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劝君参透短长理 自有人才涌似云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1-02-03 23:20:50
标签:人才、短长理

劝君参透短长理 自有人才涌似云

作者:王海英(北京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腊月十七日丁丑

          耶稣2021年1月29日

 

【光明论坛·温故】

 

1月27日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为政之道,莫先乎用人。习近平总书记曾于2018年7月3日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引用“劝君参透短长理,自有人才涌似云”一语,阐发组工干部善于发现人才、乐于培养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用人之道。

 

“劝君参透短长理,自有人才涌似云”,意思是参透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可用的人才自然会如云涌现。韩愈曾借《马说》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并非世所罕见,但能识别千里马的伯乐却寥寥无几。驭马之人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不能按照对待千里马的方式鞭策它、喂养它,更无法领悟其嘶鸣之意,那么千里马自然“才美不外见”。这段感慨说明,人才固然难得,但是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的特殊人才更为难得。组工干部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慧眼识珠,还要有开阔的胸襟为人才甘当人梯,更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胆识和气魄。有此伯乐方可使千里马脱颖而出。

 

实际上,在中国文化的视野里,每个人都有可能是“人才”,人是宇宙大化流行中最为高贵的因素。《礼记·礼运》讲:“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中庸》亦有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若能尽其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自然赋予人以道德本性,依循人的本性即人道,修养人的本性即教化。人应体察这一本性,助推他人和万物成就自身。所以唯有人能够参赞万物化育、担当天地之心。如此,每个人都有成为“人才”的潜质。进一步分析,虽然人皆有禀赋才具,其具体表现又各不相同。《论语·卫灵公》有言:“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对此朱熹解为:“盖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而材德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无论是德性深厚还是心胸狭窄,只要用对了地方,就能发挥各自的长处。如此看来,天下多是可用之人。这就是“劝君参透短长理,自有人才涌似云”。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参透短长理”。孔子的见解很有启发。《论语·为政》讲:“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考察一个人都结交什么样的朋友,观察他为达目的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进一步了解他的心态——他于何安心、因何不安。如果掌握了这些信息,一个人怎么能藏得住呢?因此,考察干部既需要“望远镜”,又需要“显微镜”。“望远镜”考察的是政治素质和人民立场等问题,“显微镜”要求从工作琐事和日常生活上见微知著。要既听其言、更观其行,既察其表、更析其里。只有从多个角度入手,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有群众口碑的好干部遴选出来。另外,参透短长之理,是指不仅要参透“人”,而且还要参透“事”。什么样的事情需要什么样的人去做,什么样的时机需要选拔出什么样的人才,这些复杂的情况都需要组工干部认真思考、透彻领悟,根据“人事相宜”的原则,把合适的人安放到合适的位置,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推动事业进步。

 

因此,正确合理地选人用人实属不易,它不仅要求有知事识人的本领,还要求有惜才爱才的心胸,更要求有教化培育的使命感。这种境界、格局和本领需要长久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磨砺,必经“众里寻他千百度”的不懈努力,方可于“灯火阑珊处”发现可造之才和可用之人。这项任务对组工干部的道德操守亦有很高的要求,必须放下一己私念,体现出“铁肩担道义”的忠诚公道。选人用人必须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党和国家的事业,秉持公道任人唯贤。秉持公道不仅仅是摒弃利益交换,它更深层的含义在于不被主观意见所蒙蔽,做到“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对于所欣赏的人能看到他的不足,对于所厌恶的人能看到他的长处。育才造士乃是为国之本,只有客观、全面、辩证地考察干部,才能知人善任,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持续为国家的发展固本培元。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