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震、申绪璐主编《中国哲学的丰富性再现:荒木见悟与近世中国思想论集》出版暨序言

栏目:
发布时间:2022-03-15 19:03:12
标签:中国哲学的丰富性再现

吴震、申绪璐主编《中国哲学的丰富性再现:荒木见悟与近世中国思想论集》出版暨序言

 

 

 

书名:《中国哲学的丰富性再现:荒木见悟与近世中国思想论集》

主编:吴震、申绪璐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作者简介】

 

 

 

吴震

 

吴震,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执行副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儒学研究会会长、国际儒联理事暨学术委员会会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宋明理学、东亚儒学等。主要著作有《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传习录》《朱子思想再读》《孔教运动的观念想象》《阳明后学研究》《泰州学派研究》《明未清初劝善运动思想研究》《儒学思想十论——吴震学术文集》等。

 

 

 

申绪璐

 

申绪璐,1982年生,河南新乡人。郑州大学哲学系本科,复旦大学中国哲学硕士、博士,博士期间赴日本九州大学中国哲学史研究室访问学习。现为杭州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多次赴日本九州大学、信州大学、东洋大学、福冈教育大学等高校访问交流,主要研究方向为宋明理学、江户儒学。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的丰富性再现:荒木见悟与近世中国思想论集》为日本学者荒木见悟的纪念论文集,缘起于去年复旦大学召开的学术会议,共分五个部分:荒木见悟先生思想特色、荒木见悟先生与宋代思想研究、荒木见悟先生与明代思想研究、荒木见悟先生与宗教思想研究、荒木见悟先生生平述论,计收文章21篇。

 

【目录】

 

序  吉田公平  

 

第一编  荒木见悟的思想及其生平

 

荒木见悟先生的哲学研究特色

——以岛田皮次先生的思想史研究为对比  吉田公平  

作为哲学方法论的“本来性一现实性”

——就荒木见悟《佛教与儒教》而谈  吴震  

“本来性与现实性”小论  中纯夫  

日本九州学派的成立与展开  钱明  

荒木见悟博士福冈学艺大学在职时代的研究  鹤成久章  

 

第二编  荒木见悟的中日思想研究

 

荒木见悟与日本思想史研究  泽井启一  

我的回忆

——荒木见悟《朱子学的哲学特色》与江户思想史研究  田尻祐一郎  

如何解释朱子学“格物”说之“理”

——以荒木见悟《新版 佛教与儒教》为中心  市来津由彦  

荒木见悟先生宋明思想研究之特色

——以其朱子学研究为探讨中心  藤升伦明  

论荒木见悟的“南宋功利学”研究  早坂俊广  

荒木见悟先生明代思想史研究的意义  荒木龙太郎  

良知心学与晚明思潮

——荒木见悟《阳明学的位相》浅析  三浦秀一  

心创造理

——荒木见悟教授“心即理”解释的可能性  小路口聪  

荒木见悟的聂双江研究  伊香贺隆  

《明代思想研究》译者解说  陈晓杰  

 

第三编  荒木见悟的明代佛学研究

荒木见悟明代佛教研究再省思  廖肇亨  

荒木见悟《忧国烈火禅》之评介  张崑将  

宋明思想史中的《楞严经》

——荒木见悟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吴孟谦  

 

附录一:荒木见悟先生年谱  

附录二:荒木见悟先生著作、编著及论文目录  

作者、译者简介  

后记  

 

序言

 

序吉田公平

 

