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约之】与朱熹并列“百世大儒”的陆九渊,为什么沉寂至今

栏目:往圣先贤
发布时间:2020-07-14 01:17:33
标签:朱熹、陆九渊

与朱熹并列“百世大儒”的陆九渊,为什么沉寂至今

作者:姚约之

来源:“历史大学堂”大风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五月十六日庚戌

          耶稣2020年7月6日

 

陆九渊,字子静,号象山先生,今江西金溪人,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年),卒于光宗绍熙三年(1193年)。陆九渊本唐代宰相的后裔,世代耕读传家,兄弟六人皆是当世俊杰,与四兄陆九韶、五兄陆九龄并称“江西三陆”。

 

一、心学祖师陆象山

 

陆九渊上承孟子,开创心学一脉,提出“心即理”、“发明本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易简工夫”等著名心学命题,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上图_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静

 

世人尊称“象山先生”的陆九渊,一生的著名事迹都和他毕生的挚友兼辩友息息相关。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陆九渊、陆九龄兄弟与朱熹在江西铅山鹅湖寺辩论三天三夜,留下名垂青史的“鹅湖之会”。淳熙十五年(1188年),陆九渊就周敦颐的《太极图书》,而与朱熹发起著名的“太极、无极之辩”。淳熙八年(1181年)二月,陆九渊率弟子前往南康拜访朱熹,史称“南康之集”,登上白鹿洞书院讲席,为学子讲解著名的《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朱熹表示心服口服,大为钦佩。

 

朱熹上承周敦颐、二程,集理学研究于大成,完善“道学”;陆九渊遥奉孟子之学,直指本心之学,开创“心学”,南宋时人皆以“朱陆”并称于世。

 

那作为与朱熹并列的大儒,为什么陆九渊沉寂至今?

 

 

 

上图_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

 

二、心学的是是非非:心学?禅学?

 

陆象山在理学之外,另辟心学一脉,其思想源自孟子之学,陆九渊自称“因读《孟子》而自得之”,所以心学属儒学流派无疑。明代心学宗师阳明先生王守仁,继承和完善了心学体系,也断定“陆氏之学,孟氏之学也。”黄宗羲、全祖望所编撰的《宋元学案》中,斩钉截铁地说“象山之学,先立乎其大者,本乎孟子,足以贬末俗口耳支离之学。”明清两代杰出学者,均肯定陆氏心学是儒家正宗血脉,并非披着袈裟的野狐禅。

 

陆九渊本是宋代儒学巨擘,但其学说受到了佛教禅宗影响是无可争议的事实。陆象山所谓“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这类心学名句与禅宗“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有一定程度的类似之处。禅宗讲求不立语言文字、明心见性,直契本心;陆九渊则排斥朱熹的口耳支离之学,提出“易简”工夫学说。陆九渊在收取弟子时,往往以禅宗高僧式的禅机妙语”使人顿悟,最著名的是开悟杨简的“扇讼公案”。

 

 

 

上图_《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宋代时,华夏儒、道、释三教之争已愈演愈烈,泾渭分明。陆九渊其言和其行均带有明显的禅学色彩,导致宋代、元代、明初学术界普遍陆学为禅学,即认为陆九渊学脉源于禅宗。宋代理学宗师朱熹明确指出陆学为“禅”,《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四·陆氏》集朱熹言论共六十八条,有五十八条论陆九渊,多以批判,朱熹的文集、书札中更多次指陆九渊为禅。自南宋末到元明,朱子学被定为官学,地位不可动摇,而理学的对立面心学,为禅学的观点已根深蒂固。直到明代中期的王阳明横空出世,才拨乱反正,盖棺论定陆氏心学乃正宗儒家血脉,非禅宗之学。

 

陆九渊曾借门徒吴君玉之口,自言:“天下皆说先生是禅学,独某见得先生是圣学。”,这说明象山先生于生前便已经看到心学遭受的非议,却没有看到陆氏心学在儒家道统里受到无尽的排挤和冷遇。

 

 

 

上图_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

 

三、迷雾重重的“朱陆异同”

 

陆九渊和朱熹二人,皆是南宋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陆九渊性格严谨质朴,一语触动人心,灵动如水,创立了“心学”;朱熹为人狷介耿直,言语不假辞色,性烈如火,完善了“道学”。南宋时,陆九渊、朱熹二人已经并称于世。后世学者谈到朱熹,必谈陆九渊,必谈“朱陆异同”。而陆九渊及心学成也“朱陆异同”,败也“朱陆异同”!

 

“朱陆异同”主要探究朱熹、陆九渊两人学术的特异之处和相同之处,开始于鹅湖之会,一发不可收拾于“太极无极之辩”。

 

淳熙二年(1175年)在铅山鹅湖寺的“鹅湖之会”,陆九渊和朱熹二人辩论三天三夜,发轫于江西金溪的心学正式借此机遇传遍天下,但鹅湖之后也同时开启“朱陆异同”的序幕。

 

朱熹认为“理”是客观存在的,其方法重“格物穷理”,主张“道问学”,提倡先泛观博览而后约取的读书方法,提出“格物致知”,讥讽陆九渊之教人为太过易简。

 

陆九渊认为“心即理”,将“仁义之理”看作是人的本性,其方法重在“发明本心”,主张“尊德性”,提出“易简工夫”,并批评朱熹之教人太过支离。

 

