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春松 陈壁生 主编《经学研究》第五辑:中国文明史中的郑玄经学 出版
书名:《经学研究》第五辑:中国文明史中的郑玄经学
主编:干春松 陈壁生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23年3月
【主编简介】
干春松,北京大学哲学系、儒学研究院教授。
陈壁生,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
【内容概要】
《经学研究》第五辑分五部分:专题、经学史论、专稿、学人访谈、旧文新刊。本辑专题是“中国文明史中的郑玄经学”,从三礼、受命、敬孝、明堂、三统文质、郑玄朱熹之异等多角度论述,力图以整全的经学视野来理解作为伟大经学家的郑玄。在中国学术史、思想史上,郑玄是最重要的核心人物之一。六经之中,最能以一经之学贯通群经者,莫过于礼学;在实际上以礼学贯通群经者,莫过于郑玄。郑学大行于天下,塑造了一个漫长历史时期的政教制度。
第二部分经学史论,涉及惠栋、包鹭宾、唐文治。第三部分专稿,是针对陈鸿森《清代学术丛考》一书的笔谈和评介。第四部分学人访谈,采访南京师范大学方向东教授。第五部分旧文新刊,迮鹤寿《齐诗翼氏学》、徐勤《春秋夷狄中国辨》。
【目录】
专题:中国文明史中的郑玄经学
003郑玄会通三礼学小论郭超颖
014《士昏礼》典礼结构试析王勇
043郑玄《周礼》学的三重世界陈壁生
089“(圣)人者天地之心”的郑学诠释——以“气性”与“煦妪”为线索蒋鑫
107郑玄受命说探赜刘斌
130敬:试论郑玄经学中孝的本质黄少微
150改制与复礼——何休、郑玄三统文质论析义高瑞杰
190郑玄、朱熹“格物”义之差异及其政治哲学含蕴李琪慧
211明堂历史的书写——以郑玄、惠栋的明堂论为例褚叶儿
经学史论
231《松崖文集》补遗四则谷继明
243包鹭宾经学观初探——以《经学通义初稿》(上篇)为中心肖朝晖
259“正人心,救民命”——唐文治经学宗旨的确立毛朝晖
专稿:陈鸿森先生《清代学术史丛考》笔谈
283考据的温度——拜读陈鸿森先生《清代学术史丛考》杂感陆胤
291进路、方法与关怀——读陈鸿森先生《清代学术史丛考》张涛
299学术本来的风景——读陈鸿森先生《清代学术史丛考》随感李霖
302“采铜于山”与“入山问樵”——书陈鸿森先生《清代学术史丛考》后董婧宸
学人访谈
317方向东:经学文献研究漫谈郭超颖采访
旧文新刊
331齐诗翼氏学迮鹤寿著,闫林伟整理
389春秋夷狄中国辨徐勤撰,郜喆点校
【前言】
在中国学术史、思想史上,郑玄是最重要的核心人物之一。六经之中,最能以一经之学贯通群经者,莫过于礼学;在实际上以礼学贯通群经者,莫过于郑玄。郑学大行于天下,塑造了一个漫长历史时期的政教制度:自三国至宋初,凡礼学理论之授受,莫不根于郑玄;凡朝廷之议礼论证,郊天、宗庙、丧服诸方面,莫不源出郑学。可以说,郑玄礼学成为塑造中国古典文明的重要因素。
正因为郑玄在经学史、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清代回归汉学,主要就是回归郑玄。其文字训诂、文献考据、典章制度诸方面,都成为清代学术的远源。清学中有专言“汉宋”者,宋学之代表是朱熹,汉学之代表即郑玄。可以说,一部经学史,如果离开郑玄,便无法成立;一部文明史,如果无视郑玄,便不免肤浅。
然而,民元以后,郑玄与经学、礼学一样,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从现代学科的角度看,任何单一学科,无论是文学、历史还是哲学,都无法有效对郑玄经学进行深入的理解。理论上说,现代学科转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以现代人的眼光、角度来理解传统,使传统成为现代生活的精神与思想资源。但事实上,许多在传统学术中占据中心地位的人物、思想、学术,在现代学术版图中无法容身,郑玄经学即是典型例子。民国时期的郑玄研究,其最佳者仍是清代学术的延续,如曹元弼《周易郑注笺释》《尚书郑氏注笺释》《孝经郑氏注笺释》、张锡恭《丧服郑氏学》、顾实《大学郑注讲疏》《中庸郑注讲疏》,等等。而以现代学术方式来研究郑玄,成果乏善可陈。
1980、1990年代的郑玄研究,即便是从学科角度讨论其音韵训诂、文献考据的专著、论文,也极为少见。比较重要的相关著述,只有王利器《郑康成年谱》(齐鲁书社,1983)与张舜徽《郑学丛著》(齐鲁书社,1984)。《郑康成年谱》综合清人成果,是目前可见最为完善的郑玄年谱。《郑学丛著》收录张舜徽《郑学叙录》《郑氏校雠学发微》《郑氏经注释例》《郑学传述考》《郑雅》《演释名》数种著作。及至21世纪的前10年,郑玄研究仍然青黄不接。这一时期的研究著作,主要有杨天宇《郑玄三礼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从礼学来理解郑玄;另有唐文编著《郑玄辞典》(语文出版社,2004),广搜群经郑注中的字词训诂,以之为纲,集为一册。
自2010年代开始,郑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这与经学研究的重新开展密切相关。这一时期对郑玄的研究,不再局限于文字训诂、文献考据,而且随着经学的兴起扩展到经学的方方面面,群经尤其是三礼的郑注受到广泛重视。可以说,21世纪以来的经学复兴,在学术研究上最为显著的成绩,是郑玄研究重新受到重视,郑玄经学对中国文明的重要性逐渐成为共识。
本辑专题为“中国文明史中的郑玄经学”,首先,“文明史”意味着一种学术视野,即从中国文明的角度来理解郑玄,理解郑玄对文明的意义。采取文明史的角度而非现代学科的角度,主要原因在于,无论是经学还是礼学研究,都不可能在单一的现代学科中完成,郑玄研究也是如此。真正的郑玄研究,不是需要跨学科的视野,而是需要先放下学科的一偏之见,直接面向郑玄经注本身,去理解郑玄对经学、对礼学乃至对思想史、文明史到底意味着什么。其次,强调“郑玄经学”,旨在以一种更为完整的角度来理解郑玄,因为郑玄经学的核心是三礼,郑玄通释三礼之书以成一家之学,六朝隋唐人所称“礼是郑学”是也。除三礼外,《易》《书》《诗》《论语》《孝经》诸书,郑玄咸有注释,在遍解群经过程中构建了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创造性的经学概念。因此,要从整全的经学视野来看待郑玄,把郑玄理解为一个伟大的经学家。
在当代中国学术中,郑玄研究刚刚重新起步,对郑玄理解的深化,同时也是对中国文明、对经学理解的深化。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