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贵平】学习圣人的快乐之道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1-10-28 08:00:00
标签:


     
     
     
    学习圣人的快乐之道
    作者:陈贵平
    来源:作者赐稿《儒家邮报》发表
    时间:西历2011年10月28日 
      


     
      作者简介: 陈贵平,男,西历1970年生,法律硕士,律师、注册会计师、准保荐代表人,投资银行专业人士,40岁开始醉心于学习落实中华传统圣贤文化,立志学做圣贤,儒、佛兼修,组织成立了信达谦德圣贤文化读书协会并任会长。 


     
    今年9月28日是我国伟大的圣人孔子诞辰2562年。为纪念圣人,本人不揣浅陋,特撰此文,一者拉近历史的距离,学习和体会圣人的快乐,二者明了圣人的快乐之道,真正获得快乐的人生。
    
    我常想,究竟怎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快乐的人生。试看当今社会,贫贱的人很不快乐,富贵的人也并不快乐,许多大富大贵者、位高权重者非但不快乐,反而罹患严重的抑郁症、焦虑症,甚至为此自杀者也时有耳闻。从郁郁不得志的社会底层人士到功成名就的社会高层人士,何以会有那么多不快乐的人呢?
    
    认真学习(指“学而时习之”)《论语》等圣贤文化经典,我们就会慢慢明了圣人(圣人就是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真谛的人)何以快乐,我们常人何以不快乐了。
    
    《论语》开篇,孔子就告诉我们人生快乐之道。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按照通常的解释,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夫子说:“学了,能够时常反复练习,心中不是很欢喜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前来,不是很快乐吗?学有所成,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心怀怨恨,不也是一位君子吗?”
    
    孔子这段话看似平淡无奇,但若仔细去体会、玩味,意思却非常深广,圣人开篇就教给我们的道理绝对不会那么浅显。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时时学习圣贤文化,就可以开发我们人人本有的快乐之源泉。
    
    学是觉悟的意思,即我们接受圣贤文化教育而破迷开悟,习是依教奉行,依照古圣先贤的教诲,练习、实践、运用所学圣贤文化于实际生活,时就是时时、不间断,学而时习之就是将所学圣贤文化,时时依教奉行,不间断地运用于实际生活,乃至起心动念、一切言语行为都与所受圣贤文化教育相应。说,同悦。悦是喜悦的意思,不亦说乎意思是,我们学了圣贤文化有所觉悟以后,时时能够诚敬地依教奉行,将古圣先贤的教诲内化为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行为,去除贪嗔痴慢诸多烦恼根源,气质为之变化,心中油然而生欢喜、愉悦之情,恢复人人本有的快乐,这就是圣人的快乐之道。简言之,人的本性本善,是快乐圆满无缺的,常人之所以烦恼而不快乐,就是迷失了本性,被贪嗔痴慢诸多烦恼习性所障碍,因此,圣人的快乐之道就是学习圣贤文化,去除烦恼习性,恢复人人本有的快乐本性,人生就快乐了。《三字经》把这道理说得很清楚:“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是他之前2500年中华圣贤文化的集大成者,其学行准则,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这也是中华圣贤文化的学习纲要,以伦理道德教育为基础和根本。具体而言就是以五伦八德教育为本,五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八德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五伦八德是人的本性的体现,以五伦八德教育为本的传统圣贤文化教育,是开发人人本有快乐的快乐之道。用现代语言来说,一个人立志于接受圣贤文化教育,以正其心,就能种下伦理道德的种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唯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让人真正找到快乐之道。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对于贫贱、富贵、顺境、逆境都能始终乐天知命、不怨天尤人、安贫乐道、乐以忘忧。
    
    圣人孔子一生为学,“信而好古”,志于学道、修道、行道、守道,志在古圣先王大道,就是他孜孜以求的大同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而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是礼坏乐崩的社会,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一生之中除了在鲁国从政四年(50岁左右出仕,历任鲁国中都宰,司空,大司寇,历时四年左右)算是辉煌岁月外,多数时间“好从事而亟失时”,周游列国十四年推行大道,更是栖栖遑遑,累累若丧家之犬,大道不得而行。
    
    就是这样的人生境遇,孔子在顺境不贪爱,在鲁国官至大司寇时因为大道不行而挂冠而去,在逆境不嗔恨,不怨天尤人,而是乐天知命,安贫乐道,乐以忘忧,真的是“人不知而不愠”!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假若时机不合,不逢伯乐,空怀大才,无处去用,大道不行,不可牢骚不平,心怀怨恨,自伤中和,应该乐天知命,养气持志,不怨不尤。圣人孔子的一生给我们示现的正是“学而时习之”和“人不知而不愠”。
    
