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门各界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意见(更新中)

栏目:反思计划生育政策暨放开二胎
发布时间:2011-07-07 08:00:00
标签:



    儒家中国按:以下所列出的儒门各界人士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意见,征集时间起于西历2011年7月7日。目前,意见在继续征集,恳请儒门各界人士惠赐,字数不限,文责自负,并附个人单位、职业、职务、职称等信息。意见请发至:rujiarz@126.com 

  

    强制一胎化的计划生育政策,不仅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困境,也会带来无法预料的社会问题。此一政策造成的家庭结构高度单一化,令当代中国的家庭扭曲,而不成其为家庭,从而令文明丧失最为重要的制度依托。如不立刻终止计划生育政策,中国文明将在尚未复兴之前就迅速衰败,且其速度将超出所有人的预料。

    ——秋风(姚中秋,独立学者)


    从宪政的视角看计划生育。第一点,从宪政角度讲,政府有没有权力直接干预人类的生育,反过来讲,父母自由选择做出的生育决策是不是会导致好的人口结构。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从历史和当代各国的人口发展看,我们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父母自由自愿做出的生育决策是最佳选择。中国几千年人口没有增加很快,当然,每次王朝末期都会有人口剧降,但那不是因为人死了,而更多是因为户口没有统计上去。如有学者提到,清代的摊丁入亩是不是带来了人口增长,这是要打个问号的。现在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府强制介入到公民的生育决策的。从宪政层次讲,政府直接介入生育决策是错的。计划经济的特点就是计划当局自认为很聪明,认为自己掌握了很多信息,但根据哈耶克的理论,他们掌握的信息是局部的,而且是集合性的,没有很具体的信息,所以不可能全面考虑。计划经济错在认识论上,计划官员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有学者提到1980年中共中央的一封信,仔细看那就是单一目标,只说改进生活质量。而现实中,人的生活非常丰富。人的基本生命价值,还有中国文化。有人说,中国文化就是男性继承或者说家族延续,而规定只生一个后,很多家族就断了,这就破坏了中国文化。还有独生子女本身的问题,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总之,产生了很多计划者想不到和我们也还没有想到的问题。单一目标的一个好处是可以集中全国之力实现单一目标,但同时,其他很多目标受到了损害。
    
    另外,计划生育对中国为什么贫穷的解释是扭曲的,贫穷恰恰是计划经济造成的。不讲根本原因,只讲技术因素,把贫穷归结于人多而不是计划经济,这是很大的问题,是在推卸责任。就像把饥荒归结为耕地不够,然后提出所谓的18亿亩红线,其实,饥荒是制度上的错误。再一点,计划经济确实有激励人们多生的倾向。除了赵农讲的农村按人分粮,还有一点是计划经济实行计划价格,生活资料价格偏低,很多甚至免费,这样,大家就会接受这个价格,选择多生孩子。
    
    第二点,人口不能波动过大。无论结构还是数量,人口的变动应该是平稳的。什么时候波动小呢?就是茅于轼老师说的自然状态,由父母自由选择生育。政府干预大时,波动就会大。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口波动大,印度、美国和其他国家波动小。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做这件事不如不做。独生子女政策是个极端的例子,也是急功近利的。计划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官员要在短期见效。他们不愿意让大家生两胎,慢慢达到平衡,一定要尽快见效。这时,他们就很有可能走极端。中国人口指数级数地就掉下来了,几亿人几代就没了。
    
    我担心的是,中国越晚停止计划生育,鼓励生育的手段会越极端。所以,停止计划生育越早越好,越早越容易缓和。人口波动很危险,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甚至动荡。现在经济是工业经济,一个特征就是大量投资,大家希望有稳定的市场。人口迅速萎缩后,需求迅速萎缩。而中国现在的经济主要靠国内,靠国外的越来越少。所以,最先出现的可能是需求危机,国内市场萎缩,就出现了萧条。这不是因为次贷,而是因为人少了,我们短时间内是生不出来很多人的。中国现在还在为计划经济唱赞歌,而我们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经济动荡。停止计划生育,越早越好,但即使晚一点,政策也要平缓一点,不能走极端。 
            
    ——盛洪(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教授) 
     
     
     
         
    
  
    计划生育政策当与时俱进。计划生育政策,尤其是一胎化政策,其负面后果益显:1、老龄化: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恶果很快就会到来;2、独生子女问题:独生子女从小没有兄弟姐妹,自我中心主义,礼让、协作和友情弱化。3、违背社会公平:什么人被计划掉了,什么人计划不掉。计划生育政策对体制外人群无能为力。4、人口素质影响:有公职有稳定的家庭被计划生育,无公职无稳定收入家庭政府无可奈何,导致越穷越生,越穷越有机会生。5、违背基本人权。人民的权利意识已经成长,生育是基本人权,须尊重人民的自主选择。6、引发人口犯罪:人口买卖,拐卖儿童现象重要。7、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至今,已不适合社会发展和人们的观念,迫切需要及时调整,保障人口可持续发展,保障社会健康平稳发展。建议先放开二胎政策,然后放开生育政策,用鼓励式政策替代强制性政策,辅之于强制性义务教育政策。
    
