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国 著《论语 智慧赏析》出版

栏目:
发布时间:2021-06-14 18:53:25
标签:《论语 智慧赏析》、张艳国

张艳国 著《论语 智慧赏析》出版

 

 

 

书名:《论语 智慧赏析》

作者:张艳国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8月

 

【目录】

 

序言:体悟中华元典精义(冯天瑜)

前言:《论语》是一本什么书

学而篇第一

导读

一、人生三大快事当珍惜

二、靠根本的原则规范人的行为

三、巧言令色可耻

四、每天都反省自己

五、正确的理念是治国的先导

六、做人的七条要求

七、莫把学习的工夫局限在书本上

八、在各个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

九、既要尽孝,又要简朴

十、靠美德赢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十一、沿袭父道,就是孝

十二、既要讲规则,又要讲协调

十三、交际也有规范

十四、好学的标准

十五、学用结合,告往知来

十六、重要的是了解别人

为政篇第二

导读

一、仁政兴国

二、《诗经》的真谛

三、不同的统治术,体现不同的领导水平

四、认真对待人生的每一个年轮

五、把握尽孝的三大环节

六、总要体察父母的慈爱心肠

七、毕竟孝是由人来完成的

八、关键是要有一颗孝心

九、形成教学相长的风气

十、洞悉真伪,明辨善恶是一种功夫

十一、着眼于知识创新

十二、做人不要死板

十三、行动最有说服力

十四、君子明道,小人交利

十五、将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起来

十六、禁绝异端

十七、老实人的学习态度要提倡

十八、谨言慎行容易获得官职

十九、任用好官就能赢得百姓

二十、形成良好的官民关系

二十一、家庭是社会的圆点

二十二、诚信为本

二十三、鉴往可知来

二十四、不能见菩萨就拜

八佾篇第三

导读

一、是可忍,孰不可忍

二、不能以常情常理想象乱世举动

三、仁和礼、乐是联系在一起的

四、礼已经变形了

五、华夏文化的骄傲

六、人反而不如山神聪明

七、争先是君子的本色

八、意境在诗外

九、历史资料有它的局限性

十、该出手时就出手

十一、对于天下大事了如指掌的奥秘

十二、行到才能神到、心到

十三、人不知,天自知

十四、歆羡周代有理由

十五、谦虚无错

十六、人欲横流,古道不行

十七、名与实,不分离

十八、乱世无是非

十九、维护君臣关系离不开礼和忠

二十、掌握哀与乐的辩证法

二十一、过去的事情是后来人的经验

二十二、在道德评价面前人人平等

二十三、国家不可无乐

二十四、留得精神照后人

二十五、音乐美在于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

二十六、为政必须有德,有德才有魅力

里仁篇第四

导读

一、重视环境对于人成长的作用

二、仁德给人以韧劲

三、仁德是褒贬人物的标准

四、仁德是做人的分界线

五、仁德决定人生的行程

六、思想通了,实践就会有动力

七、人以群分,群以心分

八、不获真知死不休

九、斤斤计较者,不是同路人

十、原则性同灵活性要结合起来

十一、道德只为君子所有

十二、自私自利不为社会所容

十三、治国需用礼

十四、最根本的是具备德才

十五、万变不离其衷

十六、义利关是为小人设置的

十七、见贤就要思齐

十八、抱定一颗孝心待父母

十九、为人子的责任不能忘记

二十、守孝三年,人子之责

二十一、孝道源于一颗孝心

二十二、说到就要做到

二十三、自律是个宝,一刻不能少

二十四、少说多干真君子

二十五、仁德就是亲和力

二十六、亲疏也有辩证法

公冶长篇第五

导读

一、分清是非主流很重要

二、嫁女要嫁聪明人

三、学问道上有天梯,天梯只度勤学人

四、是人才,也无须自我表白

五、仁德与口才无关

六、学问不是敲门砖

七、用世者必须义勇兼备

八、用人取所长,不要被原则所束缚

九、后进不必泄气

十、既要看他怎么说,更要看他怎么做

十一、无欲则刚

十二、想到了还不等于做到了

十三、按照孔子的言行来理解他的思想

十四、对于老师的教诲,也要理解后才去执行

