:谁知道呢?

 

更有趣但也更令人担忧的前景是肤浅地扎根于论证中的哲学观点反而转向气质,转向性格背后的非理性方面。你认为你是唯物主义者是因为你有很好的理由;事实上,你是外向性格的人,觉得唯心主义是患了幽闭恐怖症的家伙炮制出来的。哲学结果成为一种神秘的自我表现形式,是厌恶和欲望、抑制和痴迷的展现。

 

哲学结果成为一种神秘的自我表现形式,是厌恶和欲望、抑制和痴迷的展现。

 

这里令人担忧的地方是哲学旨在追求真理。你可以将哲学当作诗歌来解读: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称赞世界的无穷大比喻,但是发现莱布尼茨令人失望,“一个没有情感突然迸发的诗人。”或者,你和美国后现代作家、语言哲学教授、文学评论家威廉·加斯(William H. Gass)一起将其当作小说来阅读,“任何小说家都没有创造出比英俊的绝对者更加光芒四射的英雄,或者设想出更具戏剧性的解脱之道---如灵魂从身体内逃走,或意志从因果关系中逃走。”但是,你可能没有抓住要点。宣称哲学就是气质探索的艾瑞斯·梅铎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主持最火爆的哲学节目的布莱恩·麦基(Bryan Magee)采访时,坚持认为哲学“不是自我表现,你可以说哲学当然是论证,这个结论真实吗?这个论证可靠吗?”

 

***

 

如果哲学渴望知识,哲学家难道不会否认气质---而不是论证---决定他们的思想吗?哲学作为自我表现的观点可能有变成反哲学的威胁,破坏掉其旨在描述的事业。这就是威胁。请让我尝试解释其威力---以及我为什么没有被吓着。我并不相信承认气质对哲学的影响就会让哲学探索变得比从前更加动荡不定了,哪怕是自我意识到的那种影响。

 

如果哲学渴望知识,哲学家难道不会否认气质---而不是论证---决定他们的思想吗?

 

假设你不同意我有关哲学问题的观点。或许是哲学是否自我表现这个问题,或者你是唯心主义者,而我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假设我们做一切可能之事来共享能够证明我们观念的证据和论证。我们谈论了几个小时,散步时的交流也令人沮丧,相互写长篇电邮,可能有几百条信息那么长,但分歧依旧。像我们这种处境在哲学中长久存在,针对试图说服的论证提供的论证比例极其巨大。假设我仍然坚持我自己的观点,我知道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该对这个处境说些什么才能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我可能说:如果我们继续散步,使用电子邮件交流一直到地老天荒,你可能改变观点。但是,没有理由相信这是真实的。世界就是这样的画面,一个一个从内部看前后一致的、确认自我的世界。随笔作家约翰·杰罗米·萨利文(John Jeremiah Sullivan)回顾了他从前信仰的这个特征:

 

有关基督教的任何东西都能在基督教信仰的背景下来辩护。也就是说,如果你接受其术语的话。一旦如此,你的信仰开始修改数据(以可辩护的方式)直到最终数据开始强化这个信仰为止。难怪你从来不可能依靠理性说服基督徒放弃其信仰。正如格言所说,这不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被理性说服来相信---很多曾经是如此---而是信仰是在你身后锁上了的逻辑之门。看起来的思想路线其实是在稳定地弯曲成了一个圆圈,把你圈在里面了。

 

我不了解基督教,但在我看起来,这是对奏效的哲学观的很好描述。如果它涵盖足够多的东西,我就不能依靠理性说服你放弃它。

 

我可能说:我对你错是因为我有足够多的证据而你没有。美国著名的分析哲学家,形而上学、宗教哲学及行动哲学当代领导人物之一彼得·范因瓦根(Peter van Inwagen)曾经提出如下论证:

 

当一位真正拥有了不起的智慧、远见和能力的哲学家大卫·刘易斯(David Lewis)拒绝了我相信和意识到和完全理解的东西,而且能够为它们辩护,我怎么能相信自由意志和决定论格格不入,或者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不是物质实体,或者人类不是在时间和空间中延伸的四维物体?我猜想,我最好的猜测是我喜欢某些种类的哲学见解(我的意思是与这三个特别话题有关),虽然有各种优点,但刘易斯就是拒绝接受。这将成为一个没有办法交流的见解,至少我不知道该如何交流---因为我已经做了一切想和刘易斯交流,他对我说的一切都一清二楚,就是不愿意接受我的结论。

 