荒木见悟先生的研究领域为中国隋唐以后的佛教思想和宋代以后的儒家思想。荒木先生没有截然区分佛教和儒家,而是探求两者根本之处共有的思维方式,并为此设定“本来性·现实性”的分析视角。这一分析视角是荒木先生在九州大学大学院就读时提出,并以此做出了丰硕的成果。代表性的著作就是《佛教与儒教——中国思想的形成》,而且《明代思想研究》以后的成果都是《佛教与儒教》的展开。虽然有些领域已有先行研究,但更多是前人未曾涉及的崭新领域,有人比喻是以重型推土机开拓荒野。《佛教与儒教》由“第一章华严经的哲学”“第二章圆觉经的哲学”“第三章朱子的哲学”和“第四章王阳明的哲学”构成。《华严经》、《圆觉经》、朱子、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学界都不陌生,仅此算不上是未开拓的领域,然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将四者进行统一分析,以“本来性·现实性”的崭新解析视角,作为各自具有独特性的“哲学”进行分析。以往基于研究者个人观念信奉的护教论研究汗牛充栋,荒木先生没有采取这样的立场。为了说明荒木先生研究的划时代意义,我想先回顾一下日本对中国哲学思想接受和研究的历史。

 

日本真正地接受并研究中国哲学思想是从江户时代开始、十七世纪以后的事情。十七世纪,德川幕府体制建立,国内战争平息,人们关心的焦点不再是杀人的兵学武术,而是和平共生的文治。与明、清、朝鲜关系的缓和,带来与明、清贸易的兴盛,各种书籍文物直接或者通过朝鲜半岛长期大量输入。藤原惺窝、林罗山、中江藤树等学者受到未知世界之广大和深刻的压倒性冲击。他们沉醉于理解新世界,并将其与自己的社会适应。他们以继承者自居。

 

江户时代统治阶层的指导理念是儒家,但佛教是承担禁止基督教传播的正统思想。每一个人被强制成为特定寺院的信徒,佛教思想具有制度的正当性。必须成为特定寺院的信徒,即使儒者也不能避免。佛教的吊诡之处亦在于此。即使没有布教活动,信徒也不会断绝。因此江户时代,佛教哲学的研究成果等同于无。佛教研究的兴盛反而是明治初期毁佛废释、基督教再次传入之后的事情。遗憾的是即便如此,佛教的门派意识依然强烈。

 

荒木先生的儒学研究没有道统观念的束缚,佛教研究也弱化门派意识。荒木先生本人是一位虚敬的安芸门徒(亲鸾开创的净土真宗)。《云栖袾宏的研究》表现出安芸门徒意识的淡化,《圆觉经》《华严经》的哲学以及之后禅宗等研究中,完全摆脱了门派意识。对于拘泥门派的意识,荒木先生给予严厉批判(参《对禅者的建言》)。

 

我有一次对荒木先生说:“先生是学鬼(学问之鬼)。”略作谦虚后,荒木先生骄傲地接受了。无论如何,荒木先生的“求知”欲非常强烈。“知”之事虽然很普通,但“真知”决不容易。展现荒木先生终身无论如何也要实现“求知”的初心,这就是《释迦堂之路》。

 

荒木先生在学问上的导师是楠本正继、西田几多郎和高桥里美三位前辈,直接师事楠本正继先生。西田几多郎和高桥里美两位先生的恩情是通过他们的著作获得。得知荒木先生对佛教思想的浓厚兴趣,楠本正继先生指出今后的中国哲学研究中佛教研究是不可或缺的,鼓励做佛教思想的研究。事实上,楠本正继先生出生于新儒学研究的书香世家,特别以朱子学为家学,不过楠本正继先生不是囿于门户之见的道学家。在此方面,荒木见悟先生得益于良师。高桥里美先生最早批判西田哲学。高桥里美质疑,西田哲学是否过于专注人之本来性的探求,欠缺现实性的思考。荒木见悟先生后来提出“本来性·现实性”的解析视角,无疑受到西田几多郎和高桥里美的刺激,孕育出《佛教与儒教——中国思想的形成》这一开创性成果的基本视角,在此作了准备。

 

实际上,荒木先生还有一位导师,即人矢义高先生。特别是汉语方面,一有不懂的词汇就赴京都请教,荒木先生谈到这些充实的经历,非常愉悦。

 

