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工作情况

栏目:社会组织
发布时间:2019-10-26 19:45:01
标签: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

原标题:第七届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工作交流

来源:“河北省儒学会”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九月廿七日乙未

          耶稣2019年10月25日

 

 

 

“河北省儒学会”微信公众号编者按:在第七届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开幕式上,浙江省儒学学会王福和副会长、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柳河东会长、海南省孔子学会彭京宜会长、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儒学学会汤金友会长、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张尚英副研究员、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研修部龙华部长等国内六家儒学社团组织就各自工作做了汇报。现将六家社团相关工作汇报刊出,以便相互交流和学习!

 

研究经典培育人才普及大众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成立十周年纪实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张尚英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是四川大学与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于2009年10月共同组建的儒学研究机构。研究院以古籍所为依托,整合四川大学文、史、哲等学科相关研究力量,集儒学研究、儒学教育和儒学普及诸功能于一体,形成一个跨院系跨校际的学术研究和儒学普及平台,设有“四所”(儒学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蜀学研究所、青城国学研究所)、“一奖”(“纳通国际儒学奖”)、“两中心”(四川省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杨慎研究中心”),主要从事以儒学为内容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文化普及工作。

 

成立十年来,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本着“弘扬儒学、服务社会、面向世界、刚健笃实”的建院方针,继承四川大学儒学研究“通经致用”“关注现实”“学术至上”“推陈出新”的传统,积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委员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四川省社科基金、四川大学等各级课题,致力于《儒藏》《中国儒学通案》《儒学大师文库》《巴蜀全书》《宋会要辑稿》等的整理和研究,在宋代文化研究、儒学研究、巴蜀文化研究三大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学院以全国重点学科“历史文献学”、教育部批“中国儒学”博士点、“纳通国际儒学奖”为依托,积极构建高层次儒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研究平台,形成了以“经典儒学”和“大众儒学”双轨并进的儒学研究和儒学普及格局,着力打造以《儒藏》《巴蜀全书》为标志的大型成果,实行以“大众儒学书系”和“国学系列教材”为代表的文化普及工作,开创儒学研究和儒学普及的新局面和新境界。

 

一、依托《儒藏》编纂,推动儒学文献整理与研究

 

《儒藏》是汇聚儒学成果的大型丛书,是孔孟以来历代儒家学术成就的集大成。四川大学古籍所于1997年启动该项目,2009年国际儒学研究院成立后,因有了更好的平台,更加大力推进《儒藏》编纂工作。《儒藏》先后列入“国家211工程”“国家985工程”重大项目、中国孔子基金会重大项目、贵阳孔学堂重大项目。目前,《儒藏》成果已经形成精装本、线装本两大体系。

 

(一)精装本《儒藏》650册

 

精装本《儒藏》是对2500年余间儒家各宗、各派、各类成果的最大结集,共收录自先秦至清末民初儒学文献5000余种,分经、论、史三部(下设24个子目)编排,总字数将近5亿字,预计精装650余册。该书是儒家经学、子学、史学等成就的集中展示,也是历代儒学大师 的精萃汇编,涉及信仰、哲学、道德、知识、政治、经济、军事、礼乐、文学、艺术等多方面,是儒家学术文化的分类编辑,也是中华学术主干的完整呈现。

 

专家认为,在国内倡导儒学文献整理的单位中,四川大学《儒藏》是儒学“南藏”的突出代表(陈祖武语),具有起步早(吴光语)、方法新(许嘉璐语)、进展快(陈来语)、质量好(陈来语)等特点。目前,已出版精装本《儒藏》总计453册(“史部”274册、“经部”179册),基本实现了对儒家历史文献的完整出版和儒家经学文献的陆续推介。后续待出版共计197册。

 

该书创新“三藏二十四目”的编纂体例,采用“影印加点校”“叙录加提要”等方式,在图书分类、经典导览、学术叙事、内容点评等方面,皆有创新,已被学界广泛认可。

 

(二)线装本《儒藏精华》260册

 

《儒藏》规模宏大,为将其中最为精华的部分展现出来,使读者快速把握儒学文献的精髓。本院在基本完成精装本《儒藏》编纂的基础上,由中国孔子基金会资助,于2015年启动线装本《儒藏精华》编纂。历时两年半完成,由齐鲁书社于2017年5月出版。