    有一次,孔子对弟子慨叹说:“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意思是,孔子说:“没有人能知道我了吧!”子贡问道:“为什么没有人能知道夫子呢?”夫子说:“不怨恨天,不责备人,下学人事而渐达天命,能知道我的恐怕只有上天了。” 
    
    周游在楚国时,叶公问孔子的弟子子路,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一时答不上。孔子听到后,对子路说:“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意思是说:“你何不这样告诉他:孔丘的为人啊,发愤求学竟然会忘了吃饭,快乐而忘记了一切的忧愁,连自己老境将至也不知道,如此罢了。” 
    
     圣人孔子少私寡欲、安贫乐道及对待富贵贫贱得失的乐观态度是最值得当今社会人们学习的快乐之道。
    
    有一次,孔子弟子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意思是,子贡说:“人虽贫穷,而不谄媚求取,人虽富有,而不骄傲,怎么样?”夫子说:“还算可以。然而不如贫而能乐道,富而能好礼。”试想,当今社会有几人能真正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更别说做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了,多见“贫而谄媚,富而傲慢”的人,这样的人岂能过得快乐!
    
    还有一次,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意思是说:“吃粗饭,喝凉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不正当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天上的浮云。”当今社会,多少人在巧取豪夺不义的富贵呢?又有多少为富不仁的人呢?他们岂能真正过得心安理得、快乐无忧!
    
    孔子还称赞弟子颜回安贫乐道,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意思是说:“颜回真是贤德的君子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中,他人忧苦而难以忍受,而颜回却能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颜回真是贤德的君子啊!”颜回的生活在我们常人看来真是苦不堪言,忧苦难忍,但是颜回好学求道,早已恢复了人本有的快乐,因此颜回对自己的箪食瓢饮居陋巷的生活状况根本不以为苦,不会改变他本有的快乐!颜回安贫乐道的境界让我们明了快乐与否不在于是否过着名车豪宅、锦衣玉食的优越物质生活,而在于我们是否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的真谛,人生的意义。
    
    庄子曾经说过:“鹪鹩巢于森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意思是,鹪鹩这种鸟在森林做巢,也不过占据一棵树的一枝桠,不可能占据整个森林;偃鼠到河里饮水,也不过喝饱肚子,不可能把整条河水占有。可见,人生的快乐与否不在于无止境追求和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在于少私寡欲、知足常乐。
    
    当然,孔子并不排斥正当合义的富贵。他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意思是:“财富若是正当合义可求的,即便是执鞭的卑贱职业,我也可以去做。如果那财富是不义可求的,我还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吧!” 又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意思就是:“富足与高贵,这是每个人都渴求的,但如果是不正当得的,君子就不会接受;贫困与低贱,这是每个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方法抛弃,君子也就不会摆脱它。”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正是古圣先贤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相比之下,当今社会,人们贪嗔痴慢烦恼之根恣意滋长,自私自利泛滥成灾,贪欲横行,唯利是图,贫富两极分化使很多人心理极度失衡,导致嫌贫爱富盛行,甚至有年轻女孩在电视上公开宣称“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后笑”。远离圣贤文化教育使许多人失去了快乐的本性,枯竭了快乐的源泉。
    
    圣人孔子及其弟子给我们留下的圣贤文化经典《论语》,处处都闪烁着古圣先贤的智慧光明,为我们揭示宇宙人生的真谛,为我们指明真正的人生快乐之道,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和体会。
    
    古圣先贤告诉我们,学习圣贤文化,要以谦卑和诚敬之心,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真正依教奉行,才能真正受益于圣贤教诲,正如一位古大德所言,“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这样“学而时习之”,才能真正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的真谛,开发和恢复我们人人本有的快乐,“不亦说乎”?!
    
    最后,我还是以圣人孔子的名言结束本篇文章吧。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意思是,圣人孔夫子说:“如果早晨能够体悟到宇宙人生的真谛,那么晚上死去都是可以的。”人生如果能够像古圣先贤一样破迷开悟,了脱生死,岂有不快乐的呢?!
    
    
    附:推荐《论语》最佳深入读本:
    
    1、李炳南 讲述:《论语讲要》,台中莲社;
    
    2、朱景东 讲述:《论语便蒙笺》,
    
    http://yx.donglin.org/kechengxiazai/2010/1021/5463.html;
    
    3、钱穆 著:《论语新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惠赐儒家中国网站发表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