鹅湖之会以朱陆二人互相争论,不欢而散而结束,虽使朱、陆二人加深了解,但却更加展现了“理学”与“心学”的分歧。

 

 

 

上图_《太极图说》是中国北宋理学家周敦颐为其作品《太极图》创作的一篇解说类作品

 

“太极无极之辩”是朱陆二人就北宋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太极图说》提出的“太极”、“无极”之间的争论。朱熹主张将“太极”看作“理”的总汇、根本,并主张用“无极”命名;陆九渊认为“理”和“道”意义相同,并提出“事外无道,道外无事”,主张以心学解释“太极”、“无极”。

 

朱、陆二人明里为“无极”、“太极”之辩,暗里是道学和心学之争。两人书信往来争论,互不相让,单纯的学术争论逐渐上升到道学、心学两家学派之间的对立,两家门徒由此相互攻讦。朱、陆二人生前尚可以凭借自身威望镇压文人相轻的陋习,但死后各自学生为维护老师,由此朱子学开始打压陆氏心学,心学逐渐式微。

 

自宋亡后,明清两代朱子学被统治阶级定位为官学,朱熹的著作为科举考试必考教材,反观陆学早已式微。此时的“朱陆异同”,朱熹是主角,陆九渊是充当背景板配角。

 

 

 

上图_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

 

四、陆学的与世疏离:生前事,身后名

 

陆九渊在世之时,通过各种渠道与朱熹反复论辩,朱、陆两家大体上势均力敌。但陆九渊死后,陆门弟子未能将师说发扬光大,反而在与朱学的抗衡中日渐衰落,陆学的式微,最早应追溯到南宋宁宗、理宗时期的“庆元党禁”。庆元党禁后,道学被朝廷斥为“伪学”,朱熹被迫辞职,回到家乡教学,众多朱子门徒被贬谪、黜落。心学门徒袁袁燮等人也受到迫害,但心学领袖陆九渊早已去世,群龙无首。

 

陆象山遵崇个人本心,圣人与愚夫愚妇皆有此心,心同此理,对权威并不十分迷信。陆九渊继承孟子之学,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皇帝并非生杀予夺的天子主宰,所以不如朱熹尊崇皇权。朱熹曾批判“科举累人不浅”,但却说“废他不得”,建议对科举考试加以修正,从而为国家选拔人才。陆九渊平生热爱讲学,并不热衷科举,只有过数年官宦生涯,曾尖锐地批判科举只是利欲之途,对发扬孔孟之道并无益处。科举考试是朝廷笼络读书人的重要手段,朱学对科举持修正态度,陆学却持明确的反对态度,皇帝自然更愿意接受朱学。

 

 

 

上图_朱熹《蓬户手卷》真迹,国外私人藏

 

所以经历南宋著名的“庆元党禁”后,宋嘉定二年(1209年)朱熹被赐谥为“文”;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朱熹又被赠为太师,被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但陆九渊直到嘉定十年(1217年)才获谥“文安”,终宋一朝未得封公。

 

朱熹(1130年—1200年),享年71岁,朱熹热衷于儒家经典的训释解读,一生著作极多,包括《周易本义》、《诗集传》、《仪礼经传通解》、《四书章句集注》、《近思录》等,为弟子提供了一整套教材,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学说系统。

 

陆九渊(1139年—1193年),享年55岁,陆九渊为学主张直指本心,提倡“易简功夫”,主张“《六经》注我,我安注《六经》,未曾为任何一本经典系统作注,也不曾为弟子门人编撰一本教材,著作仅有《陆象山集》传世。

 

 

 

上图_《陆象山全集》,作者是陆九渊

 

陆学式微的最明显标志,就是弟子数量代代减少。学者何俊有一个统计,陆门可考的弟子,第一代47人,第二代42人,第三代10人,第四代仅1人。陆九渊的第一代弟子,依照地域可分为江西抚州和浙东甬上两个集团。虽有陆九渊在家乡槐堂讲学、象山书院讲学的地利之便,但江西抚州的弟子在义理上很少进一步发挥。陆九渊的“本心”学说浙东的甬上(即四明,今浙江宁波)四学者—杨简、袁燮、舒磷、沈焕所传承,而尤以“慈湖先生”杨简贡献最大。陆九渊去世后,四明成为继承和传播象山心学的重镇,而陆氏之学第二代弟子,以杨简门人钱时与袁燮之子袁甫为代表。

 

虽有杨简、袁燮等门人位居高位,但他们未能有效利用其影响力,对推广陆氏心学并不热衷。所以宋元之际的王应麟说:“朱文公之学行于天下,而不行于四明。陆象山之学行于四明,而不行于天下。”

 

 

 

 

 

上图_明清时期八股文考卷

 

元代以后外族统治中原,蒙古贵族为安抚汉地,更推崇朱子学在思想方面对百姓的统治。明清两代,统治者无不进一步将朱熹的著作定为官方的科举考试的必考教材,更从中演绎出死板僵硬的“八股文”。陆九渊开创的心学自宋代后,在科举考试中处于绝对缺席的状态,攻读心学对仕途毫无帮助,自然逐渐式微。

 

在明代中期,王阳明横空出世,补全心学,在嘉靖、万历年间风行海内,心学祖师陆九渊才得到应有之地位,但明代的心学属于王守仁及其弟子光耀千秋。

 

参考资料:
 
【1】《天下皆说先生是禅学_陆九渊与禅学》赵伟.2008年
 
【2】《南宋后期的陆学》刘建立.2012年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