 

《儒藏精华》从《儒藏》中精选儒家精萃论著90种(1.5余万页),分装260册,进行精细校勘,采用线装、函套、朱墨套印等传统印制方式,以古色古香的形貌呈现于学人面前。丛书前有《儒藏精华总目》二册,系所收各书的内容提要。各书天头,多附校勘记,朱红排印。线装本《儒藏精华》在内容上凝聚了儒学精髓,在形式上继承了传统印刷的精华,既能简捷地了解儒学,也可唯美地呈现古典印刷技艺,与精装本《儒藏》一精一全,相辅相成。《儒藏精华》获2017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

 

《儒藏》自出版以来,赢得学界与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被誉为“文化复兴的圆梦工程”“千古儒学第一藏”“用书籍构筑起来的儒学史”“《儒藏》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是历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永久性的”,成为与《大藏经》《道藏》鼎足而三的中华文化标志性成果。《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主流媒体,相继发表专题评论文章,海内外学术名家,纷纷发表学术论文给予点评,其成果也已为国内数百家图书馆和大学所收藏,日本的京都大学、大阪大学,韩国的成均馆大学、高丽大学,新加坡的国家图书馆,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等海外知名大学与图书馆亦有收藏。

 

(三)儒学研究成果丰硕

 

依托《儒藏》编纂,十年来,我院在儒学研究方面也硕果累累:

 

1、《中国儒学通案》

 

《通案》是大型儒学流派通史和名儒言论的资料汇编。继承和弘扬传统“学案体”编撰方法,对上自孔子下迄晚清2500年间各家各派之师传授受、学术阵营,进行全景式的梳理和展示。共10种,约1700万字,其中5种是标点和校勘前人的现有成果,5种系新撰,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3种22册。

 

2、20世纪儒学大师文库

 

该文库系收集和整理20世纪儒学成果的大型丛书,计划收录50余位著名学者的儒学专著和儒学论文,各自为集。截至2011年5月,共出版了龚道耕、李源澄、刘师培、张舜徽、吴之英、金景芳、皮锡瑞、钱基博、王国维、章太炎等首批10种共12册。

 

3、《儒藏》论丛

 

该论丛是为配合《儒藏》编纂而进行的人才培养的成果汇编,首批10种主要是在四川大学“中国儒学”博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后研究报告基础上修订而成,也酌量收录了四川大学儒学院专职和兼职教授们的部分研究成果。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4、《儒学文献通论》

 

由舒大刚主编,杨世文、李冬梅、王小红、张尚英副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本书系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儒家文献学研究”的最终成果,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全书共3册,246万字,是目前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儒学文献的专著。全书共分“源流”、“经学文献”、“儒论文献”、“儒史文献”等四编,分别对儒学文献的源流、概况以及经学、儒论、儒史各类文献之流变、内容、数量与分布,进行了考察研究,还对其中重要文献进行了专项述评。该书获得四川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与“致敬国学: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成果奖”。

 

除以上外,还有杨世文《近百年儒学文献研究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年)、舒大刚、彭华《忠恕与礼让——儒家的和谐世界》(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经学年报(2010年)》(四川文艺出版社2012年)、舒大刚《至德要道:儒家孝悌文化》(教育出版社2012年)、《中国孝经学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年)《儒藏论衡》《孝经论衡》等等。我院还主办《儒藏论坛》论文集,现已出版14辑。

 

二、立足《巴蜀全书》编纂,推动蜀学研究

 

为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推动蜀学研究,我院成立以后组织了另一大型项目《巴蜀全书》的编纂。《巴蜀全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是收录现今四川和重庆两省市古文献的大型丛书。编纂工作将对周秦两汉至1949年历代汉文文献中的巴蜀文献,进行系统的调查、收集、整理和研究,将实现对巴蜀文献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体例最新、使用最方便的编录和出版。编纂《巴蜀全书》,就是要打造巴蜀文化的“四库全书”,为保存和传播巴蜀历代的学术文化成果,促进当代“蜀学”振兴与巴蜀文化的建设,奠定丰富的文献基础,也为突显和再造中华文化的辉煌历史贡献力量。

 

