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耀明】封龙书院:把科学传授也纳入其中

栏目:中央党校机关报儒家道场系列
发布时间:2022-05-07 01:44:52
标签:封龙书院

封龙书院:把科学传授也纳入其中

作者:吴耀明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四月初六日己未

          耶稣2022年5月6日

 

“天作高山,寔惟封龙。平地特起,灵亮上通。嵯峨竦峻,高丽无双。神燿赫赫,理物含光。”汉刻名碑《封龙山颂》记载了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南20公里处的历史文化名山——封龙山的巍然壮观、钟灵神秀。封龙山之所以出名,不单是因为有珍贵的汉碑《祀三公山碑》《白石神君碑》名扬四海,也不仅仅在于巍峨绮丽的山水风光,而更在于这里曾有一所在中国教育史上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书院——封龙书院。书院由北宋名相李昉创建,金元时期因李冶、安熙等著名学者任山长兴盛一时,成为河北地区文化教育中心,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经世致用、造福乡梓的人才,传下了绵延千年的文脉。

 

北方最著名的书院之一

 

封龙书院的历史,可溯源到东汉名士李躬在此结庐讲学,自汉唐以来,封龙山因其山清水秀、环境优雅就一直吸引着文人志士前来读书游学,至宋元时期封龙山书院兴盛一时,共有三所书院:封龙书院、中溪书院和西溪书院。李昉在封龙山南麓和北坡分别创办了封龙书院和中溪书院,后来学者张著在龙首峰西创办了西溪书院。封龙山林立三所书院,成为河北书院最密集的地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封龙书院的创办者是北宋名相李昉。李昉(925—996年),字明远,深州饶阳人,后居真定,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丁忧期间回到真定,在封龙山创立封龙书院,收徒讲学。宋初任中书舍人,宋太宗即位后任户部侍郎、工部尚书、文明殿学士、参知政事、平章事,以司空致仕,卒赠司徒,谥号“文正”。

 

李昉为人正直无私,为官持重稳健,待人敦厚、不念旧恶,有做宰相的器量,深受宋太宗赏识,被宋太宗评价为“善人君子”。李昉平日喜读诗书,留下了“朝退归来只在家,诗书满架是生涯”“满架诗书满炷香,琴碁为乐是寻常”的诗句,时人评价其“为文章慕白居易,尤浅近易晓”,成为“白体诗”的代表人物。李昉还主持编修了《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三部大型类书,在保存整理古代文献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正是在李昉的主持下,封龙书院才正式以书院的形式走上了历史舞台,以制度化、正规化提升了办学水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封龙书院也成为我国北方最著名的书院之一。

 

促进自然科学研究与传播

 

宋元以来,封龙山所在的北方地区屡遭战乱,封龙书院几度废弃、却又屡废屡兴。金元之际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李冶来到封龙山,修整李昉讲堂、重振封龙书院,聚集了饱学之士讲学,也吸引了数千学生前来求学。他力邀好友著名文学家元好问、儒臣张德辉在封龙书院讲学,人称“龙山三老”。封龙书院“聚徒数千人,朝暮讲诵不辍”“四方负笈来学者,如坐春风”。培养了很多德才兼备、颇有成就的学生,如:著名元曲名家白朴、李文蔚,驻守真定汉人世侯史天泽的儿子史杠、史杞,儒臣王思廉、王德渊、焦养直、张翼等,这些师生在历史上都赫赫有名,产生了遍及全国的影响。

 

李冶(1192—1279年),字仁卿,号敬斋,我国著名的宋元四大数学家之一。李冶自幼聪颖、极爱读书,学习刻苦、学问精进,金正大七年(1230年)中进士,授钧州知州,蒙古灭金后流亡山西。1251年,李冶回到元氏县,重修封龙书院讲学。元世祖忽必烈闻其贤,前后三次召见,首次见面时问其治天下之法,答曰:“为治之道,立法度、正纪纲而已。”忽必烈即位后欲重用他,李冶以老病婉言谢绝。至元二年(1265年),又召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同修国史,李冶勉强就职,仅一个月因病辞归,终老于封龙山,谥号“文正”。清代学者施国祁评价李冶“讲学著书,秘演算术,独能以道德文章确然自守,至老不衰”。

 

李冶喜好读书、涉猎广泛,在数学、天文、历史、文学、哲学、医学等领域均有深入研究,并均有建树,成为集多门学问为一体的大学者,著有《测圆海镜》《益古演段》等书。李冶在数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对天元术(设未知数并列方程的方法)的总结与提高,改变了用文字描述方程的旧法,使方程理论基本上摆脱了几何思维的束缚,实现了程序化。这是对中国独创的半符号代数的重大发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理论,比欧洲发明类似的半符号代数早了300多年。清代学者阮元对其数学成就评价道:“立天元者,自古算家之秘术;而《海镜》者,中土数学之宝书也。”

 

李冶在封龙书院讲学近20年,注重教学相长,把讲学传授和专业研究结合到一起,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教学理念上,他认为,对于求学的人,应该不问出身、不限年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以期达到劝善明理的教育目的。他还教导学生,不要迷信古人和权威,要批判地继承学习前人知识和方法。在教学内容上,除了理学,李冶把数学、天文学的讲授也纳入教学中,这是和其他书院相比最大的特色。李冶主持封龙书院期间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促进了自然科学的研究和传播,加快了数学、天文学和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结合,在中国科技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方理学重镇

 

李昉、李冶都中了进士,身后得到了文臣最高谥号“文正”,可见其事功得到了朝廷高度认可。元代中期的山长安熙却不屑仕进、一心治学,在封龙书院讲学14年,使程朱理学在河北得到更广泛传播。

 

安熙(1269—1311年),字敬仲,号默庵。年轻时仰慕理学名儒刘因(号静修,人称“静修先生”),欲前往容城刘因门下就学,但刘因逝世,遂跟从刘因门人乌冲学习,成为刘因的私淑弟子,热心搜集编订刘因遗著,笃守并传承程朱理学。后人评价安熙对刘因创立的静修学派传承贡献最大。这一学派以师承为主线,承传数代,绵延百年,著述宏富,成就卓越,构成了元代北方文派的主体。

 

安熙在《封龙书院释菜先圣文》中自述心迹,表达了对程朱理学的推崇。为学上,他主张以圣贤为师,主张“余力学文,穷理尽性,循循有序,发轫圣途,以存诸心,以行诸己,以及于物,以化于乡”。教学上,主张“教人入学以居敬为本,读书以经术为先”。培养了数百名弟子,其中苏天爵、安煦、李士兴、杨俊民、鲁古纳丁、王治书等皆有所成就、青史留名。至此,封龙书院成为北方理学重镇,对周边地区理学传播、教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回望千年,封龙书院在李昉、李冶、安熙等一代代学者的主持下,广泛地传播了儒学(特别是理学)和科学(特别是数学),成为河北文脉最长、影响最大的书院,促进了北方地区文化传承和教育发展,为人才培养、理学兴盛、民族融合、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