十五、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

十六、子产成功的秘诀

十七、交友如同品味陈酿

十八、做人要守本分

十九、评价人物要恰如其分

二十、莫将谨慎变迂腐

二十一、愚忠不可取,尽忠靠智慧

二十二、就盼学生有出息

二十三、是仇怨也要化解

二十四、不看虚名看实际

二十五、巧言令色可耻

二十六、博爱其实就是仁道

二十七、提倡自我批评

二十八、好学的品德可贵

雍也篇第六

导读

一、君临天下最靠德

二、心到,才能行到

三、颜回*秀

四、雪中送炭最暖人

五、温暖莫忘故乡人

六、莫把出身当包袱

七、思想支配行动

八、只向贤臣进贤

九、富贵不能改变做人的原则

十、命运有时也不公

十一、颜渊真是贤人

十二、“自画”是心中的魔障

十三、莫做小人儒

十四、人才至关重要

十五、学习孟之反谦逊的美德

十六、蛊惑人心是社会的一大公害

十七、在学问和修德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

十八、文质彬彬是君子的仪态

十九、做人必须保持正直的本质

二十、做学问有三个境界

二十一、教授的内容依据对象而定

二十二、先劳后获才是仁

二十三、仁者智者各有所乐,表现各不相同

二十四、仁道是判断国家政治行为的标准

二十五、觚的变化有文章

二十六、仁道是教人聪明机敏的学问

二十七、成仁之道

二十八、立足于自己的判断

二十九、提倡中庸

三十、设身处地、推己及人是修养仁德的方法

述而篇第七

导读

一、信服于斯,钟情于斯

二、于自信之中显身手

三、切肤之痛最担忧

四、追求大家气派,成就一副君子相

五、梦中也有理想

六、道、德、仁、艺:立己立人的根本

七、教学不论出身

八、开动脑筋想问题,举一反三很重要

九、丧则同悲

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十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十二、平生当心三件事

十三、投身精神的殿堂,如释重负

十四、对于矢志追求的东西,无怨无悔

十五、富贵只是人生的一朵浮云

十六、活到老,学习到老

十七、教学也有政治

十八、终生以学习求知为乐

十九、学习的进步与功夫成正比

二十、仁道、神道有差别

二十一、只要谦虚,随处都有学习的榜样

二十二、精神的力量是永恒的

二十三、君子不隐其行

二十四、教学的四条原则

二十五、退而求其次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

二十六、爱心随处可见

二十七、博闻广见,择善而从

二十八、不可将婴儿连同洗澡水一同泼掉

二十九、求仁得仁,全在自己

三十、人贵有自知之明

三十一、音乐的社会功能在于协同人

三十二、要善于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三十三、将教学看成一项神圣的事业

三十四、关键在平时

三十五、宁愿简朴也不要奢华

三十六、君子相与小人相的差别

三十七、调和矛盾的两极

泰伯篇第八

导读

一、道德至上

二、凡事不可逾越度的界限

三、治学必先做人

四、至死不忘劝善

五、颜渊修德的法门

六、君子最重节操

七、读书人至死不逾的职志

八、诗、礼、乐各有所司

九、政策重在执行

十、凡事都有本质决定的东西

十一、在才干与道德之间,道德最重要

十二、学习贵在心去旁骛

十三、既要忠于理想,又要保全自己

十四、想问题要与自己的职责相称

十五、鲁乐令人心旷神怡

十六、注意三种违背常情常态的人

十七、视学问如珍宝

十八、以德服人

十九、学习尧舜的榜样

二十、像周代那样以德治国

二十一、像大禹那样做人做事

子罕篇第九

导读

一、正确对待物质利益

二、做开时代新风的人

三、君臣礼仪不可俭省

四、注意思想方法上的四个关节点

五、神情泰然地面对灾难

六、本事都是从实践中学来的

七、不做官有不做官的益处

八、竭尽所能地帮助求教者

九、不可一日不忧国

十、礼多人不怪

十一、爱真理就要爱得如痴如醉

十二、做人要实诚,不要虚荣

十三、宁愿待价而沽也决不贱卖

十四、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十五、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