《巴蜀全书》(含《巴蜀文献精品集萃》、《巴蜀文献联合目录》、《巴蜀文献珍本善本》),将对2000余种巴蜀文献编制联合目录,对500余部巴蜀文献进行精心校勘、注释和评论,对100种巴蜀善本文献进行考察和再造。截止2018年底,《巴蜀全书》编纂组已基本完成了巴蜀古代文献的调查,收集各类文献目录10000余种;通过重点委托和公开招标等方式,共立子项目近600项,出版阶段性成果220多种。此外,尚有120余种已经完成,进入排版、出版流程,总计字数大约5600万字。

 

《巴蜀全书》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获得国家社科规划办两次滚动资助,得到全国专家好评;《光明日报》10次以上报道和3个专版成果发表;出版的阶段性成果,在学术界获得了一致好评,获得各类奖助19项。比如刘琳、刁忠民、舒大刚、尹波等校点整理的《宋会要辑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出版后,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原所长、国家社科评委陈祖武,上海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古籍所原所长、中国宋史研究会前会长朱瑞熙,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教授、国务院参事、中国宋史研究会前会长、著名宋史专家邓小南等都在《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7期发表专文,对点校本《宋会要辑稿》予以高度评价,认为是学术界填补空白之作,是历经二百年终于完成的历代学人之夙愿,为古籍整理的一面旗帜,造福后代,嘉惠后世。此外,日本汉学界也对点校本《宋会要辑稿》非常重视,如日本学习院大学教授王瑞来、日本东北大学熊本崇名誉教授、日本京都府立大学中纯夫教授等都在各种刊物上发表专文给予了高度评价。鉴于点校本《宋会要辑稿》的高质量,其获得了2014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上海市第十四届(2013—2015年度)图书特等奖图书奖、四川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致敬国学: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成果奖”。再如,舒大刚、杨世文、邱进之、郑伟、刘明琴《廖平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获得四川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5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致敬国学: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成果奖”(2015年)。舒大刚等《三苏经解集校》(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年)则斩获四川省第十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在“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2018年绩效考评”中被评为优秀。

 

在编纂《巴蜀全书》之时,为推动蜀学研究,我们编纂了《巴蜀文献》论文集,截止今年已出版6辑。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巴蜀全书》与蜀学,我们目前已向川渝两地县级以上图书馆、博物馆,综合性高校图书馆和全国211、985高校图书馆以及海内外专家学者与研究机构赠送《巴蜀全书》阶段成果,总计赠送图书18300冊。

 

三、整合平台综合优势,推进儒学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学科的综合实力反映了所在单位的综合水平和未来发展。我院有全国重点学科历史文献学(历史文献学全国仅一家),在此基础上,我们依托教育部特批“中国儒学”博士点与”纳通国际儒学奖”,以“儒学学科重建”为目标,开展儒学研究、儒学学科建设,重建儒学学科体系(包括经典体系、思想体系、话语体系等),培养儒学人才。

 

(一)深度推进学科重建,打造儒学专业教材

 

我院每年都要招收“中国儒学”博士生,在培养的过程中,深感没有系统教材的不便,于是从2016年6月正式启动《中国儒学教材》编纂,计划首批成果由儒学通论(“八通”)、经典导读、专题研究三部分内容构成,儒学通论(“八通”)即儒学知识的八种通论,“经典导读”是儒家经典及“出土文献”的读本,“专题研究”重在展现儒学专题、专人、专书、学术流派的发展概貌。该计划注重儒学通识传授和专门经典的研读,完成儒学的通识教育和儒家经学教育的知识构建,力求全面反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该套教材也将成为国内首个儒学学科(本科至博士)的专业用书。

 