    ——彭永捷(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独生子女政策是反儒家的政策,使多少家庭的族姓传承断绝,使中国人的家庭感、伦理感、家族感被急剧淡化和漂白。这种政策居然在中华大地上盛行几十年,至今还是国策,可见儒家已经衰败到何等地步!它的其他弊端也触目惊心。从目前情况看,此政策有百害而无一利,亟须中止。
 
    至于计划生育,要审时度势而行。只应用鼓励方式引导,不宜强制。由于我不是这方面的行家,不敢说什么。但看易富贤先生的《大国空巢》,似乎很有道理。他的见解起码值得为政者认真参考。
 
    ——张祥龙(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认为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对毛泽东时代盲目的人口鼓励政策的一种逆反,但是走了极端,又造成了新的更大的问题,甚至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问题,如1、逆向淘汰问题。这种计划生育政策造成体制内遵纪守法、素质高、教育环境好的家庭只能生一个,而许多包养二奶、三奶、N奶的贪官和多次离异再取富人、名演员则可以事实上生多胎,广大农村的农民也是这样。这就违背了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初衷,造成了人口的逆向淘汰。2、家庭结构的破坏,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心理问题。本来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传统的家族就被战乱、革命破坏了,形成了所谓的核心家庭。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核心家庭也面临解体和混乱,家庭内部的单传给家长造成担忧恐惧的心理负担,两家三代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使孩子成为众星捧月小皇帝,使家庭伦理关系紊乱,彻底颠覆了家庭尊老的孝道,更造成孩子的自我中心、孤僻、自私、胆怯、封闭。这样的独生子女已经成长起来,随着他们相继进入社会,现在已经出现越来越棘手的社会问题。3、中国家庭教育的缺失与扭曲,是计划生育政策下最可怕的问题。老老实实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体制内工作人员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给孩子过多的课业负担,但是忽视基本的人文素质教育,做人教育,造成家庭教育的扭曲;而那些采取各种手段多生者,这方面的问题更大,更复杂,忽视和扭曲的现象都存在,对孩子身心健康埋下了巨大隐患。

    建议组织各方面专家、学者、社会学家、政府官员进行计划生育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广泛征求民众意见,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本着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善家庭教育、加强伦理道的原则,用各种人性化的手段,以导向性的、鼓励的政策代替一刀切、强制性政策,保障中国社会的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韩星(陕西师范大学儒学—儒教研究所所长、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为了祖国和人民的明天更加美好,我希望国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由独生子女政策改为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儿女。

    ——张进(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于2011年7月7日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中国能够实施整体赶超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国能够在工业化中实现后来居上,超越欧美日,成为世界高端工业工厂。计划生育政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废除,同时实施家庭计划,切实做到教育资源向工农倾斜,实现公立教育服务均等化,大力提高全民素质。
    
    ——刘海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计划生育政策可走一手硬一手软的道路,一手硬就是加大奖励少生的办法,一手软就是停止强制少生的政策。
    
    ——肖自强(独立学者,现居北京)




    计划生育政策不合乎经义是毫无疑问的。关于具体政策是否改变,如何改变,可能需要社会科学家的分析、评估和预测。
    
    ——唐文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因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的出台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在当时未能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才导致今天这个结果,是为前车之鉴。亡羊补牢,尤未晚也。希望政府顺应民意,尽快调整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立即停止一孩化,放开二胎。

    ——杜吹剑(哲学博士,独立学者。《儒家邮报》、儒学联合论坛、儒家中国网站创办者,并曾任主编。)




    人伦关系为天然之宇宙法则,不能因一时的社会发展策略而任意改变。虽然在当代可能有暂时之利,但从长远看,必生大弊。

    ——张晚林(湖南科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本人支持放开二胎,且刻不容缓!其一,自宗教与风俗而言,生命的传承与延续乃国人之信仰。一家只有一孩,一旦遭遇天灾人祸,则为灭顶之灾!其二,兄弟一伦的缺失,使独子具有较大的性格缺陷。其三,独子所承载的父母辈的压力,超乎想象。择幼儿园、择校蔚然成风,父母乃至孩子皆为其所绑架。尤其是孩子。其四,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如老年人的孤独、寂寞,社会化养老并不能取代天伦之乐。

    ——温厉(本名任文利,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副研究员)




    计划生育政策是对此前鼓励生育政策的一种补救。在特定时代曾经起到过有益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政策的宏观价值逐渐丧失,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难以应对的负面作用。作为中华民族发展延续基石的中国传统家庭由于这一政策的无限期推延正在发生着畸变。一个个和谐健全富有中国伦理色彩的家庭正在消失。儿童的成长、老人的康乐、中年的事业,这些本应是中国人幸福的源泉,现实却成为基层民众难以承受的苦痛。作为民间人士对此更是深有体会。一座大厦的基石正逐渐破碎,如果这不足以引起规划者的足够警觉,那么随之而来的将会是无法弥补的悔恨! 