十六、规规矩矩做人,就没有难做的事情了

十七、人生苦短须珍惜

十八、好德立身,好色失身

十九、功亏一篑太可惜

二十、听讲必须全神贯注

二十一、最可爱的品质是自强不息

二十二、事物的发展总有特殊性

二十三、后来居上是自然规律

二十四、对于批评和表扬都要有正确的态度

二十五、与能人交朋友

二十六、匹夫之志最可贵

二十七、进步没有止境

二十八、苦寒培养高洁品格

二十九、君子的品德

三十、可遇而不可求

三十一、思念可以缩短时空距离

乡党篇第十

导读

一、朝堂上下有分别

二、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行为规范

三、不负君王重托

四、朝堂礼仪真仔细

五、重视外交礼仪

六、穿出人的气质和风采来

七、祭祀的态度要虔诚

八、把好入口关

九、祭肉不能久放

十、吃饭睡觉都要有好的状态

十一、礼行要到堂

十二、要有坐相

十三、礼让长者

十四、既要尊重风俗,又要遵守孝道

十五、慎重其事地拜托人

十六、吃药须先通其性

十七、人的生命高于一切

十八、严守君臣礼仪

十九、病中不废君臣礼

二十、国君召见要急行

二十一、祭祀无小事

二十二、为朋友料理后事是一种美德

二十三、答谢要合乎礼制

二十四、寝坐安详

二十五、举首投足有规矩

二十六、出行以安全为要务

二十七、学会把握时机

先进篇第十一

导读

一、不拘一格选人才

二、莫回首,回首太伤情

三、人才可以互补

四、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反对愚孝

六、嫁女要嫁聪明人

七、英才早逝其奈何

八、按规矩办事

九、天意难违

十、悲恸是真情的流露

十一、尊重死人的意愿

十二、立足于现实

十三、性格决定人生命运

十四、不说则已,说则切中要害

十五、要将本事学到家

十六、以“适中”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要诀

十七、要敢于抨击违背原则的行为

十八、人的性格不会十全十美

十九、人与人,不相同

二十、小聪明误人

二十一、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十二、教学如治病,对症下药

二十三、师生亲情永不改变

二十四、大臣与具臣有分别

二十五、拔苗助长是恶行

二十六、乾坤在我心中

颜渊篇第十二

导读

一、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说到就要做到

四、君子不忧不惧

五、四海之内皆兄弟

六、做一个知人善察的明白人

七、民无信不立

八、形式美和内容美都重要

九、国君与百姓,本是一根藤上的瓜

十、反复无常的人缺德

十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十二、不要违背诺言

十三、希望老百姓没有官司

十四、干一行,爱一行

十五、走正道的要诀

十六、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十七、从自己做起

十八、当官的喜好本身就是提倡

十九、风行草偃

二十、做贤人,不做闻人

二十一、理智帮助人克服弱点

二十二、亲贤人,远小人

二十三、要尽朋友之责

二十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子路篇第十三

导读

一、勤政为民才能管理好国家

二、留住人才

三、名正言顺,万事可成

四、风尚缘于朝廷

五、学以致用,空谈无益

六、以身作则就是号召

七、向鲁国和卫国学习

八、清廉节俭是美德

九、富而教之

十、用我必成

十一、戒残暴,免杀伐

十二、治国理念决定管理水平

十三、正人必先正己

十四、国事家事有分别

十五、君臣各有难易

十六、国力就是吸引力

十七、克服短视行为

十八、正直也受亲情的影响

十九、老实人到哪里都受欢迎

二十、读书人也有品流

二十一、还是中和好

二十二、恒心与恒德相得益彰

二十三、既要善于合作,又要保持个性

二十四、不要人云亦云

二十五、对待部下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

二十六、最重要的是心地祥和

二十七、把握仁德的通道

二十八、友好相处胜黄金

二十九、盲目打仗就是让百姓送死

三十、爱民必先教民

宪问篇第十四

导读

一、官德是官员的标识

二、不要记挂一己之私