为确保教材编纂的严谨与科学,2017年我院联合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浙江省社科院、湖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日本学习院大学等国内外科研院校,会同牛喜平、赵毅武、刘学智、吴光、单纯、俞荣根、干春松、王钧林、朱汉民、颜炳罡、张茂泽、陈恩林、廖名春、王瑞来、李文亮等专家学者,先后举行“中国儒学学科建设暨教材编纂座谈会”(四川大学·2017年3月)、“中国儒学教材编纂座谈会”(中国国学中心·2017年9月)等专题会议。与会专家审议了《儒学学科建设与儒学教材编纂规划进展报告》,分别就儒学二级学科分类、编纂体例、现代诠释、样稿审读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儒学的当代复兴是大势所趋,从学科建设、经典传承、文化普及、创新转化等角度通盘考虑、整体谋划,邀集国内外优秀儒学专家,编纂出版一套高水准的儒学教材,是推动儒学普及推广和当代发展的有力举措。从现有作者阵容、提纲设计和样稿呈现来看,本套中国儒学教材将在构建儒学学科体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2019年4月3日,我们在四川大学复性书院再一次举办“中国儒学教材编纂座谈会”,教材计划发起人陕西师范大学刘学智教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王钧林教授,特邀嘉宾美国斯坦福大学谢幼田教授、国际儒联儒学与企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郭昱主任、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周之江副主任、上海师范大学郭美华教授、成都大学魏红翎副教授以及我院的相关专家,共二十余人参加了座谈。座谈会对干春松教授《儒学概论》、陈恩林教授《周易导读》《春秋三传导读》、丁鼎教授《礼记导读》、肖永明教授《论语导读》、杨朝明教授《孔子家语导读》、李景林教授《孟子义诠》、廖名春教授《荀子导读》《清华简导读》、蔡方鹿教授《宋明理学专题研究》10部教材书稿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修订意见。

 

我院对儒学教材的编纂及对儒学学科建设的推动,被 评选为2017年度儒家十大热点之一。

 

(二)发挥平台综合优势,奖励学术创新研究与人才培养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励更多的人学习、研究儒家学术,我院设有“纳通国际儒学奖”。“纳通国际儒学奖”是由国际儒学联合会设立、北京纳通公益基金会提供资金赞助、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儒学专奖项,旨在推动研究儒家学术,弘扬儒学精神,培养儒学人才,促进西部文化建设。

 

“纳通国际儒学奖”始设于2010年,开始只向四川大学从事“中国儒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老师,以及从事“中国儒学”专业学习的优秀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含博士后人员)提供资助,使其得以专心致志地投身到中国儒学的研究和学习中去,为中国儒学精神的继承和弘扬贡献力量。为鼓励更多的人投身到儒学的教学、科研和实践中来,2012年评审委员会对该奖的评奖工作进行了改革:较大幅度地提高奖金总额(从20万增至40万);增设儒学学科建设特别贡献奖等奖项;评奖对象从四川大学的教师和学生,扩展至四川省各高校、科研机构从事儒学活动的教师和学生。2013年,又增设“儒学征文奖”暨“西部儒学贡献奖践行奖”等奖项,经费亦增加到100万元。

 

目前,“纳通国际儒学奖”已成功评选过九届,现由“优秀征文奖”(面向海内外征集原创性论著)、“西部儒学贡献奖”(面向西部儒学研究、推广践行与人才培养,奖励杰出成就与青年成就)、“奖学奖教金”(面向四川大学从事儒学研究、教学、学习的师生)三部分组成。先后有67篇(部)论著获得优秀征文奖,66人次获得优秀教师奖,97人次获得优秀研究生奖,10人获得西部儒学贡献奖,6种著作获得优秀论著奖,3人获得优秀导师奖,5人获得优秀推广与践行奖,1种著作获优秀课程奖,总共是255人次(种)获奖。除了国内的四川、重庆、陕西、贵州、山西、湖北、北京、天津、河南、山东、上海、湖南、浙江、广东14个省(市)有获奖者外,英国、日本、德国三个国家亦有获奖者。

 

四、凝练核心价值,打造文化普及成果与创新传播平台

 

我院一直重视将“学术”与“经世”结合,“经典儒学”与“大众儒学”并行发展,促进儒学为大众服务,组织编写了“大众儒学书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重建蜀学会,举办“儒藏论坛”系列讲座,创办儒藏、巴蜀全书网及公众号,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与弘扬地方儒学名家精神,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大众儒学书系

 