      ——段炎平(民间儒者,曲阜儒者联合会理事) 




    我不太肯定计划生育政策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政策的极端强迫性、不人道性。所以,仅此一点,就应该尽快废止。
 
    ——姚新勇(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讨论,不能仅仅局限在工具性层面,还应该上升到价值性层面。也就是说,不能光从利害关系去赞成或反对计划生育,而应该从伦理关系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一政策。孟子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为了工具性的利益不惜牺牲掉人伦道义,这恰是我们今天许多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的思维根源所在,而这也正是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地方。
    
    ——齐义虎(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讲师) 
     

     
     
     
    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弊端根源,在于以物本思维将人降到物的层面来控制,以物质之生产来影响人自身的合理再生产,忽略人的主体性的昂立,忽略中国人民作为建设主体的存在,剥夺人的基本自然权利和政治权利(而应控制的反而没有控制好),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此种思维,与“先做大蛋糕再来分配”的荒谬思想如出一辙而相对应。
    
    计划生育政策必须结合政治经济因素而回到真正的计划上来(因人而宜,因地而宜),既放得开又收得拢。而不顾具体情况实行一刀切的所谓“一胎化政策”决不是计划生育!
    
    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应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着手,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政治体制改革同时进行。如果经济发展思想不改变,此政策的调整是不可能的。
    
    ——梁金瑞(平和书院网站管理员,秘书) 

 

 

    以限制生育为核心的计划生育政策存在严重的问题,作为一位医学工作者,我只能从专业角度说,子女头胎与二胎往往是两种性格与素质类型,头胎擅长文史,二胎擅长理工,这种一胎化造成了民族群体性格与素质的单一化,整体上会使中华民族的人种质量下降,对民族的整体发展非常不利,我强烈要求取消一胎化的计划生育政策!

    ——刘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 



     《易》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现行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已实行了近三十年,其“得”与“失”早已彰明,现到了该变,而且是非变不可的时候了!

    终止强制性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利于国泰民安、民族文明、世界和谐、人类永续,顺乎时而应呼天,实乃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明智之举!

    ——柳河东(北京儒学书院院长、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社团法人、国家文化部第一、二、三、四届“世界儒学大会”专家代表) 


    人类历史上广泛性的重男轻女,源于男人在残酷的生存斗争-权力斗争更有用,可见,改变重男轻女的陋习,当从减少斗争的残酷性入手,即建立自由的、民主的、政府权力受到有效制约的、人人有最低社会保障的宪政共和国。缺乏宪政共和,而试图以宣传说教改变重男轻女,必然少实效多虚假;以现行计生政策,必然造成更严重的重男轻女与性别失衡。

    人类的智慧根本不可能计算出对某一个国家最合适的人口规模是多少。人与资源的具体关系是不断变化的,人的智慧既是分散的又是不断地扩展的,利用既有资源的场合和技艺也是不断变化的,试图算出一个合适的人口规模,就好象试图实行总体的计划经济一样,必然是荒谬的。继续现行计生政策,将带来严重的社会老龄化问题。

    民众的生育意愿的多少,与民众在社会政治中的处境有关系,处境越差的民众越会将生育孩子视作一生的投资(认为多子多幅等),反而可能越有强烈的生育意愿,宪政共和最能改善民众的处境、增进民众的教养、降低生育意愿。缺乏宪政共和,而推行计生,必然制造更多的社会冲突等。

    可见,解决严重的重男轻女与性别失衡、老龄化、计生中的社会冲突等问题,最为关键者在于施行宪政共和,在于积极而稳健的宪政民主转型。作为一种过渡,建议放宽生育指标,在一般情况下,每对夫妇有权利生育三个(至少两个)子女,超出三个,另给予非刑事的有节制的处罚,也可以给予只生女孩的家庭较多的社会保障。期盼在二十年之后,社会政治环境大有改善,连过渡政策也不要,任由民众自主生育。

    ——徐柯建新(自由职业者,现居上海)

 

 

    计划生育政策在过去曾经起到了它应该起的历史作用,似乎不宜完全否定;但是,时至今日,这项政策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而且愈演愈烈,如果不早之图,改弦更张,窃恐后患无穷,届时悔之晚矣。希望主政者能从民族长远利益考量,广泛征求社会及学者意见,做出调整。

    ——宋立林(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孔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历史学博士,讲师) 


 