三、根据社会条件来给自己的作为定位

四、有勇还须有仁

五、道德的力量最伟大,也最长久

六、是什么样的人就具备什么样的品德

七、溺爱是害,严教成材

八、军国大计一定要委托贤臣

九、当官就要为老百姓谋利益

十、富而后民安

十一、知人善任,不要感情用事

十二、完人难寻,见利思义、临危授命、一诺千金的人也宝贵

十三、不要急于下结论

十四、要挟不可取

十五、人的经历决定他的做派

十六、大仁大德才是真道德

十七、评价人物要看本质和主流

十八、举贤荐能是美德

十九、没有人才别想立国

二十、别指望吹牛不脸红的人兑现诺言

二十一、职责重于泰山

二十二、做一个正派人是做忠臣的前提

二十三、做人要做高尚的人

二十四、不把学问当作敲门砖

二十五、做传播美德的使者

二十六、想问题要与自己的职责相称

二十七、少说多干

二十八、做人的三条准则:不忧、不惑、不惧

二十九、做好自己的事,不要随便议论人

三十、不怕别人不知道,就怕自己做不到

三十一、贤能也有标准

三十二、做人的社会意义是担负责任和使命

三十三、有德就有名

三十四、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

三十五、成就大事的人总要经历一些磨难

三十六、历史潮流不可抗拒

三十七、斗争,首先要学会保全

三十八、做人要有逆难而上、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

三十九、时时处处都要做一个有心人

四十、百行孝为先

四十一、当权者要做道德修养的表率

四十二、做官从做人开始

四十三、长者要做道德楷模

四十四、欲速则不达

卫灵公篇第十五

导读

一、珍爱人类仁爱、和平的本性

二、穷困只考验君子而不考验小人

三、以一当十

四、道德是擎天大柱

五、无为之中有乾坤

六、忠信笃敬乃立身之本

七、能屈能伸是从政的艺术

八、有眼无珠是盲人

九、追求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

十、磨刀不误砍柴功

十一、时刻不忘执政之要

十二、麻烦不找远谋人

十三、好德立身,好色失身

十四、当官的重要职责是举荐贤才

十五、严于律己的人朋友多

十六、求人不如求己

十七、坚决克服精神病态

十八、做人要走正道

十九、酒好不怕巷子深

二十、人留身后名

二十一、多反省自己,少责怪别人

二十二、君子有庄重、乐群之风

二十三、不能以话的正反面判断人的善恶面

二十四、凡事换位思考,设身处地

二十五、毁誉之间要慎重

二十六、古道热肠具有永恒的价值

二十七、吃小亏,占大便宜

二十八、众口一词要当心

二十九、重视人的能动作用

三十、知错能改,就是聪明人

三十一、将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

三十二、君子的需求在精神,而不在物质

三十三、治国守成不易

三十四、十个指头有短长,不可强求一律

三十五、仁道的价值远远大于生命的价值

三十六、当仁不让

三十七、君子不拘小节

三十八、要紧的是做好本职工作

三十九、给学生以国民待遇

四十、强扭的瓜不甜

四十一、文章朴实本身就是一种美

四十二、助人为乐也是待人的礼仪

季氏篇第十六

导读

一、贪欲是*的忧患

二、天下变易在“有道”与“无道”之间

三、抢来的东西不长久

四、交益友,不交损友

五、快乐是把双刃剑

六、说话也有学问

七、在人生的每一阶段都必须牢记一个“戒”字

八、社会必须有权威

九、天生人材各不同

十、思考,决定做人的态度和风度

十一、善于出世和入世很难

十二、生前威风如烟云,死后美德世代传

十三、学《诗》学《礼》,足以立于不败之地

十四、称呼要符合人的地位身份

阳货篇第十七

导读

一、应付也是化解矛盾的方法

二、社会是锤炼人的舞台

三、原则性与劣根性都是不可改变的

四、礼乐是安定社会的妙方

五、理想的舞台,不受时空限制

六、行仁德者,赢得天下

七、思想并不是供人欣赏的,而是用来影响人的

八、学习是道德的灵魂

九、君子有诗情

十、不学礼义,难以进步

十一、礼乐钟鼓,从来不是奢侈品

十二、不可一世的人,其实很心虚

十三、老好好是伪君子

十四、脑袋应该长在自己的脖子上

十五、鬼迷“官”窍,无所不用其极

十六、世道乖违,人心不古

十七、巧言令色可耻

十八、紫色、淫乐、辩士乃国之怪

十九、身教之中有仁道

二十、何必看重言传

二十一、世道变迁,陈法必败

二十二、人生的乐趣在多思

二十三、勇与乱、盗,其实只一线之隔

二十四、君子敢爱敢恨

 