我不相信我们有线索来说明这样的见解可能是什么。证据能够被变成话语,如果它的确是证据的话。

 

 

 

不,如果我对你错,差别不在于我们的证据或者论证而在于认识论者所说的“先前的概率”:貌似有理的基本标准,它被我们拿来衡量我们遭遇的所有证据和论证。(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存在一个传记时刻,我们只有“先前的东西”,却没有证据;先前的概率是从我们现有信仰中抽象出来的东西)如果我们中的一个人获得了真理,习得了知识,而另一个人没有,一套先前的概率肯定与事实形成更密切的回响,肯定与我们试图弄明白的现实更吻合。那些先前的概率错误者只是倒霉了而已。

 

这可能看起来有些令人担忧。但是,我们不得不学会生活在这个环境中,我们要允许知识存直接面临棘手的分歧。怀疑主义不是解决之道,因为它所依赖的基础---在激烈分歧的情况下获得知识的不可能性---本身受到分歧的影响,因此本身就不可靠。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承担起约翰·罗尔斯所说的“判断的重担”。

 

这就是气质出现的场合。影响我们哲学的性格特征---宁静、不认可恐惧、心智独立性---与我们的先前概率有关。我们的气质塑造了我们对貌似合理性的认识。我上文提到自己生性怯懦,这让我警惕形而上学和认识论中的革命性观点,世界多多少少应该是常识认可的样子。我本来能够说出智慧冷静,我认为这是认知美德。就像道德美德一样,认知美德也不是得到普遍共享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可能获得美德或知识。

 

就像道德美德一样,认知美德也不是得到普遍共享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可能获得美德或知识。

 

这里也存在反思性元素。我的气质中有一面是我并不太在乎说服他人来接受我的观点;即使我真的这样做了,我也不期待成功;他人有不同意见,我并不在乎,只要他们并没有决心一定要说服我。我感到吃惊的是,如果在我对共识的相对冷漠和我在敦促你接受的哲学形象和我一直在做事的方式之间没有联系。我天生有这样的气质,不受气质对哲学的干扰。

 

***

 

我承认:那可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哲学知识是可能的,我的气质和真理形成共鸣。但是,我需要看到有关它的论证,我担心它并不能说服我。或许你认为我是从后面得到了东西:步入正轨的是你陷入冲突的气质。我不责怪你:否则你应该如何思考?但是,这不能说服我相信你对我错。(如果你有若干选中的词汇来描述你在这些桀骜不驯的话语中读到的性格,觉得现在可以自由地宣扬了,我保证我并不在意。)

 

阅读我完全不同意的哲学家的著作,我从中能得到什么?冲突能够被追溯到我们各自的成见吗?通常有我没有考虑的论证,应对的问题或者忽略的可能性和观点。但是,也有从词汇和概念构建而成的人为创造出来的世界,那就是个人的自我表现,是个人独特气质的实现。经历这种不是没有可能的快乐是一种快乐,人们在小说和诗歌中获得过那种快乐。有些哲学家是伟大作家,有些不是伟大作家的人创造了概念艺术。我不需要赞同某些人才能热爱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世界。

 

梦想是阅读这样的哲学家的作品或者成为这样的哲学家,其观点既是成功的自我表达又能描述事物的真理。

 

但是,我也关心事实。梦想是阅读这样的哲学家的作品或者成为这样的哲学家,其观点既是成功的自我表达又能描述事物的真理。他们的著作探索了气质同时揭示了真理。只要它符合情感习性---郁郁寡欢的、冷静不冲动的、暴躁易怒的、乐观主义的---这种气质与现实吻合的事实意味着某些对待世界的情感特征是客观存在。的确有一种适当的方式去感受生活、宇宙和世界上的一切。

 

译自:"Temperament": An Essay by Kieran Setiya

 

Temperament and truth in philosophy (thephilosopher1923.org)

 

作者简介:

 

基兰·塞蒂亚(Kieran Setiya),出生于,目前在麻省理工学院讲授哲学。著有《中年危机的哲学指南》(2017)主持“五个问题”播客,文章发表在《洛杉矶书评》、《泰晤士报文学副刊》、《伦敦书评》、《纽约时报》等。去年刚出版新著《生活艰难:哲学如何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路》。

 

有兴趣的读者,请参阅作者的其他文章:

 

叔本华如何看待中年危机?《爱思想》2018-01-28 

 

https://m.aisixiang.com/data/108101.html?from=singlemessage

 

《搜狐》https://www.sohu.com/a/223123523_246503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