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雪崑《孟子哲学》出版暨前言

栏目:
发布时间:2022-05-27 21:27:01
标签:《孟子哲学》

卢雪崑《孟子哲学》出版暨前言

 

 

 

书名:《孟子哲学:孔子哲学之传承与道德的形上学之奠定》

作者:卢雪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4月

 

 

【作者简介】

 

卢雪崑教授,广东人,牟宗三先生嫡传弟子,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哲学、康德哲学研究学者,《牟宗三先生讲演录》整理者。1983年考入香港新亚研究所,师从牟宗三先生研习哲学,1990年于钱穆先生创办的香港新亚研究所获哲学博士学位后留所任教迄今。现任香港新亚研究所专任教授、导师、研究员,兼哲学组主任。2001年、2002年暑期于德国美因茨大学康德研究中心做访问研究。

 

主要著作有《意志与自由——康德道德哲学研究》《实践主体与道德法则——康德实践哲学研究》《康德的自由学说》《儒家的心性学与道德形上学》《通书太极图说义理疏解》《复兴孔子继往开来:你需要的哲学与思维修炼》《孔子哲学传统:理性文明与基础哲学》《常道:回到孔子》《康德的批判哲学:理性启蒙与哲学重建》《物自身与智思物:康德的形而上学》《牟宗三哲学:二十一世纪启蒙哲学之先河》《孟子哲学:孔子哲学之传承与道德的形上学之奠定》等。

 

主要内容

 

本书以《孟子》理义为要,所论建基于扎实的文本细读之上,结合康德学说,依次第而揭孟子哲学之纲宗。作者抽丝剥茧地梳证孔孟学脉相承之理路,指出孟子的贡献在于其上承孔子言“仁”的要旨,明确提出“仁,人心也”,论明本心之能即人的分定之性,并据此进一步言“尽心知性知天”,以此确立道德的形上学之宏规。进而援引中西典籍,合古今之论,诠释此宏规的创辟性,言明其有进于《中庸》《易传》之本体宇宙论,且有别于西方传统的思辨形而上学。随之宕开笔墨,延伸至实践智慧学、政治哲学等领域的相关探讨。文辞朴直晓畅,结构严谨有法,所述圆融无碍,孔孟哲学之义趣尽显于文间,从中亦可寻溯儒家学说于当代的深远意义。

 

【本书特色】

 

◆作者卢雪崑为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牟宗三的嫡传弟子,尤擅以康德学说阐发孔孟哲学。其将康德哲学体系释为一形上、形下的融贯系统,并将之移入对孔孟理义的分析之中,以周详严密的参照诠解,阐明二者若合符节。

 

◆本书对孔孟原典进行了扎实细致的解读,梳理孔孟哲学体系的形塑过程。孔子学说以求“仁”为宗,孟子承继孔子言“仁”的要旨,进一步确立道德的形上学之宏规。此宏规既有进于《中庸》《易传》之本体宇宙论,亦有别于西方传统的思辨形而上学,甚具创辟性。

 

◆作者学养深厚广博,分别从“性善说”“命运说”“政道说”“治道说”等多维度揭孟子哲学之义趣,并延展至实践智慧学、宗教学、政治哲学等领域的探讨。合古今之论重释经典,中西参照,环环相扣,精义迭出。

 

◆综考诸说,深入剖析人类心理机制,揭明本心具普遍立法之能。依此可自观身行,挖掘潜藏于自身的“人心之仁”,寻回真我之性并操存之,尤有教化作用。

 

◆本书为《常道:回到孔子》的姐妹篇,学术性与思想性兼具,文辞朴直晓畅,可读性强。博引儒家经典,摘其精髓,读之可亲近先贤思想,感悟华夏理性文明。

 

【目录】

 

第一章 孟子以“心”释孔子言“仁”

第一节 论孟子言“仁,人心也”及其包含的高层意欲机能之含义

第二节 论孟子言“心”包含“心即理”义

第三节 论孟子言“心”包含之“心即理”义与康德之意志自律学说相通

第四节 论本心之立普遍法则不依赖理智的直观

第五节 论意志自律以“心即理”为首出及道德情感之位置

 