【序言】

 

体悟中华元典精义

 

作者:冯天瑜

 

公元前6世纪前后的几百年间,东地中海沿岸、南亚次大陆、东亚大陆的几大古文明,不约而同地进入一个精神飞跃时期。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将这一时期命名为“轴心时代”,也即人类精神枢轴形成的时代。轴心时代的一个显著成果,便是先哲历经数代锻冶,构建观照宇宙、社会、人生的文本,成为延传后世的经籍,笔者曾将其称为“文化元典”(参见拙著《中华元典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堪称“元典”的论著略如下述——

 

希伯来的《旧约全书》《新约全书》;

 

古希腊的柏拉图《美诺篇》《巴门尼德篇》《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工具论》《物理学》《形而上学》等群哲论著;

 

古印度的《吠陀》及承续其绪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以及由“经藏”“律藏”“论藏”组成的佛典;

 

中国先秦的“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以及《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诸书。

 

文化元典提供第一批原创性理念与范畴,构筑诸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精神家园。作为先民智慧的结晶、后人思想运行的基轴和腾跃的起跳板,元典精神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英国科学哲学家怀特海说:“两千五百年的西方哲学史不过是柏拉图的一连串注脚。”可见西方人对其元典的依凭。中国哲人张载说:“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王夫之说:“六经责我开生面”,将作为“往圣绝学”的元典(如六经)视作开辟“万世太平”的精神起点。

 

“六经”乃中华元典的基干,而“乐”本无经,传之后世的实为“五经”。“五经”是殷周王官的集体创作,流传数百载,由下移民间的晚周诸子(如孔子及门徒)修纂成册。春秋末年的孔子(前551—前479)并非《诗》《书》《礼》《易》《春秋》的著作者,而是整理者、阐述者,“述而不作”即此之谓。孔门再传弟子追记孔门师徒言行,成《论语》一书。

 

《论语》成书于战国初年,恰值“五经”编纂、集成的关键时段,也是诸子成书前夕,故《论语》上承“五经”,下启战国诸子。诸子书多与《论语》保有因缘关系:或者发扬其遗绪(如《孟子》《荀子》),或者与其展开辩难(如《庄子》《韩非子》)。因此,《论语》处于中华元典的枢纽位置,其着力阐发的仁学与礼学,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干,对于两千余年的中国社会发挥了重大影响。

 

与印度元典、希伯来元典不同,《论语》“敬鬼神而远之”,宗教色彩淡薄,并且很少玄谈“性与天道”,不大正面言及哲学本体论、宇宙论,其探讨的多是平实的人生哲理,将“五经”要义包蕴于日用常行之中,论仁、论义、论礼、论智、论信、论孝悌、论君子,寓大道于人伦,自成一种非神文的人文思想系统,这是《论语》智慧的特色所在。通过《论语》的解读,能够加深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认知,有助于把握其优长与缺失。

 

元典作为蕴藏着丰富文化基元的文本,预留无限宽阔的诠释空间,具有常释常新的潜能。《论语》弦诵之声不绝千古,世世代代的人们在阅读间发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赞叹。千百年来,《论语》的注解及诠释本多不胜举,如今,张艳国教授著《〈论语〉智慧赏析》,把握住中华元典的人文要义,并以新锐的现代意识观照,从人生哲学入手,旁及政治观、社会观、教育观,纲举而目张。该书从《论语》的语录体风格出发,采取逐段解析的方式,提炼各篇主题,予以凝练概括,拟就的一些小标题,不失原义,又用语鲜活,富于时代性和感染力。通过“与古人对话”,把原文所蕴智慧提炼出来,展现先哲的现代启示,并将自己的研究心得融入其中,展示了新的学术视角。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