带着“本来性·现实性”的问题意识持续分析,困难不断,不得不通读堆积如山的佛教和儒家文献。单单只是“读”的话,无法解明思想内部的构造秘密。尤其是通读佛教文献,需要导师指引,部分经历记录在《释迎堂之路》。荒木先生一心一意探求“知”,才能成为“学鬼”。

 

以汉文训读的方式阅读中国古典文献,这对于中国古代文言文研究是非常有效的。然而近世之后,白话(口语词汇)大量使用,荒木先生仍然使用江户时代以来的训读式解读遗产进行阅读,享受所谓“和刻本”的益处。在荒木先生看来,训读式解读对于“知”而言没有不足之事。

 

问题在于如何阐述“已知”的内容。训读式解读是不将文言替换成现代日语而进行的阅读。一般情况下,日语论文中的原文引用以训读文的形式出现。省去了将关键概念替换成现代日语的麻烦,非常方便。然而对汉文陌生的日本读者理解现代日语和训读文混杂的文章非常困难。《佛教与儒教——中国思想的形成》难以阅读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此。虽然其内容丰富,反而更增遗憾。荒本见悟先生的文章变得容易阅读,是在日本思想大系所收的《贝原益轩》(岩波书店)和世界名著所收的《朱子·王阳明》(中央公论社)以后。

 

荒木先生以“知”为第一义,或许没有空暇再费工夫使其“已知”的内容被广大读者容易理解。荒木先生设想的读者,可能只有楠本正继先生一人。荒木先生向九州大学提出的学位申请论文《朱子的哲学》,主审是楠本正继先生,之后出版了《佛教与儒教——中国思想的形成》。楠本正继先生从九州大学退休之后,撰写了《宋明时代儒学思想的研究》。其去世之后,可以说荒木先生失去了唯一的读者。此后,荒木先生预想的读者范围才越来越大。曾经有一次我请求荒木先生将《佛教与儒教——中国思想的形成》翻译成现代日语,真是太不成熟了。荒木先生非常吃惊,没有回复。

 

荒木先生的所有成果都是提出问题。分析视角也好,内容解读也好,评价也好,实际上都是对学界的提问。学界对这些提问反应平静,西顺藏先生的书评则益发重要。西顺藏先生直截了当地指出“本来性.现实性”这一分析视角的有效性。不过“本来性·现实性”是单纯的研究视角呢?还是荒木先生自身的问题意识?换言之,荒木先生提出的“本来性”是荒木先生自身的“本来性”吗?这是一个触及核心的问题。进而要问,是否相信佛性圆满成就说或本性圆满具足说就是人之本来性呢?对此问题,荒木先生完全没有提及,我也没有机会专门询问荒木先生究竟是如何看待的。现在想来非常遗憾。

 

荒木先生的学问不仅限于中国,还涉及近世日本的儒家和佛教研究。这些研究并非简单的介绍分析,对内容的反思与评价是其重要特色。尽管这些评价会在今后被再思考,考虑到以往的研究只是学说的介绍,没有经过哲学的思考就简单地予以赞赏,荒木先生的研究可谓是划时代的。

 

反思传统,中国哲学的思想遗产真的具有研究价值吗?为了思想文化史的理解,为了确认与西方哲学的不同,甚至为了东亚汉字文化圈的相互理解,中国哲学的研究不可或缺。不容否认,这是历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领域。

 

然而作为当代哲学之一,中国哲学的思想资源同样具有研究价值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意识,将中国哲学看作向我们的追问,不断进行扎实研究,这是非常重要的。

 

与荒木见悟先生同时代,研究前近代哲学史的学者有伊斯兰哲学的井筒俊彦先生和西方中世纪哲学的山田晶先生,与二人并称的正是研究中国近世哲学的荒木见悟先生。“哲学史研究三杰”,可以说这是荒木见悟先生在学界地位的象征。

 

