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郭齐家教授:深刻认识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 ——谈疫情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栏目:反思新冠灾疫、演讲访谈
发布时间:2020-02-14 00:38:51
标签:人与天地万物、人类命运共同体、疫情

原标题:《深刻认识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 ——郭齐家教授谈疫情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受访者:郭齐家

采访者:高菲  

来源:“文化大观”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正月十七日癸未

          耶稣2020年2月10日

 

 

 

郭齐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现仍兼任国际儒联理事会顾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2017年被评为“当代教育名家”。著有《中国教育思想史》《中国古代学校》《中国教育史》(上下卷)等。

 

当下,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就是疫情对人们的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在整个社会被按下暂停键的情况下,大多数人的心中充溢着焦虑与不安。此时,除了物质生活上的补给之外,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走向是更需要关注的话题。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内驱力,让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战“疫”的正是将中华民族紧紧维系在一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逆境能够促人前行,也促使人去反思,人与自然该如何和谐相处?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如何前行?对此,本刊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郭齐家教授。

 

半月谈•文化大观

 

您如何看待本次疫情对社会的影响?

 

郭齐家

 

这次疫情来得非常突然而且发展得特别迅速,在大家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变得十分严重。其实我们细细思量一下,此次事件之所以会发生,是我们长期以来对天地万物的关系还缺乏比较深入的认识。这也暴露了我们人和自然、人和外在环境沟通、联系、互补的问题。中国古人特别强调要处理好人和人、人和自然以及人自己本身身和心的关系,我们用“仁义礼智信”“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来解决,就可以把这三个关系都处理得很好,也可以减少很多灾难性的事件。面对灾难,我们还是要继承中国优秀的思想特别是古代的“顺其自然”“崇尚自然”,敬畏天地、生命、自然等思想。与此同时我们要加强教育、修养,培养自我领会的能力。

 

我们为什么要学经典、学传统呢?不是让大家回到古代,而是让我们处理好当代存在的各方面的问题,现在出现的疫情说明我们对经典领悟得不是很深刻。孟子经常讲要有敬畏之心,要时刻警惕各个方面的关系。古人云:“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我们把把万物、自然、动物、植物都看做是我们的一份子,这样来处理,效果就会好一些。

 

现在全国医疗界以及各方面都行动起来了,以习主席为代表的党中央也特别重视。后续的疫情预防、援救工作会顺利进行,但会异常的艰苦,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做出巨大的牺牲。从长远来看,人类还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不断地体会道,以此来处理好各种关系,我们就能够生活得好一些。

 

半月谈•文化大观

 

中国人自古以来也推崇“协和万邦”“四海之内皆兄弟”,您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呢?

 

郭齐家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现在武汉出现了这样重大的疫情,全国前去援助的医护工作者有一万多名,每天负责运送物资的飞机有几十架,在习主席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的疫情会出现拐点。现在世界各国的友人、联合国也在支援我们,说明我们的未来是光明的,只不过目前还不能够马上渡过难关,需要一个月至两个月艰苦奋斗的时间来处理好这个关系。夜以继日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是此次疫情的中坚力量。用生命来拯救生命,这体现出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习主席提出的四个自信,现如今仍旧要坚持,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文化的自信。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身和心调整好,最终这场疫情会过去的,所以要充满信心与勇气,来战胜困难。在60年以前,我们同样也遇到了很大的灾难,当时那样困难的形势我们也克服了,虽然现在遇到的疫情比当时的还要困难,我们仍然要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以及党中央的领导优势,全国人民咬紧牙关,共度困难。

 

半月谈•文化大观

 

您认为我们现在应该如何理解并运用儒家的人文精神呢?

 

郭齐家

 

儒家的人文精神是“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思想,也是“仁者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我们现在要用此思想来战胜疫情。习主席讲到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是希望我们要有这个向内的精神,不断地省视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检查自己的短板与不足,我认为在这次疫情中很多不足都暴露出来了,在管理上,在各个方面上还有很多漏洞。

 

中国人民是不怕困难的,我们从来都是在困难中前进的,在困难中我们要正视自己、检查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大家团结一心,互相体谅。昨天我看到医务工作者、义工人员为了救助病毒感染者而去世了,他们牺牲了自己把活着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这就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能够战胜困难,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重要原因。

 

