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苔春百載,碑字动幽襟——“重走朱子路”诗歌特刊
           
来源:“ 石庵诗社”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五月十八日庚子
           
          耶稣2022年6月16日
           
          
莫惜杖履,一路前行,一路诗意
          
——石庵诗社特刊(八)
          
          
          
          
1、石庵书院→莒口(5月6日)
            
          
重走朱子路(七绝八庚)
          
念之
          
山间四月游人少,云影帘开日色清。
          
古道乱石溪壑险,莫惜杖履共君行。
          
          
          
无题(七绝十五删)
          
行义
          
碧涧幽幽绕玉关,晨莺自得野云闲。
          
青山何必游人至,春雨晕开千古颜。
          
          
          
  
          
西山摩崖石刻
          
          
2、莒口→西山 隐西山房(5月7日)
            
          
重走朱子路(一)
          
金峰老师
          
遥慕石庵有壮举,日行千里入云迟。
          
西山精舍今何在?湖畔隐房遇故知。
          
          
宿西山房(七绝八庚)
          
行义
          
残垣虽败碧山清,远客踏歌飞鸟惊。
          
风雨犹能行古道,垄间亦可遇真情。
          
          
登西山(七绝八庚)
          
行义
          
花红叶翠雨中行,结伴长歌飞鸟惊。
          
佳景何须求五岳,西山遍地引诗情。
          
          
下西山(五绝八庚)
          
行义
          
晓雾绕山城,林深水纵横。
          
依依通古道,只待后人行。
          
          
访隐西山房(七绝十五删)
          
念之
          
城中车马笙歌盛,陋室寻芳入野间。
          
临水躬耕待访者,青灯静夜话西山。
          
          
登西山(五绝十一真)
          
念之
          
远赴西山客,悬灯觅古尘。
          
幽幽松柏立,看遍宦游人。
          
          
          
          
云谷
          
晦庵草堂·朱子所建
          
          
三、西山→云谷山 晦庵草堂(5月8日)
            
          
过西山(五绝十一真)
          
张平老师
          
溯源耽古道,偕隐买山人。
          
涧底溪花少,幽兰独自春。
          
          
注:
          
1、西山,朱子高足蔡元定(西山先生)隐居著书之处。存有宋理宗御书“西山”二字摩崖石刻,唐末城墙水闸门等军事遗址。
          
2、偕隐,东汉鲍宣与桓少君夫妇同归乡里,指现隐居于西山的罗、苏夫妇。 
          
3、买山,喻贤士的归隐。
          
          
重走朱子路(二)
          
金峰老师
          
辞别罗隐下西山,密林深处水潺潺。
          
顺溪而下寻芳迹,晨雨绵绵人蹒跚。
          
          
          
登云谷山(五绝十四寒)
          
行义
          
春草掩人迹,山高行愈难。
          
莫言前路远,谈笑伴幽兰。
          
          
          
访高明道观(七绝十三元)
          
行义
          
林深山静幽人少,结友而行欲溯源。
          
道观忽逢清净雨,且听流水勿多言。
          
          
          
访浑头林(七绝六麻)
          
行义
          
细雨霏霏花未发,巷间往复欲寻茶。
          
绿枝欲补古宅色,新燕徘徊无几家。
          
          
          
登云谷山(五绝十一真)
          
念之
          
疑是山花尽,幽然树色新。
          
欲寻精舍远,偶识隐居人。
          
          
          
无题(五绝八庚)
          
念之
          
兰溪皆秀色,风雨溯石清。
          
圣迹山中隐,良人伴我行。
          
          
          
          
4 云谷山 晦庵草堂→黄土(5月9日)
            
          
夜宿云谷(五律十一真)
          
张平老师
          
溪山寻圣迹,涧谷四时春。
          
木落空樵径,松孤倚我身。
          
登云时沐雨,斜道暮催人。
          
夜静听泉语,悲心自朴真。
          
          
注:云谷山,朱子所创第二所书院晦庵草堂所在地,现为道观,有山泽道长修道于此。
          
          
题云谷故道 (五绝十二侵)
          
张平老师
          
古道来人少,杉松沐雨深。
          
阶苔春百載,碑字动幽襟。
          
          
          
重走朱子路(三)
          
金峰老师
          
东山古村枇杷美,富墩乡邻存古风。
          
辞别翁媪登云谷,不知何日再相逢。
          
          
          
下云谷山(五绝一先)
          
行义
          
林间寻驿路,山雨自绵绵。
          
出入白云里,也学天上仙。
          
          

 
          
5、黄土→兴田(5月10日)
          
          
城村古渡口(七绝十四寒)
          
张平老师
          
截断洪流雨幕寒,云山漫漫起篙竿。
          
滩头鸥鸟忘机处,思古悠游天地宽。
          
          
          
崇阳溪渡
          
金峰老师
          
水若蛟龙卧,坝下千鸥渔,
          
急流险滩处,却开一垄渠。
          
          
          
城村遇雨 (五绝五微)
          
行义
          
一江白练分山色,怒水东归溅我衣。
          
风雨欲催行客去,独留鸥鹭各自飞。
          
          
          
江上(五绝十五删)
          
念之
          
苍茫江色里,鸥鹭御风还。
          
逝水孤舟远,羡渔天地间。
          
          
          
观古汉城有感(五绝八庚)
          
念之
          
从前歌舞盛,百里覆王城。
          
今剩阶前土,繁华谁与争?
          
          
          
          
6、兴田→五夫(5月11日)
          
          
行于路中(五绝一先)
          
行义
          
细雨未遮山水色,莺啼婉转绕河滩。
          
虽行百里身乏力,想见文公心肃然。
          
          
          
          
7、悠游古镇(5月12日)
            
          
观屏山书院有感(五绝十一尤)
          
念之
          
穷经千百载,论道共吟游。
          
书院今犹在,何人谓子忧。
          
          
          
          
8、五夫→崇雒(5月13日)
          
          
雨后(五绝十一真)
          
行义
          
五更寒意重,雨过沥香尘。
          
风起日初醒,落红又遇春。
          
          
          
          
9、崇雒→考亭书院→石庵书院(5月14日)
            
          
终至考亭(五绝十二侵)
          
行义
          
日落映庭宇,殿前青鸟吟。
          
思贤寻百里,终见古人心。
          
          
          
行至考亭(五绝五微)
          
念之
          
行迹山林晚,考亭日色微。
          
殿中夫子像,若待众人归。
          
          
供稿:
          
张平老师  金峰老师
          
行义同学 念之同学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