荒木先生所研究的哲学家生活的时代,荒木先生自己生活的时代以及我们生活的当代,社会环境根本不同。应对持续激烈变化的社会,如今正是需要新哲学的时代。在激烈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充满难以个人独自面对的课题,这也是事实。中国哲学能否成为当代哲学的思想资源,若将此纳入问题视野,直面相向,荒木先生的成果无疑是激励我们的甘醴。

 

本论文集收录的论文是各位学者以自己的研究视域回答荒木先生的问题,也可以说是荒木先生问题的展现。我衷心希望这样的探索今后能反复出现。

 

后记

 

2017年3月22日下午,日本九州大学名誉教授荒木见悟先生与世长辞,享年九十九岁。荒木先生是日本旧制九州帝国大学中国哲学开创者楠本正继教授的门生,与另一位著名学者冈田武彦教授为同门。荒木先生的中国哲学研究不仅在日本学界享有盛誉,在国际汉学界亦久负盛名。其在中国思想史领域做出极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对日本中国学界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其著作中译本的陆续出版,在中国学界的影响也逐渐扩大。

 

2018年10月,复旦大学吴震教授等一行应邀赴日学术访问,与荒木先生早年的助手吉田公平教授等日本学者就明代阳明学以及近世儒学进行交流。言谈之际,回忆荒木先生的种种往事,大家深感作为战后日本中国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荒木先生的学术影响不仅在日本,而且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留下了重要的印迹,故有必要组织一场国际性学术会议,以期对荒木先生的学问和思想进行回顾性总结与深入探讨,重新展现其对中国哲学研究做出的巨大学术贡献。于是,大家共同商定次年在复旦大学举办一场纪念荒木见悟先生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以“中国哲学的丰富性再现"为主题。

 

一年之后的2019年9月14、15日,在复且大学顺利召开“中国哲学的丰富性再现——荒木见悟与中日儒学国际研讨会”,中日韩三国及港台地区的三十余位学者撰文出席,其中既有荒木先生的高足荒木龙太郎教授,也有荒木先生的代表作《佛教与儒教》的中译者台湾“中研院”廖肇亨教授、近世中国哲学研究专家三浦秀一教授、中韩阳明学研究专家中纯夫教授,还有日本思想史专家泽井启一教授、田尻祐一郎教授(论文参与)等众多学者的参与,与会者从自身的研究领域出发探讨了荒木先生中国哲学研究的思想特色。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院长陈来教授参加会议并作学术报告。开幕致辞时,陈来教授表示荒木先生富有深厚的佛学素养,尤其对《华严经》、如来藏有精深的研究,进而深入宋明理学的朱子学、阳明学等专题领域的学术探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荒木先生打通佛学与儒学的研究思路和学术取向对于中国学界而言具有启发意义,值得重视。

 

东洋大学吉田公平教授对此次会议在中国的召开以及中日各位学者的踊跃参与表示感谢,他认为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中日学界共同思考荒木先生的研究成果,探究中国哲学蕴含的丰富思想资源,促进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中国哲学的丰富性及其当代价值。与会论文的议题非常广泛,不仅涉及荒木先生研究生涯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本来性与现实性”这一重要的方法论问题,也有关于荒木先生中国宋明理学和日本江户儒学研究的深入探讨,对于荒木先生的学术经历也有学者进行了回顾性整理,还有学者将荒木先生与同时代的丸山真男、岛田虔次的日本研究及中国研究做了比较考察。由于篇幅限制,本论集仅能收录18篇论文,以展示荒木先生中国哲学研究的主要学术贡献及其思想特色。

 

最后,对所有参会学者以及论文译者表示诚挚的谢意,还要感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支持以及中哲专业诸多研究生在会务方面付出的辛劳。对一位外国前辈学者的中国思想研究进行总结而召开一场特别的研讨会,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要展现荒木先生个人中国哲学研究的学术贡献,更是为了印证中国传统哲学蕴含着丰富且能为不同文化地域共享的理论智慧。我们相信本论集的出版为增进中日两国学术交流、推动不同地域文化的彼此了解亦将带来积极的助益。

 

吴震 申绪璐

2021年6月14日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