我们要不怕牺牲,克服困难,放弃小我来求大我。大我是指整个中国要崛起,不能被疫情所困扰,一定能够战胜困难。习主席也讲到,我们还要把经济搞上去,把民生搞上去,救助我们的贫困地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这场疫情中我们同样可以学到好多东西,我们的思想再前进一步,我们的世界观、眼界可以再提高一步,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半月谈•文化大观

 

请您结合疫情谈谈人类命运够共同体的起源与发展。

 

郭齐家

 

天地万物是一体的,人类命运也是一体的。人的命运和动物、植物、万物都是一体的,这是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的观点。我不是孤立的我,人也不是孤立的人。天给我们性,我们的人性是天决定的;地给我们命,我们的人命是地决定的;父母给我们身,合起来就是天地人身,就是我们的生命。

 

我们古人讲“天地君亲师,”天地、祖宗合起来才有我们的生命,国君、老师提高我们的智慧,增长我们的慧命,这就是我们的整体。这次疫情也说明了这一点,如果我们违背了天地的规律,我们就会有灾难,但是我们经过此次的经验教训,好好总结,就会有不一样的局面。古人讲,“不动性天不降灾,心不起恶念,地府不降病。”王守仁讲“一体之仁,”我们用仁来对待一切,最后是会有回报的,反之,则可能会受到灾难。孟子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佛家讲“普度众生”,道家讲“物我一体”,我们要遵循这个原则,就能够维护好自己。我们是中国人,还要回到源头。

 

半月谈•文化大观

 

您如何看待文明在世界上的交流互鉴呢?

 

郭齐家

 

各个国家、各个文明都有自己的传统,我们要尊重自己的传统,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传统。各个国家的古代文明,譬如古埃及文明、古苏美尔文明、古玛雅文明,他们都有很多好的东西,所以我们要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仁爱之心、善良之心、慈悲之心这是共同都有的,我们中国儒家讲仁爱,西方的基督教讲博爱,佛教讲慈悲,道家也讲“一曰慈、二曰俭、三不敢为天下先”这都是一致的。处理好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天地、人和人的身和心各个方面的问题,这就是道。我们用平等的关系来对待一切,就发出一种一体之心,仁爱之心,就像五根手指头是一体的。

 

当下,在民众当中,特别是在青少年当中,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今年我们遭受那么多困难,最终问题还是教育出现了问题。前段时间香港的事情,也是教育的问题,我们没有教育他们要懂得中华文化,要团结祖国。这次疫情也如此,我们对野生动物,对自然,没有做到崇尚、敬畏,从根本来讲,还是教育的问题。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恢复经典其实就是学这些思想,领悟传统文化中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智慧。处理好人与人,人与天地万物的智慧,我们的教育就会成功。

 

半月谈•文化大观

 

您认为对于学校来说,普及儒学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哪些方面?

 

郭齐家

 

最近受到疫情的影响,学生只能够在家里学习。我觉得传统文化的学习不能中断,可以组织大家学习一些儒家的经典、道家的经典,以及诗词歌赋,譬如说唐诗、《诗经》。尤其要学习《论语》《道德经》。儒家则特别强调“仁爱”“仁义礼智信”。老子的道德经讲到要处理好人和人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要敬畏自然。借此可以非常冷静地来看待这次事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智慧。

 

半月谈•文化大观

 

您如何看待儒家思想在海外的传播?

 

郭齐家

 

孔子的很多思想在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就传到了西方,曾在法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当时伏尔泰、孟德斯鸠翻译了《论语》。去年习主席出访法国,法国总统把1688年法国版的《论语》作为礼物送给了习主席。《论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仁爱思想,“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后来法国颁布的《人权宣言》中也运用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我们对待天地万物都应如此。老子的《道德经》也在欧洲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在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很多人都能意识到中华文化非常伟大,其伟大之处就在于敬重生命、敬重自然。尊重中国就是尊重中国的文化,这一直鼓励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我们现在可以体会到习主席为什么讲文化自信。现在在疫情面前就是要发扬民族精神来战胜疾病,最后恢复到自然的状态,处理好各种关系。中国现在要强大起来,不仅要站起来、富起来、还要强起来。“强起来”表现在哪里呢?我们的思想要强,智慧要强,境界要强,道德要强,这样我们才能够立足于东方,立足于世界。

 

传统文化中的精神一直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内在动力,当我们面对困难,在反思自身行为的同时要领悟其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来自各地的物资与爱心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疫区时,精神层面的鼓舞给予了我们最深沉的力量。此时,我们更应该静心沉思,回看历史,汲取古人的智慧,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充盈起来,信心满满地去迎接每一缕曙光的到来。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