我院组织编写的“大众儒学书系”23种,分名家说儒、大众说儒两类。名家说儒有《据史言儒·范文澜说儒》《经学释要·皮锡瑞说儒》《文化与理想·林语堂说儒》《儒家与现代世界的中国人·唐君毅说儒》等,大众说儒则有《淑世济人·大众儒学纲要》《儒学纵横·蔡方鹿说儒》《生活儒学·黄玉顺说儒》《教化儒学论·李景林说儒》《礼法传统与现代法治·俞荣根说儒》《儒学辨证·周桂钿说儒》《从道德仁学到民主仁学·吴光说儒》《道不远人·郭齐勇说儒》等。“大众儒学书系”阐述了儒学的传统价值和时代意义,并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伟大实践出发,结合习近平中共十八大以来系列讲话精神,阐述儒学当代复兴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倡导经典儒学为基础的大众儒学实践,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普适性传播、大众化推行”为指导方针,使儒学走出书斋,在现代社会浴火重生,春风化雨,淑世济人。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12册,幼儿至大学)

 

我院组织编写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系统总结和提炼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独特内容,形式灵活、图文并茂、分层推进,系统展示了传统文化的信仰体系和价值观、道德体系和行为守则、知识体系和基本技能,经多位审读专家评审,一致认为该读本是目前国内最具专业特色的传统文化读本。该书由孔学堂书局于2017年9月出版发行。其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原创性。不同于大量文选选编读本,该《读本》在全国率先系统提炼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念,全国首创,独具一格。

 

第二、系统性。《读本》是全国首家涵盖全学段的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读本,实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全覆盖。

 

第三,时代性。《读本》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当代解读,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构建中华文化话语权,彰显理论自信。

 

第四,传承性。《读本》将中华传统文化提炼为30个核心关键词,以期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建构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彰显文化自信。

 

(三)重建蜀学会,续推《蜀学报》,搭建当代蜀学传播新平台

 

2017年4月28日,中华孔子学会·蜀学研究会在成都宣告成立,并举行了第一次工作会议。蜀学研究会以“绍先哲,起蜀学,明体用,启新知”为基本宗旨,以“尊道贵德,明体达用”为核心精神,以“多维互动,漫汗通观儒释道;集杂成纯,从容涵化印中西”为研究方法,联合海内外有志于继承与弘扬巴蜀文化、巴蜀学术的有识之士,整理巴蜀文献,研究巴蜀学术,普及巴蜀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

 

(四)传统讲座与新媒体结合,促进儒学普及

 

“儒藏论坛”是我院一直坚持举办的系列学术讲座。讲座立足儒学研究与推广,广邀海内外名家讲学,荟萃精华,启迪新知。截止目前,“儒藏论坛”讲座已举办223场,加强了与海内外学人的互动与交流,受到校内外儒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欢迎。

 

我院积极探索和开发网络平台,推出了“儒藏网”、“儒藏”微信公众号、“巴蜀全书网”、“巴蜀全书”微信公众号。“儒藏网”自开通以来,上传各种资讯12万余条,日平均点击量一千多人次,扩大了儒学、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巴蜀全书网”已收巴蜀相关信息60000余条,文献典籍4700余种,图片7000余幅。两大公众号创建以来,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五)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与地方儒学名人精神弘扬

 

我院一直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比如2009年建院伊始,我院就参与中国孔子基金会“《论语》普及工程示范基地”成都西贵堂小区建设。该小区是西南首家以儒学为主题的儒家生活试验基地。再如,我院编纂的《儒藏》成为了成都西航港长江路文化走廊上的雕塑,以非常直观的形象走入了普通大众的生活。对各地弘扬儒学名家的思想、精神,我院也不遗余力地支持,比如三苏所在的眉山、魏了翁所在的成都蒲江、来知德所在的重庆梁平、杨慎所在的成都新都、廖平所在的乐山井研、段正元所在的内江威远在挖掘这些名人的精神财富时,我们都积极建言献策,给予我们能提供的各种支持。此外,我院对都江堰、德阳、犍为文庙的相关活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回顾过去的十年,我院弘扬文翁石室以来“重文尊儒”的蜀学传统,发挥锦江书院、尊经书院及存古学堂以来积淀的学术优势,在儒学研究、人才培养与儒学普及方面都小有成绩,得到社会各界认可,2015年我院代表四川大学成为贵阳孔学堂入驻科研单位,2018年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大学以本院为依托之一,共同成立“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都是很好的证明。当然,我院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鼓励。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推动儒学研究、教育、普及的进一步发展,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