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荣】东洲书院:从红色书院到红色学府

栏目:中央党校机关报儒家道场系列
发布时间:2023-06-20 01:15:34
标签:东洲书院

东洲书院:从红色书院到红色学府

作者:胡秀荣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三年岁次癸卯四月廿二日戊戌

          耶稣2023年6月9日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广东省又是岭南文化的集萃地,在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海外文化的不断交融和碰撞中,形成了开放包容、务实重商、敢为人先的文化特征。岭南文化的交流、融合与传承得益于岭南地区书院文化的发展与繁盛。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与教育史中,岭南地区书院占有重要位置。

 

东洲书院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创办迄今已有130余年。高明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距广州市70公里,是广东省的经济和文化重镇,素有“文风甲瑞郡”的美誉。高明还是广东省革命老区重点县,当地人民从大革命时期开始,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支持和参加革命运动,是这一时期广东省农民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

 

东洲书院曾是高明县最高学府,培育了大批优秀学子,其中中国民主革命早期的领袖人物、广东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的谭平山,民主革命和统一战线活动家谭植棠、谭天度即著名的“革命三谭”以及“忠诚革命的民主人士”陈汝棠都曾在东洲书院学习,在书院接受新思想的启蒙,为他们以后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办于岭南地区书院发展鼎盛时期

 

岭南地区书院的历史起始于南宋嘉定年间,其间成立的禺山书院是岭南地区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书院,由此开始至清光绪年间书院逐渐解体衰落,共历时600多年。岭南地区书院的兴起得益于其经济在宋代得到较大发展从而为书院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明清时期,由于资本主义商业经济开始在岭南地区萌芽,加上广东地区沿海门户城市的对外开放,岭南经济快速发展到清代达到高峰,岭南地区书院也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岭南地区书院的兴起主要受江西的影响,以白鹿洞为代表的江西书院主要通过虔州、韶州影响整个广东地区。虽然师承于江西,但是岭南新建书院的数量在清乾隆年间已超过江西,成为新建书院数量最多的地区。岭南地区书院发展至清朝光绪年间,总数量已达531所,远超第二名江西的392所,位居全国第一。东洲书院即创办于这一时期。

 

东洲书院位于高明河(又名沧江河)中的东洲岛,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改延庆寺为东洲书院,次年建成。东洲岛面积约100多亩,是明嘉靖年间沧江河床由于泥沙堆积形成的江心洲,因地理位置处于明城镇以东而得名为“东洲”。主持修建书院的是当地知县蔡逢恩,因东洲岛“见夫二水中分,层峦环绕,玉山朗列,贵峰特朝,名胜天生,甲乎岭表,巨观哉莫属焉矣”,碧水环绕,绿树成荫,风景优美,环境极佳,符合书院选址所要求的“山水自然之奇秀”,书院禀地灵气,有利于人才辈出,便将东洲岛上原本修建的延庆寺往小岛后方迁移,在寺庙原址上兴建了东洲书院。

 

据蔡逢恩写的《建东洲书院记》记载,书院是一座一连三进的古祠堂式建筑,头门两旁有衬祠,后建三层高楼,书院四周有长长的院墙。

 

东洲书院建成后很好地发挥了“起风化育人材”的作用,不仅教书育人进行学术交流,还承担了教化乡俗甚至维持治安等功能。

 

因应时代发展培养人才

 

1898年,光绪完全采用康有为在《请饬各省改书院淫祠为学堂折》中提出的建议,发布上谕,限令各省、府、县的大小书院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大、中、小学堂,于是东洲书院改称小学堂(维新运动失败后,复称东洲书院)。1906年,高明县在东洲书院创办高明县官立小学堂和高明师范传习所。1921年,高明县官立高等小学堂(东洲书院)改称高明县立高等小学校。1942年,创办于1928年的高明县立初级中学(简称“明中”)迁入东洲书院。原“东洲书院”的石刻门匾,今悬于新建的东洲中学校门牌坊上。建成后的130多年间,东洲书院虽历经数次易名、搬迁,甚至濒临完全被毁的边缘,但是始终不改其教书育人、传承文化的功能,为赓续岭南文脉,传承红色基因作出了重要贡献。

 

东洲书院创立之初以科举考试为目标,在时代潮流的影响下逐渐演变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文化摇篮。其教学内容也将“四书”“五经”逐步替换为国文、算术、公民、历史、地理、动物、植物等新式教育科目。“革命三谭”就是在东洲书院接受了新式教育,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想,走出书院后主动投身革命洪流当中。“革命三谭”之一的谭平山,1898年考入东洲书院,1904年毕业并于1908年考入广东高等学府——两广优级师范。1917年谭平山考入北京大学,出于寻找真理的考虑,他开始研究并信仰马克思主义。谭平山走上革命道路后,在建党、建团、建军,推动国共合作、工农运动、统一战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是大革命时期叱咤风云的革命家。在中共广东支部成立后,谭平山担任书记,他争取广州革命政府支持办起了公立的宣讲员养成所、机器工人夜校和注音字母教导团等,作为宣传革命的阵地。陈汝棠1906年考入高明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1908年考入广州市陆军小学,并参加同盟会。1911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1914年考入广州市中法医科专门学校学医,毕业后追随孙中山革命,参加第一、二次护法运动。1928年受谭平山的影响回乡创立高明三小革命据点,使高明三小成为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聚集的地方。高明三小的办学宗旨是:进行新文化教育,自编反帝反封建教材,传授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方针政策。高明三小的毕业生除了部分升学外,大部分到本地农村小学任教,成为推动新思想、新文化发展和宣传反帝反封建,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传播者。

 

传承红色基因更具百年风韵魅力

 

东洲书院不仅为革命事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青妇抗会”“抗日后援会”等组织的办事处,其蕴含的红色基因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2021年,历经百年沧桑的东洲书院终于迎来了新生蝶变,在东洲书院的原址上建起的高明区委党校正式揭牌,实现了新旧治学场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传承融合。高明区委党校承继东洲书院浓厚的文化氛围,校园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主体大楼共6层,外观及内部装修均采用岭南传统、新中式建筑风格,建筑外形宏伟端庄、美观大方,这里是高明区培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高明区委党校把该馆定位为红色教育“总馆”,馆内资源以高明革命奋斗的历程为线索,概述了中国共产党在高明的发展历程及高明取得的成就,展示了当地人民坚韧不拔、迎难而上、敢为人先的精神。

 

高明区委党校是高明红色讲学地图的第一站,除此之外还有谭平山故居、谭植棠故居、谭天度故居、陈汝棠故居,以及“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高明红色廉政教育文化基地等多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革命遗址和文物保护单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有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底蕴的东洲书院必将在弘扬岭南红色文化中焕发更具时代色彩的风韵魅力。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