    应该放开两胎,最终废除生育强制。所谓计划生育,当初的出发点固然是好意,但是,这个好意主要是对一时、一国之利的考量,却没有对道德礼义的考量,由此而定为国策之后,为了宣传和施行这个国策,又做了许多文章、采取了多种措施,很多文章的观点是带有误导作用的,比如“人口太多导致贫穷落后”等等,可谓为观点找证据、造证据;很多措施的具体做法是违背民意的,比如“十家联保”、“强制堕胎”等等,造成了众多的不满,却又无奈。如今,应该是废除计划生育国策的时候了,即使无法彻底废除,也必须有废除的决心,而后逐步而稳妥地放开两胎,以至于最后完全废除此种国策。具体道理如下:

 

    1.所谓计划生育,是人为地不允许一些人出生,其目的是为了使在生的一部分人得到最大的利益和享受,可谓当今几代人的自私行为,没有为祖先和后代子孙多做考虑。从仁义上来说,强制某些人不许出生,可谓违背仁义;从权利上来说,活人没有权利剥夺未出生者的出生权利。

   

    2.任何动植物都会“子女”数量多于“父母”数量,所谓的计划生育却使“父母”的数量多于“子女”的数量,不符合“生生之道”,一旦发生战争、巨大的灾荒,不仅会使众多家庭灭绝,而且会给国家民族带来极大的危险。

 

    3.所谓计划生育,已经造成了一些贫富差距:富者有钱可以多生,贫者缺钱不能多生。已经造成了人们心理的许多不平:非国家正式职工可以而且敢于多生,国家正式职工不敢多生。已经造成了国内民族间的问题:少数民族可以多生,汉族不能多生。或许这是国家不稳定、民族不稳定的潜在危险。

 

    4.所谓计划生育,所造成的人口老化、养老危机、亲情淡漠、孩子孤独等等问题,早已有很多人指出,此不赘言。虽然这是从利害上来说的,但是,从利弊上来考虑,也可以说,计划生育有短期大利,却有长期的大弊,可谓得不偿失。

 

    ——赵宗来(济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适时放开二胎生育已是时不我待。如果说建国后没有听取马寅初等人口学家适当控制人口规模的建议是一个失误的话,那么在今天,不听取适时放开二胎生育政策的建言也必将是一个重大失误。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前车之鉴表明,即使现在就放开二胎生育,二十年后的中国,也很有可能会因少子化和老龄化等人口危机而不得不求助于已经被冷落多时的“多子多福”的中国传统生育观念。 
 

    ——王达三(独立学者)

 

 

    强制计划生育应该废止。
    
    
    我们现在实行的计划生育,从字面说来好看,就像在经济上,一度认为实行计划经济能够避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震荡,而在事实上,强制的计划经济虽然避免了经济危机却把经济搞死了,因而不得不进行市场经济改革。同样,我们实行的计划生育实际上是强制计划生育,给很多人带来了巨大的人生痛苦。是违背天道自然的行为,应该废止。
    
    
    实行强制计划生育违背了系统论所揭示的自发自组织原则。系统论揭示世界万物是系统的存在,系统除了人造的机械系统外都是自发自组织生成的,而不是被动生成的。社会也是一个巨大的自发自组织系统,人类社会一方面需要有统一的政府存在,但政府不能成为超越于社会之上的太上执政,强制控制社会。同样,在人类生育问题上,强制计划生育,绝对是错误的,应该废止。
    
    
    实行强制计划生育违背儒家的天道原则。儒家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有其自身的法则。人的使命是参赞化育,而没有权力改造自然。人类出于自己的私智的妄为终将受到自然的惩罚。
    
    
    实行强制计划生育违背道家的无为原则。老子认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应该效法道,实行无为,而不能有为,所谓无为,绝不是什么也不作,而是顺应自然之道而为;而有为则是违背自然之道的妄为。如果不停止强制计划生育,终将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
    
    
    鉴于目前的形势,计划生育应该由强制性的,变成引导性的。停止一胎化,准许二胎,限制多胎。
    
    
    ——姚春鹏(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副教授,中国哲学研究所所长) 

 

 

    事到如今,计划生育更多成为了金钱附庸,有钱势者不惧,无钱势者则因“光脚不怕穿鞋”而同样不惧——此等政策,还有多少存在价值?
    
    
    政府应该改变的是以与民关系甚无的经济挂帅、数据至上的简单粗鄙政策,应还原于政府为民谋福还利之本分。一个只知道抢着吃大鱼大肉,却把生硬骨头丢在一边甚至交给民众自行啃食的政府,它存在的意义何在让人不得不思考。
    
    
    至于那些对放开生育的担心,难道不是更需要政府在解民忧、倡民利,使民于恒产而有恒心之下,复痒序之教导以合理节育之道而事半功倍?
    
    
    ——薛超(重庆,法学学士)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