第二章 孟子以本心言“性”而道性善

第一节 孟子创辟性的人性论

第二节 孟子论“性善”与“人禽之辨”

第三节 论言“性”的两层面及其主从关系

 

第三章 论孟子言“尽心知性知天”确立一个道德的形上学之宏规

第一节 通过康德的形而上学新论对孔孟所言“天”做哲学说明

第二节 论孟子言“尽心知性知天”展示的道德的形上学之规模

第三节 论孟子哲学包含的道德的形上学有进于《中庸》《易传》之本体宇宙论

第四节 论以《孟子》为背景解释《大学》言“心、意、知、物”之意义及其对儒家心学之贡献

第五节 论孟子依“尽心知性知天”确立的道德的形上学如理如实

 

第四章 孟子言“存心养性事天”包含的实践智慧学及向道德宗教之伸展

第一节 从道德的形上学进至实践智慧学之概述

第二节 论孟子言“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包含实践智慧学

第三节 论孟子言“心”“性”“天”包含之先验综和的思维模式

第四节 关于孟子言“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之哲学说明

第五节 关于孟子哲学包含的道德的宗教之哲学说明

 

第五章 孟子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孟子的“政道说”

第二节 孟子的“治道说”

第三节 孟子论政权更易之道与“义战”

第四节 孟子政治哲学与现代化之前途

第五节 儒者当今时代之使命

 

附录一 康德著作引文来源及缩略语说明

附录二 康德著作书名及论文篇名汉德对照

附录三 本书引用康德语采用或参考之中译本

附录四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

 

写在前面的话

 

卢雪崑

 

2016年《常道:回到孔子》出版,旨在论明孔子哲学首出的根源智慧就在当机指点“仁”。“仁”内在于每一个人自身,乃普遍法则所由出,因而是于一切人中间普遍传达之能。用康德哲学的话说,立普遍法则之能乃是理性之真正使用,依此,我们指出孔子哲学乃理性本性之学。孔子言“仁者,人也”(《中庸》第二十章)、“人能弘道”(《论语·卫灵公第十五》)作为基础哲学,阐明了人性之根、社会之本。

 

现在,出版《孟子哲学:孔子哲学之传承与道德的形上学之奠定》,旨在论明:孟子乃继承孔子哲学而确立其传统之规模的第一人。孟子之前虽有再传、三传弟子阐发孔子之慧识,如《易传》《中庸》《大学》,世所公认为先秦儒家经典,然均未如孟子之周全而明确地把握孔子言“仁”之大旨。孟子承传孔子言“仁者,人也”,标举孔子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其贡献在:依据孔子直透人心之根本言“仁”,而明确提出“仁,人心也”(《孟子·告子章句上》)。其依孔子言“仁”所包含的普遍法则义、万物一体义、创生不已义,揭明本心之普遍立法之能(“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同前]、“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尽心章句上》]),以及道德世界的创造之能(“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章句下》]),并依此正式揭明本心之能就是人的分定之性。由之,本心(仁)成就人自身为道德者及创造世界为道德世界的创造义得以确立。据此进一步言“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万物皆备于我”“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尽心章句上》)即展开一个以每一个人自身禀具的本心为真实无妄之根源,而上升至绝对必然义之“天”的形上学,此堪称道德的形上学,而区别于西方传统的思辨的形而上学。

 

依以上所论,我们指出:孟子依孔子“践仁知天”之义而言“尽心知性知天”,以奠定孔子哲学传统之宏规,此宏规根于本心(人心之仁)之普遍立法及创造之能而扩展至道德世界,乃至天地万物为一体的道德目的论下的宇宙整全,故堪称道德创造的形上学。据此,继《常道:回到孔子》之后出版《孟子哲学》,而并无专著论《易传》《中庸》《大学》,尽管此三书均是先秦儒家孔子哲学传统中之典籍。此外,必须表明,《孟子》《易传》《中庸》《大学》以外的先秦儒家诸学派不在我们的孔子哲学传统研讨之列,因该研究只探讨根于孔子而发之哲学传统,而不及思想史、文化史,确切地说,凡不涉道德的形上学者,本研究均搁置不论。如于思想史及社会制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荀子,并不被列入本系列研究中。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